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梅

現實中,因為出入公共場所受到他人傷害的現象并非個別,但許多人并不知道針對賠償問題,法律有著怎樣的規定?
【案例】2018年1月1日,李女士趁著元旦放假,來到當地公園修繕一新的十里荷花長廊游玩。期間,由于人滿為患,尤其是公園管理者沒有設立任何警示標志,更沒有派出工作人員疏導人流、指揮交通,導致李女士被擠落水池,頭部與池中石塊碰撞后受傷,不僅住院治療19天,花去4萬余元醫療費用,還落下嚴重的后遺癥。而面對李女士的索賠,公園管理者表示,傷害源于他人擁擠,應當由擁擠者擔責??蓳頂D者到底是誰呢?誰都搞不清楚。
【點評】公園管理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也指出:“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奔慈绻诠矆鏊蛩饲謾鄬е聜?,的確應當由侵權人擔責,但存在過錯的公共場所的管理人同樣難辭其咎。正因為公園管理者明知假日開放荷花長廊必將人滿為患,卻沒有設立警示標志和派出工作人員疏導人流、指揮交通等,當屬未盡安全保障義務,自然不能借口“傷害源于他人擁擠”而推卸責任。
【案例】2018年2月3日,肖女士帶著3歲的兒子在中心廣場玩耍時,盡管小心有加,但還是被穿滑板鞋“飛行”的小楊撞到,并因頭部受到重擊經搶救無效死亡。鑒于10歲的小楊父親早亡,僅與身患殘疾的母親相依為命,根本無力賠償損失,肖女士曾多次要求廣場管理者承擔死亡賠償金、醫療費等全部費用,廣場管理者起初以侵權責任人明確,其不應該代人受過為由拒絕,后來又認為自己責任輕微,只愿意象征性地給予5000元“安慰”。
【點評】這里涉及到廣場管理者承擔責任的方式問題。其實,《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中,已經明確公共場所的管理人(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經營者)所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為補充賠償責任。簡而言之,補充賠償責任就是指在直接責任人不能滿足權利人賠償請求時,再由補充責任人承擔權利人相應損失的一種責任形態。與之對應,在《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二條已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的情況下,本案所涉的清償順序是:小楊個人財產、小楊母親財產,不足部分由廣場管理者“兜底”。
【案例】2018年五一期間,胡女士到當地動物園游玩,由于動物園新增了許多動物,導致人滿為患。胡女士被其他游客推搡倒地后,又被他人踩傷。而面對胡女士索要1萬余元醫療費用及因住院導致的誤工費、護理費時,動物園管理者卻一口拒絕,理由是其已在各個路口設有“注意安全”“嚴禁擁擠”“文明觀看”等警示牌,即其已盡職責,他人擁擠及胡女士參與擁擠,明顯是對警示視而不見,故胡女士只能自食其果。
【點評】這里涉及到動物園管理者是否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問題。對于不同區域安全保障義務的范圍與保障程度,應當結合公共場所的性質、特點及條件來確認,包括是否為經營性活動、是否為無償社會活動或營利性活動、管理者是否具有專業知識、公共場所的開放程度高低等各個方面,以及管理者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特定操作規程的要求,是否屬于同類社會活動或者一個誠信善良的從業者應當達到的通常程度,遇見可能性的大小。與之對應,在人滿為患的情況下,僅僅靠警示牌根本無法排除潛在的危險,而動物園完全有能力、有條件采取其它更為直接、更為有效的措施卻未能采取,明顯屬于未盡職責。值得一提的是,證明管理者是否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舉證責任在于管理者,如果管理者不能舉證,應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處理,即“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