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 蕓 王 云 龐麗峰
夢想就是對未來的一種期望,是一種信仰。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對于當代中國來說,最大的夢想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中國夢歸根到底就是人民的夢。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成為歷史和時代賦予的最崇高的使命和最重大的責任。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中,首次公開提出了中國夢的概念。他指出:“現在大家也在討論中國夢,何為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中國夢,因為這個夢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幾代中國人的這樣的一種宿愿,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的期盼。”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對中國夢進行了系統闡釋,“實現中華民族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奮斗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中國夢。”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比任何時期都要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因此,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中國共產黨的新使命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國家富強是實現中國夢的核心,也是實現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堅實基礎和根本保障。隨著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的變遷,人們對于國家富強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所期望實現的國家富強是全體人民共享的富強,同時期望與外國實現平等,謀求國家富強最重要的是要從農業大國走向工業強國。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所期望實現的國家富強是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以東部區域的快速發展帶動全國發展,改變中國落后面貌、推動中國經濟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實現國家富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習近平同志所期望實現的國家富強是“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并最終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今世界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無數個奇跡,并且我國經濟仍在持續健康的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軍事實力、文化實力等都在不斷增強,這為我國實現中國夢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民族振興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目標。民族振興最根本的就是要使中華民族躋身于世界先進民族行列,要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先進文明之列。眾所周知,近代以后中華民族幾經滄桑、歷經磨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盡管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甘愿拋頭顱、灑熱血,更有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但這些都未能真正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的屈辱地位。歷史發展到今天,隨著我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日漸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民族振興對于我國來說也已經不是空談,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提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新時代中國夢就是要把民族振興提升到更高的追求,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的大國風范,使國家或民族的地位及人民的尊嚴屹立于世界之巔。
人民幸福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幸福是人的主觀感受,體現為人的需要獲得滿足后的心理狀態。從這層意義上講,人民的幸福就是人民的需要得到滿足。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可以看出,人民幸福的表現已經從“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提升到 “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人民的物質需要得以滿足的前提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在民主、公平、法治、安全、環境、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這種需要的變化顯示了對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需求,更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階段的提高。正如習總書記所講,“以前我們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則是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總之,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人民夢三者的有機統一。國家富強為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奠定了基礎和保障;民族振興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重要的精神源泉和動力;人民幸福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根本和歸宿。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引領下,中國夢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就是實現共產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強保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把我們黨建設好”。中國近現代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全國人民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繪制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理想藍圖,從而最終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誕生起,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28年的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完全勝利,最終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歷史使命,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為中國發展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為改變國家貧窮落后面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使命進行了艱辛探索,也歷經磨難曲折,但取得的巨大成就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基礎、生產力發展水平、科技水平等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社會保障水平實現飛躍。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都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為實現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雖然時代變遷了,社會進步了,矛盾改變了,任務不同了,但是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品格、使命始終都沒有改變。在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中國共產黨將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繼續奮斗。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實現中國夢對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正如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實現中國夢,必須著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強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堅實基礎和根本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打鐵必須自身硬。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我們黨要牢牢把握和加強自身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要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新時代中國夢偉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實現中國夢,必須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人的夙愿。中國共產黨的根本任務是要為人民謀福利、為人民謀幸福,根本目的是要一切為了群眾的利益著想。只有黨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黨才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才能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只要我們黨把自身建設好、建設強,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夠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
實現中國夢,必須著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各個領域的基層黨組織。因此,基層黨組織要結合我國新時代發展特點,按照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要求,創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探索不同領域、不同類型基層黨組織發揮作用的途徑。著力提高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能力。創新社會管理機制,暢通民意表達渠道,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拓展服務群眾的渠道和平臺,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黨的十九大指出:“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建設好能夠真正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黨員隊伍,帶領廣大群眾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實現中國夢,必須著力健全制度機制。宏偉的發展目標必須依靠健全的制度機制來貫徹和支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黨的十九大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制度建設將會成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重要保障。要加快推進市縣黨委建立巡視制度步伐,加大懲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的力度,把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落到實處。
實踐證明:要想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只有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領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實現;只有中國共產黨人肩負起新時代的莊嚴使命,人民共同期盼的中國夢才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