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
摘 要:隨著中國音樂事業的快速發展,大眾對民族音樂學的多樣化及層次感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使民族音樂學在研究民族學、人類學等音樂形式的同時,需加入流行音樂研究內容,并以此推動民族音樂學可持續發展進程。本文就基于此,對民族音樂學視野中的流行音樂研究進行相關概述,旨在切實充分發揮出流行音樂研究價值,為民族音樂學提供更加豐富的研究角度及研究方式。
關鍵詞:民族音樂學視野;流行音樂
前言:
音樂作為人類文明發展下的必然產物,受到社會及文化變遷的影響,不同音樂在各自的區域內得到了落實。而民族音樂學作為研究我國民族文化及傳統音樂的重要學科,為更好的適應時代發展潮流,也應在原有基礎上加入流行音樂內容,充分發揮出流行音樂在擴寬民族音樂學研究途徑,促進民族音樂學觀念改革中的積極作用,以更好的實現民族音樂學與流行音樂的協同發展。
1、民族音樂學的發展歷程
民族音樂學主要就是以民族學及人類學等研究方式來研究音樂的學科。隨著民族音樂學的不斷發展,將流行音樂納入研究范圍中也已成為民族音樂學的必然趨勢之一[1]。不僅如此,在不同語境中,民族音樂學的研究重點具有極大差異性。中國語境中,民族音樂學與傳統及歷史具有緊密的關聯;而在西方語境中,民族音樂學則屬于比較音樂學領域,即對歐洲以外的區域音樂為研究對象。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民族音樂學受到后現代思潮影響,將研究側重點轉向至在當前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音樂形式上,并首次將流行音樂納入到了民族音樂學研究體系中,更開創了城市民族音樂學等獨立學科。由此可見,在民族音樂學中研究流行音樂具有顯著的必然性,但與其他音樂學科相比,流行音樂依然在研究角度及研究方式中存在著一定差異。
2、在民族音樂學中研究流行音樂的價值體現
2.1開拓了民族音樂學研究時空
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遷移到城鎮,使得城鎮人口快速增長。而民族音樂學為適應當時社會發展趨勢,也在長期關注農村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加入了城市流行音樂文化研究內容,打開了在民族音樂學中研究流行音樂的大門[2]。雖然民族音樂學研究內容的增加極大程度的推進了民族音樂學現代化發展進程,但也使得城市流行音樂文化及城市各族群受現代文化影響嚴重,需研究人員盡全力研究城市環境,確保民族音樂學中流行音樂的合法性。由此可見,在民族音樂學中開展流行音樂研究工作對當時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并為當下民族音樂學研究工作者擴寬了研究時空,成為了民族音樂學新學術增長點。
2.2促進了民族音樂學觀念更新
傳統民族音樂學研究重點為音樂可靠性及文化界限上,對流行音樂此種的缺失音樂藝術感及儀式感的藝術表現形式研究熱情不高。隨著社會生產模式及經營體系的不斷改革,大眾對城市流行音樂的關注度明顯增加,使得民族音樂學研究也傾向于流行音樂上,極大程度的促進了民族音樂學研究觀念的更新。
不僅如此,流行音樂的研究也使得民族音樂學的價值更加多元化。早期民族音樂學研究學者對音樂形式的尊重之情也是在研究之后才形成的,而現階段部分民族音樂學研究人在未對流行音樂發展歷程及社會價值進行深入探究之前就把“低俗”的標簽安置上流行音樂中,也是一種對民族音樂學不負責的表現。故為更好促進民族音樂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人員就應在趨于文化時尚及市場法則的基礎上,保持自身的批判精神。
2.3豐富了民族音樂學研究方式
在流行音樂的研究過程中,可分為批判詮釋及經驗調查兩種方式。其中,批判詮釋主要就是總結并吸收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及語言學的研究成果;而經驗調查法則是融合了實證主義及實用主義,對流行音樂發展趨勢及邏輯意義進行調查分析[3]。同時,在流行音樂的研究過程中,主要包括音樂文化理論、音樂美學、形態學等所方面內容,能夠豐富傳統民族音樂學中的研究方式及研究內容,對促進民族音樂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在民族音樂學中研究流行音樂的具體方式
