■ 中共靜樂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 王利民
近年來,我們按照省委“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戰略部署和市委“圍繞脫貧攻堅選干部、配班子、強組織、聚人才”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大力度推行“黨建+精準扶貧”模式,初步形成了以黨建促脫貧、以脫貧帶黨建的生動局面。
一是縣鄉村三級黨組織層層壓實責任,抓黨建促脫貧??h委堅持“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工作理念,聚焦“三基建設”,制定出臺了《推動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縣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聽取各鄉鎮黨委書記抓黨建促脫貧專題匯報。四大班子領導每人帶頭包抓1個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的村,并將其作為黨建聯系點。積極推行“書記抓、抓書記”責任機制,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列為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推動鄉村兩級書記堅守黨建“主陣地”、種好扶貧“責任田”。
二是匯聚黨員力量,發揮黨員在扶貧攻堅主戰場的先鋒作用。目前全縣共有黨員8776人,其中農村黨員4834人(60歲以上的有2272人,占農村黨員人數的將近一半;60歲以下的2562人,這其中又有近2/3之多外出打工、經商。針對農村黨員年齡老化、流動黨員多的實際狀況,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黨員、農民專業合作社黨員、機關離退休返鄉黨員、退伍軍人黨員、回鄉大學生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形成多方效應,使鄉村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始終有黨的響亮聲音、黨的旗幟。
一是堅持“一線工作法”,建強鄉鎮前沿“指揮部”。堅持把黨建服務民生放在首位,堅持矛盾在一線發現、問題在一線解決、決策在一線落實、人才在一線成長、干部在一線使用,在扶貧攻堅一線發現、識別、選拔干部。在2016年的鄉鎮換屆中,從鄉鎮一線提拔干部83名,一批能力強、作風實的干部在扶貧一線發揮了“攻堅手”作用。對全縣14個鄉鎮、71個正科級縣直單位的領導班子、領導干部進行了綜合分析研判,對全縣584名科級干部以及后備干部建立了動態管理臺賬,把動態管理臺賬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舉措來抓,實現了選出好干部、配優好班子,服務脫貧、決戰脫貧目標。
二是選優配強班子,加強村級攻堅“堡壘”。2017年結合換屆,從致富能手、復轉軍人、專業合作社組織負責人、優秀大學生村官、鄉村醫生教師中選出村黨組織書記32名。實施“農村本土人才回歸工程”,印發《靜樂縣“情系靜樂·人才回歸工程”實施方案》,積極推進“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工程,引導靜樂成功人士、大學生和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集中整頓了31個軟弱渙散黨組織。把農村黨支部書記納入干部管理范疇,制定《靜樂縣村黨支部書記管理實施辦法》,加強對村黨支部書記的管理。
三是配強脫貧攻堅“兵團”,發揮扶貧力量的最大效應和作用。實行縣級領導包聯鄉鎮、縣直單位包聯貧困村、黨員干部包聯貧困戶制度,全縣黨員干部全員上陣,做到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整合駐村幫扶工作“三支力量”,擔任全縣369個行政村的“第一書記”或“村主任助理”(其中第一書記263人,村主任助理114人),122名掛職干部擔任非貧困村“第一書記”和村主任助理,實現幫扶工作“全覆蓋”。建立健全干部結對認親、經常聯系貧困戶機制,黨員貧困戶率先帶頭脫貧,黨員結對幫扶深度貧困戶,三級黨代表974人,結對幫扶貧困戶974戶1395人。
四是建設規范化基層黨組織??h財政2017年落實各級黨建經費2800余萬元,黨建文化專欄、工作制度、辦公用品、配套設施配齊完善,新建8個村級活動室。
一是引深汾河流域黨建示范工程。在汾河流域黨建示范點上,依托汾河流域優勢,由支部引領,黨員干部帶動,引技術、引能人、引資金,培育了“辣椒種植示范村”“藜麥種植示范鄉”和“黑枸杞種植示范基地”,帶動了2500余戶農民增收致富。二是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堅持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每個鄉鎮選擇3個村建立示范點,把黨組織建在產業園區、涉農企業、移民安置點,把黨小組建在產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上,以黨建帶脫貧、黨員帶群眾,推動黨建與脫貧攻堅互贏共進。目前,全縣建立電子商務黨支部1個,在移民小區建立臨時黨支部4個,在涉農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建立黨小組18個。同時,探索“黨支部+公司+貧困戶”發展模式,以黨員帶動群眾,以黨建帶動脫貧,衡達涌金物流園區通過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308戶1264人,人均增收1875元。全縣369個村集體經濟全部破零。三是積極培育黨員致富能手。去年以來,我縣有計劃從青年農民、優秀農民工和農村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中發展黨員90人。扎實開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專題研討和主題培訓,先后舉辦各類培訓班20余期,培訓各領域黨員干部8200余人次。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雙亮一建”為載體,組織開展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四諾”和“扶貧攻堅先鋒行”等活動,共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246名,推動農村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1238戶。
一是狠抓主體責任落實。縣委全面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把脫貧成效納入各級黨組織年度黨建考核和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內容。制定工作方案,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鄉鎮黨委、村級組織和“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責任,建立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的脫貧攻堅責任制??h委常委會、黨政聯席會定期召開例會,聽取脫貧匯報,解決存在問題,落實工作責任。全縣各級黨組織、各有關單位紛紛簽訂責任狀,自覺把扶貧開發當作第一政治任務,把精力、人力、物力、財力向扶貧工作傾斜,積極做好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
二是完善脫貧考核機制。推行在扶貧一線考察干部,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干部的重要標尺,對完不成扶貧工作任務的,一律不予提拔重用。建立駐村幫扶專項管理考核機制,制訂負面考核清單,對不勝任的黨員干部實行召回制度,不勝任的一律不得評為優秀和提拔重用。印發《靜樂縣干部駐村管理辦法》和《關于進一步做好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的通知》文件,強化對脫貧攻堅力量的管理,制定《靜樂縣關于治理鄉鎮干部“走讀”的管理辦法》,開展“夜學、夜議、夜談、夜訪”活動,全面實施村干部“坐班”制度。建立了智慧黨建平臺,實行鄉鎮干部、駐村工作隊員、第一書記電子簽到制度,并且每周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進一步加強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完善聯述聯評聯考制度,將各級黨組織書記落實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作為述職評議重要內容,將述職和評議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