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敏
(山東經貿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11)
新時代對職業教育賦予了新使命、新責任,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提供了新機遇、新思維。改革開放40年來,職業教育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職業教育必須主動適應新時代的變化,因此,要分析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深入分析廣大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改革的新需求,把握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在把握人民群眾的需求的基礎上,持續不斷地改革創新,承擔起職業教育的歷史使命,為社會培養一大批合格的、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同時,要探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職業教育提出的“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要求,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發展水平,提出職業教育發展新要求。
我們應當圍繞如何解決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面對的主要矛盾和提出的新要求,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探索加快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動能,并論證各動能的行動任務、行動目標、實現手段以及實施效果。
圖1 職業教育發展新動能
推動政府職能轉變,變主導為推動,主要是規劃、引導、評價和政策支持。政府工作的重點要放在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上。一是把規劃職業教育發展與制定實施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布局同步進行,推動職業院校專業建設與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二是要通過財政支持、減免稅收等措施,鼓勵企業尤其是大型國企率先參與。三是完善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體制。統籌協調行政區域內職業教育工作,同時做好職業教育內部各要素之間、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之間、職業教育與職業生涯之間的溝通、銜接,落實好國家政策方針。
促進產教融合就是以服務產業發展為重點,調整辦學定位,創新辦學模式。從服務產業的角度來看,職業教育是供給方;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必須是為滿足需求的。當前產業融合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都要求職業教育必須主動適應新時代的變化,并結合本行政區域地區特點,主動引導和帶領發展特色產業,同時構建全產業鏈的產業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目標、方式、內容等方面進行深化改革,實現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
我國《職業教育法》規定“行業組織和企業事業組織應當依法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各行業組織應當發揮指導作用和銜接作用,促進國家統一的職業能力標準和國家職業資格、行業職業標準與職業院校的專業評價標準、課程標準的銜接和融合。要提升行業組織的權威,建立以行業為主導的職業教育質量第三方評價機制,將行業調研、行業規劃、職業資格標準、技能等級考核等納入行業協會職能范圍,支持行業組織開展人才需求預測、校企合作對接、教育教學指導等服務。
堅持深化校企合作,激發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內生動力,使企業真正成為重要的辦學主體,共同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通過創新校企合作模式,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將專業知識學習、崗位技能培養和職業證書考取融為一體,科學設計實踐教學體系,優化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打破傳統以專業為框架的課程體系,以就業崗位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形成為主線,科學構建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專業群與崗位群對接,使專業人才培養與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相吻合,為行業企業培養急需人才。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模式可以采用訂單式培養、集團化辦學、混合所有制辦學、現代學徒制等模式。
“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積極參與國際間的職業教育交往,以全球視野來規劃職業教育的改革與未來發展,可以說是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必由之路。職業教育國際化可以采取多種途徑:政府依托有條件有基礎的機構與院校發揮優勢,舉辦國際性特色論壇,積極打造國際職業教育交流平臺;職業院校可以與一些跨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可以吸引國外職業教育技術大師與產業領域專家來職業院校任教,或派出教師到國外職業院校培訓;鼓勵學校之間互派留學生,相互學習和深造。
按照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人才的需要,優化專業結構。專業設置和專業建設要圍繞服務經濟發展,促進轉型升級,既要提高辦學質量,同時又要得到社會和企業的認可。因此,探索專業布局圍繞國家戰略和對接區域重點產業規劃、發展動態調整的專業結構,不斷適應經濟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結構、數量、規格和質量的要求。職業院校要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建在需求鏈上,并考慮人才鏈和創新鏈,從而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需求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課堂是學校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職業教育回歸本源關鍵是抓好教學改革。構建以學生為中心,面向全體、全程覆蓋、全員參與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釋放潛能、全面發展。深化教學改革,應重新定位和更新專業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材建設、考核體系等課程活動方式。職業院校應當按照企業和產業發展的要求去設計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去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去配制教育資源,去強化教育管理。
學校要全面提高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搭建校級教師發展平臺,組織研修活動,開展教學研究與指導,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探索與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切實推進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并建立綜合考評機制。
職業教育以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教學的根本是提高技能,而技能的提高需要不斷的實踐。近年來學各職業院校都在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并為此有很大投入。職業院校應首先在學院內組織各類學生和教師技能大賽促進教師和學生技能水平提高,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競賽氛圍。同時,要在院賽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市級、省級、國家級技能競賽,并爭取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職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民生事業。高質量高水平推動職業教育事業發展,對于更好服務產業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造就更多工匠人才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應當抓住時機積極探索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路徑,提高全國職業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