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娟
摘 要: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教育狀況直接決定學生黨員隊伍的整體質量,因此,建設一支高質量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質量
一、做好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的重要性
當代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于未來黨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對于高校發展學生黨員而言,務必要把好黨員發展的“入口關”,確保入黨對象政治立場堅定、思想意識先進、綜合素質過硬,這對于提高整個黨員隊伍的質量、提高黨的戰斗力、保證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二、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現狀
1、入黨動機
絕大多數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是端正的、高尚的;但也有少部分積極分子的入黨動機不純,有些出于從眾心理,跟風、扎堆;有的為了以后能找到好工作,具有實用主義和個人主義傾向。
2、培訓內容
目前的培訓內容集中于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的教育,缺乏學生普遍關心的時事熱點問題以及思想上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的教育,內容缺乏時代感,缺少前沿性。
3、培訓形式
培訓形式一般采取理論灌輸的黨課形式,比較單一,缺乏生動性,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嚴重脫節,導致很多入黨積極分子對這樣的培訓形式“不感冒”,教育效果不理想。
4、隊伍結構
目前高校入黨積極分子的選拔主要集中在學生干部這一群體,這就嚴重挫傷了普通同學的積極性,打擊了他們向黨組織靠攏的信心和勇氣,無形中使一些班干部產生一種“優越感”,從而導致隊伍結構的失衡,不利于提高新黨員的質量。
5、培養聯系人
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人至少要求有一名正式黨員,但由于學生黨員少,積極分子多,每個黨員要負責培養多名入黨積極分子,勢必會造成顧此失彼的現象,導致培養人對積極分子的考察表面化,流于形式。
三、提高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質量的對策
(一)重視加強思想教育
現在的大學生善于接受新事物、思想變化較快,所以要密切關注他們的思想軌跡,掌握他們思想的變化及發展方向,牢固樹立他們高尚的理想信念和信仰。信息時代,網絡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這一信息化手段,爭取占領網上陣地,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如在學院網站上專門開辟學生黨建工作專欄,內容上可分理論專題、日常學生黨建工作和時政熱點解讀等部分,或者建立專門的“紅色網站”,積極開展網絡互動教育。
通過思想教育,入黨積極分子能將自己的情感升華到對國家、對黨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真正理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從而能自覺地將自己的人生理想、抱負與民族復興、國家興旺、人民幸福緊密結合起來,自覺參加社會實踐,并在實踐中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二)完善培養的三個環節
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工作可以分為三個環節:選拔、培養教育、考察,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1、選拔高質量的積極分子是順利開展培養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我們可以借助對大一新生進行入學教育的機會,普及黨的基本知識和入黨程序等,深化他們對黨的理論知識、入黨愿望、入黨條件的認識和理解,激發他們向黨組織靠攏的熱情。同時,要明確積極分子的選拔是整個培養過程的開端,必須嚴格標準,把好入口關。
2、培養教育環節是整個積極分子培養工作的中心和根本
(1)分層次進行。對于一般的積極分子,應以基礎理論教育為主;而對于重點培養對象,重在提高。他們需要參加更高層次的、系統的黨校培訓,使其對黨的系統知識有更全面、深入的認識。
(2途徑多樣化。黨校是對積極分子進行集中黨課培訓的組織機構,有專業的培訓教師對其進行思想教育。黨支部是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是進行積極分子培養工作的基礎力量。團支部平時可以有意識地給積極分子分任務,對他們進行針對性培養,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高校理論研究型社團是進行積極分子培養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
(3)培養聯系人責任制。作為聯系人,應該對入黨積極分子負有直接教育、培養的責任,應該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較高的政治修養,承擔起對積極分子培養的責任。
3、積極分子考察教育工作是確保黨員隊伍質量的關鍵
對積極分子的考察應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全面考察積極分子的思想成長狀況、能力水平和群眾威信等,為確立黨員發展對象提供依據。如利用組織生活,黨支部對入黨積極分子的總體情況做出分析;結合日常表現、民主測評等方式,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素質、思想認識等方面情況進行深入了解;還要聽取和收集其他群眾的意見。入黨積極分子在培養過程中是不斷成熟和發展的,考核時要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注重考核的過程。
在考察過程中要明確,考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應以考察為契機,總結培養工作中得失,進而揚長避短,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完善培養體系。
(三)積極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或社會實踐活動
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可以結合時政大事、重要節日和紀念日,開展主題鮮明的教育活動,如開展“聚焦兩會,關注社會”;結合建國周年開展“我愛我的祖國”;紀念“五四”等重大紀念日活動。這種寓教育于活動之中的形式,入黨積極分子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啟發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積極引導入黨積極分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到校外實踐基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紀念碑下,在烈士雕塑前講述他們的英勇事跡,更能增強他們對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組織參加“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志愿者服務、勤工助學等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接受鍛煉,增長才干,更全面地了解社會、了解國情、民情,增加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提高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質量,是黨員隊伍發展的整體要求和基礎,對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在培養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不斷適應新形勢,創新培養方法,從而形成一整套高效的、有針對性的培養機制和制度。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2014.6
[2]列寧.列寧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
[3]吳立彬,張慰衛.《創新獨立學院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工作的思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
(作者單位:佛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