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冶平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非常重要。作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認為寫景狀物的作文較難,不論教師怎樣進行指導,學生都無法寫出好的文章。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文中在分析作文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寫景狀物作文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寫景狀物;作文;教學;策略
初中作文教學中寫景狀物是重要的內容,將景和物作為描寫對象的題目在記敘文寫作當中十分常見。初中語文課本的單元知識當中針對寫景狀物提出具體要求:要緊緊抓住景物的特點,注意觀察,要有明確的立意,做到寫景如同在人耳目,狀物要栩栩如生。可是在現實的寫作實踐中,大部分學生面對寫景狀物的作文題目依然表現出畏難情緒,因此,探究寫景狀物作文教學策略的意義重大。
1作文教學現狀
教學實踐過程中,語文作文教學模式根本沒有獲得很大的突破,教師依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作文任務布置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排列出作文寫作所需要注意的問題和作文主題,進行講解,就完成了一堂課的作文課。這樣的教學方式根本無法調動起學生寫作的主動性、積極性,更有甚至會讓許多學生喪失寫作的興趣。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重視學生的筆試成績,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產生了偏差,學生又并未了解與掌握科學使用素材的方法,導致文章結構雜亂,內容混亂,缺乏重點。特別是在敘事類文章的寫作過程中,學生由于觀察生活不到位,因此會經常出現無從下筆的情況,所以需要背誦更多的文章,模仿范文的內容,最終導致失去自己的想法,更不能提高寫作水平。
2寫景狀物作文教學策略
2.1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作文教學當中寫景狀物是重要的構成部分,可是學生在寫這類作文時,表現出非常明顯的畏難情緒。追根究底就是學生寫作情緒消沉,寫作興趣低。教師為了轉變學生寫作興趣不高的局面,一定要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寫作環境,讓學生可以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參加到作文學習當中來,讓學生在快樂的情緒下寫作,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在教《春》這節課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春天的歌曲,配合歌曲在屏幕上配上多幅來自故鄉的風光圖。看到熟悉的景色,學生興趣盎然,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2.2讓學生掌握觀察景物的方法
寫景狀物作文中要對事物仔細觀察。寫作的前提就是觀察。因為寫景狀物的寫作對象就是事物,所以對事物描寫就需要掌握事物的特征。為了抓住事物的特征就需要仔細認真觀察,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感官仔細觀察、分析事物的特征,比如:從景物的形狀、顏色、數量等方面來描寫,抓住的具體表現景物的特點越多,特點就越突出,所寫出來的景物別具一格。
景物寫作過程中,要按照所寫景物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描寫方法,并不是完全都是使用上述的描寫方法。認真對所寫景物進行觀察,緊緊掌握不同時間、地點、季節中景物所呈現出的顏色、形態、氣味等方面的特征,通過多種感官來進行體會,如此才可以掌握景物特點進行描寫。所以要重視不同季節的特點,一年四季中季節的變化引發的景物的變化。每一個季節的景物都各具特色;重視時間變化的特點。有些景物在不同時間各具特點,白天、夜晚的變化給景物帶來不同的色彩;重視氣候的變化特征。同樣的景物在不同的氣候中的美是不同的;重視地理特征的變化。南北方、城市農村、高原平地等不同地域的變化,為景物賦予了不同的特征。
2.3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寫景的方法
2.3.1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
寫景狀物作文中綜合利用多種修辭手法同樣是比較常見的方法,是學生所必須要掌握的方法。初中時期需要掌握的修辭手法主要包含:排比、擬人、比喻、對偶等。為了讓學生可以掌握好常見的修辭手法,在平時的閱讀教學當中教師要加強訓練,包含口頭仿照造句訓練、筆頭仿寫句子的訓練等,強化日常訓練,學生才能夠在寫景狀物作物中對多種修辭手法靈活展開運用。
2.3.2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
直接與間接描寫結合的方法在教材課文當中應用非常普遍。大部分學生寫作會利用直接描寫的方法,對描寫的事物多角度進行描繪,沒有掌握對相關事物描寫發揮襯托效果,可以讓所描寫事物更加鮮明。例如學習朱自清的《春》這節課,讓學生認識到作者對“春草、春花、春風”展開直接描寫外,還使用間接描寫來凸顯它們的特征,用人在草地上的活動來襯托出春草的柔軟;利用蝴蝶、蜜蜂來襯托春花的“甜”“滿”;通過鳥鳴和笛聲來襯托出春風的柔和。
2.3.3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結合
許多學生在寫景狀物的作文當中,只會單獨寫動景或者是靜景,讓文章顯得比較平淡。如果可以將動靜描寫結合起來,以動寫靜,那么就會塑造出生動的形象,加深讀者的印象。教師在平時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寫景動靜結合的引導。比如,學習《春》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利用動靜結合的方法,通過使用以靜寫動的方法表現出春雨圖:“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讓學生深刻的感悟到寫景動靜結合的美妙之處。
2.3.4善于聯想,虛實結合
大部分學生在寫景狀物作文時僅僅將自己所看到、聽到以及聞到的原封不動的搬到作文中,未展開豐富的聯想,寫出來的景物,不立體,不具備良好的表現力。為了解決此問題,教師在平時閱讀教學當中要有意引導學生感悟名家是怎樣進行聯想以及虛實結合的。比如教師在講解《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就可以知道學生體會到作者豐富的聯想,文中“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從水藻的“真綠”聯想到“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由“清亮”以及“藍汪汪”聯想到“整個的石塊空靈的藍水晶”。這些都是虛實結合,展開聯想,從而抒發出自己的情感。
總而言之,寫景狀物作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進行觀察、多進行思考、多展開聯想,加強學生對寫景狀物作文寫作方法以及技巧的熟練程度,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騰輝.姹紫嫣紅開遍——小學生寫景狀物作文導寫[J].萬象,2018(07):48-54.
[2]何黃.指導寫景狀物,夯實記敘文寫作基礎[J].寫作(下旬刊),2017(09):26-27.
[3]柳青.淺談寫景狀物作文教學[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7(08):18-19.
[4]王代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考場作文“寫景狀物”技法例析[J].創新作文(初中版),2016(07):28-31.
[5]王晉先.芻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問題[J].新課程(小學),2016(02):22.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弘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