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坤 張太明 方凌 王艷 賈利 董言香
摘 要:辣椒是皖西大別山區重要的蔬菜作物,在當地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在農業結構調整中起著重要作用。該文結合皖西大別山地區氣候特點和種植實踐,主要從產地和設施選擇、茬口安排、品種選擇等方面介紹了辣椒越夏避雨種植技術,為辣椒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辣椒;越夏;避雨;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21-0070-02
皖西大別山地區位于安徽省西部,地處江淮之間,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區域內生態環境優美,為辣椒等蔬菜產業提供了優良的環境,形成了一批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但春夏之際受梅雨季節影響,雨水較多,高溫高濕導致病害加重,影響了辣椒的產量與品質。為此,筆者進行了多年的試驗示范,在辣椒生長期,采用大棚、小拱棚等設施進行避雨栽培,起到了較好的效果,采用避雨種植辣椒后,比傳統露地種植提前10d左右采收,采收期延長20~30d,在產量產值上均有大幅提高,同時減少了農藥使用成本,達到了增產增收、節本增效的目的。本文結合六安市氣候特點和種植實踐,主要從產地和設施選擇、茬口安排、品種選擇、播種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紹了辣椒越夏避雨種植技術,為辣椒生產提供參考。
1 產地和設施選擇
辣椒根系脆弱,不耐水漬及干旱,要求土壤疏松通氣,選擇光照充足、排灌便利、3年未種植過茄科作物的田塊,可實施合理輪作,與瓜類、豆類作物實行3~4年輪作。選擇夏季通風散熱效果好的棚型,鋼架或竹木骨架材質;肩高1.2~1.5m,跨度6~8m;長度依環境地勢,25~50m為宜。
2 茬口安排
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種育苗,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定植,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開始采收。
3 品種選擇
選擇在低溫弱光條件下坐果能力強、耐濕耐熱、抗病性較好,商品率高、符合市場需求的中早熟品種。大棚螺絲椒品種選擇“中椒209”、“皖椒101”,早熟,商品性好,綜合抗性強;薄皮椒品種選擇“皖椒10號”,皮薄、肉脆,耐低溫弱光,連續坐果能力強,不易早衰等;線椒品種選擇“皖椒18”、“皖椒20”等品種,早、中熟,葉片稀、弱光條件下易坐果,抗逆、抗病性強。
4 播種育苗
4.1 種子處理 陽光下曬種4~8h;50~55℃熱水燙種15min,30℃清水浸種5h;或用10%磷酸三鈉溶液或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min。沖洗干凈后,濕紗布包裹置于25~30℃催芽。
4.2 播種育苗 采用棚室穴盤集中育苗,采用60目防蟲網育苗和生產,棚室懸掛黃板、藍板誘殺蚜蟲、葉蟬、飛虱,切斷昆蟲傳播病毒途徑。選擇蔬菜育苗專用基質,育苗穴盤選擇50孔或72孔規格。穴盤裝滿基質后,用專用機械或器具打孔,孔眼直徑1.5cm左右、深1.0cm左右,每穴播1粒種芽,播后覆蓋基質。出苗前,覆蓋薄膜保濕,薄膜上覆蓋草簾或無紡布等保溫材料,適宜溫度25~30℃;出苗后,晴天早掀晚蓋覆蓋物、陰雨天采取補光措施,白天適宜溫度25~28℃,夜間適宜15~20℃;基質表面發白時補充水分,每次均勻澆透,宜在中午澆水,陰雨天、弱光、濕度大時不宜澆水,出苗后濕度保持在50%~70%。苗齡35d左右,6~7片真葉,根系健壯發達。
5 合理定植
定植前深翻土地施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37500~52500kg/hm2復合肥和鈣鎂磷肥各525kg。整地做畦,畦面寬80~90cm,溝寬40cm左右,鋪設滴灌系統,覆蓋地膜,定植前1d苗床澆透水。每畦栽2行,株距40cm左右,定植密度約39000~45000株/hm2。選擇晴天定植,定植深度以子葉痕剛露土面為宜,定植后澆足水。
6 田間管理
6.1 植株調整 及時剪除門椒以下的側枝,及時立支柱或搭設簡易支架防止植株倒伏。在辣椒生長期間,及時將發病的葉片、果實或病株清除,以免病菌蔓延。
6.2 肥水管理 施肥時要求氮、磷、鉀合理搭配,做到前輕后重,持久供肥,以保障辣椒前期不瘋長,植株健壯,抗逆性強,后期不早衰。采用肥水一體化技術,掌握“生長前期輕施、結果期重施,少量多次施”的原則。緩苗后至第1果膨大時,每隔7~10d隨水追肥1次(追施三元復合肥150~225kg/hm2或茄果類滴灌專用肥30kg/hm2);結果期至拉秧期每隔10~15d左右隨水追肥1次(追施三元復合肥150~225kg/hm2或茄果類滴灌專用肥112.5kg/hm2);視墑情及時滴灌澆水。
6.3 田間環境控制 田間大棚合理放風、澆水,調控生態環境,控制病害,延緩病害發生時間,降低發病程度。
7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執行,結合種子消毒、土壤消毒、物理防治提前預防。在病蟲發生前或發生初期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化學防治,重點防治疫病、病毒病、蚜蟲、粉虱等。利用6—8月高溫天氣土壤增施石灰氮、秸稈和有機肥后翻耕土壤、灌水、覆蓋地膜和大棚膜進行土壤高溫消毒。采用黃板或黃皿誘殺蚜蟲和白粉虱,結合使用吡蟲啉10%可濕性粉劑、啶蟲脒70%水分散粒劑、噻蟲嗪25%水分散粒劑防治;疫病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粉劑2000倍液進行種子消毒。辣椒育苗采用穴盤基質育苗、苗期用64%殺毒礬500倍液和70%甲霜靈錳鋅500倍液交替防治等技術控制初浸染病源。發病初期,使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粉劑、68%精甲霜靈·錳鋅水分散粒劑和雙炔酰菌胺25%可濕性粉劑防治;用10%磷酸三鈉溶液、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min,采用60目防蟲網育苗和生產,切斷昆蟲傳播病毒途徑,防控病毒病。病毒病發病初期采用阿泰靈可濕性粉劑、0.5%香菇多糖水劑、8%寧南霉素水劑防治。根結線蟲的防治,需在用整地時用10%噻唑膦顆粒劑土壤撒施。應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農藥應交替使用,防止產生抗藥性。
8 采收
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開始采收,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具體采摘時期。提早采摘門椒;在早晨或傍晚采收為宜,采收后放到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及時分級包裝銷售。
參考文獻
[1]丁林彬,王振.辣椒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方法探討[J].南方農業,2016,10(18):61-62.
[2]楊樹廷.日光溫室辣椒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5):126.
[3]王高林,陶立華,俞光榮,等.高山越夏辣椒設施避雨栽培技術[J].蔬菜,2015(4):46-4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