3.1從角度及模式研究流行音樂
民族音樂學近百年的研究歷史使其積累下了豐富的研究角度、觀念及方式,對流行音樂的研究奠定了價值基礎。而為更好的在民族音樂學中開展流行音樂,相關研究人員可從研究角度及模式等方面入手。具體而言,流行音樂具有形式簡單、歌詞旋律通俗易懂等特征,因此在藝術內涵及藝術價值的挖掘價值較低。但也正因如此,流行音樂更加注重音樂作品以外的特征,如演唱者形象、演唱環境及與流行音樂相關的各類商品等[4]。同時,流行音樂除音樂作品之外,還涉及到企劃、包裝及宣傳等,包含了經濟、商業及大眾傳播等眾多領域,因此對流行音樂各角度進行深入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在流行音樂的研究模式中,應在大眾音樂文化觀念下進行,以產生音樂形式及獨特的音樂文化。不僅如此,流行音樂的研究還應考慮到個人的創作活動,保證流行音樂研究模式充滿個性,與社會發展趨勢進行緊密的關聯。
3.2從觀念研究流行音樂
民族音樂學注重文化價值的相對主義,對促進中國音樂事業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就目前來看,部分音樂研究人員西方主義觀念過于嚴重,認為西方音樂歷史及音樂形式的研究價值遠高于中國傳統音樂,使得傳統音樂發展舉步維艱。而在民族音樂學對流行音樂的研究過程中,曾經也對流行音樂存在著諸多偏見,部分學者認為流行音樂毫無作用,甚至會使聽眾喪失理智、陷入到無政府的混亂狀態,嚴重滯后了民族音樂學及流行音樂發展進程。因此為更好的發揮出在民族音樂學中研究流行音樂的重要價值,相關研究人員應從轉變研究觀念入手,樹立起意識上的客觀美丑觀念及情感體驗,確保流行音樂研究的有效性。
3.3革新民族音樂學研究方式
在民族音樂學研究流行音樂的過程中,研究人員也應革新自身研究方式,將原本分散的流行音樂資源系統的整合在一起,已形成更具學術性及全面的描述。當前流行音樂研究方式可分為以下兩種:第一,文字描述。利用客觀的文字描寫,為參閱者提供更加具體的流行音樂概括描述及解釋論證[5];第二,樂譜描述。通過對流行音樂樂章的描述,以更加全面彰顯出流行音樂事象,確保流行音樂研究重點突出、主題鮮明。
3.4注重流行音樂文化的詮釋
為更好發揮出在民族音樂學中研究流行音樂的重要意義,相關研究人員也應做好流行音樂文化詮釋的工作。注重流行音樂中的田野工作,確保研究者深入參與到研究對象中,對收集到的音樂資料進行系統的整合與分析,通過資料內容論證研究對象發展現狀及發展規律,以更加全面的對流行文化進行趨勢,為民族音樂學的發展提供重要理論基礎,切實提升流行音樂研究質量。
總結:
總而言之,民族音樂學在我國音樂眾多研究學科中發展水平較高,而為更好的滿足大眾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音樂事業穩定有序發展,相關研究者也應從流行音樂的學術化入手,結合流行音樂發展趨勢,建立其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學之間的內在關聯,確保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學之間能夠互相補充、互相影響。
參考文獻
[1]聞涵卿. 譯著《民族音樂學研究:31個問題和概念》及書評[D].上海音樂學院,2012.
[2]李小敏. 民族音樂學視野中的區域音樂探析[J]. 戲劇之家,2016(02):66.
[3]邢果. 民族音樂學視野中的音樂與語言研究[J]. 中國音樂學,2013(03):29-31.
[4]李小平. 21世紀初中國大陸民族音樂學學科基本理論研究的進展[D].新疆師范大學,2010.
[5]齊江. 加強國際交流 促進學科發展——中國音樂學院“民族音樂學高端論壇”綜述[J]. 中國音樂,2013(04):264-268.
(作者單位: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