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航
恩格斯指出:“技術每天都在無情地把一切東西、甚至是剛剛開始使用的東西當作無用的東西加以拋棄……從而賦予戰斗以事先絕不能預見到的完全不同的性質和進程?!?/p>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深刻改變戰斗力的影響因素。在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空間從物理域、電磁域和網絡域拓展到了認知域,作戰目標從占領物理空間、癱瘓信息系統拓展到影響心理空間,作戰方式從三維空間相對分離到三維空間緊密配合,形成作戰一體化的形態。隨之,軍隊戰斗力影響因素也發生了根本改變,集中體現為人的技術和智力因素以及精神和心理因素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一、信息作戰理論轉型發展,戰斗力影響因素變化
首先,戰斗力的交鋒場域有了新的拓展。在信息化條件下,認知域和心理域成為戰斗力交鋒的關鍵領域,軍事對抗更多地是“通過打擊對方的心理而非軀體,使對方行為出現己方所期望的變化”?!半p方作戰更加注重直接的‘認知域控制,即突出認知影響,運用現代傳媒、心理技術‘直接作用于敵方領導層”,迫使敵方領導層無法正確決策從而減低其對戰斗力的掌控。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一種方式是運用信息優勢進行信息攻擊,迫使對方降低決策效能,甚至無法決策;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心理干擾,使其領導層難以下定正確決心,占據決策主導權。
其次,戰斗力的表現形態有了新的變化。在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的“非接觸”特征日益明顯,以“控制、威脅、瓦解”等心理手段為主的作戰樣式應運而生。控制的基本目的是控制對方意志,心理空間成為控制的重要空間??梢?,以軍事傳播和輿論宣傳、心理控制和價值滲透、武力炫耀和意志瓦解、信息摧毀和信息壓制等影響性手段進行的“心理控制”作戰已成為新的作戰形態。
二、適應軍事斗爭準備需要,心理教育的職能需拓展
在信息化戰爭中,要在認知域和心理域中爭奪主動權,軍人心理機能必須穩定有力,能抗住心理干擾和心理應激反應。從這一角度來看,軍校心理教育需重視心理機能和心理能力的鍛煉。
目前軍校心理教育并不適應信息化對心理機能和心理素質的要求。十多年來,軍校心理教育實踐也是圍繞維護學員心理健康展開,以建立心理檔案,開展心理知識的普及,進行心理行為訓練和心理咨詢,塑造心理品質等為主要的教育活動,但遠遠沒有達到提高戰斗力的要求,需要重新定位,拓展到戰斗力層面。
根據院校教育要向部隊靠攏的要求,軍校心理教育也應該緊緊圍繞提高部隊戰斗力展開,結合信息化戰爭和執行重大任務對心理素質的特殊要求,心理教育職能向提高戰斗力的目標拓展可以通過以下方面來實現。
首先,心理教育目標指向作戰。目前心理教育目標是維護學員心理健康和提高學員心理素質,大部分心理教育的活動以此目標展開,重點在于心理健康。
其次,心理教育的內容來自作戰。信息化戰爭中,非接觸對抗的強大心理壓力需要官兵具有一定的心理適應能力、穩定能力和承受能力,能處變不驚;進行各種維度的復雜整合對抗時,需要敏銳的認知能力,能辨清信息的真偽;在心理空間的心理攻防中,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機能和心理防御能力,以及堅韌的意志品質,減少戰時心理損傷。因此,認知能力、心理適應力、心理穩定力、心理承受力、心理防御能力、心理調適能力和意志力的教育訓練將成為心理教育的新內容。
最后,心理教育的方式貼近作戰。軍事教育訓練實戰化,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
目前心理教育的方式,呈現出知性化的特點,以課堂教學、心理講座、心理咨詢和單獨的心理行為訓練為主要方式。與外軍相比,心理教育沒有融入到軍事訓練的全過程,實戰化情景下的心理教育極為欠缺。而心理機能的提升,心理各種能力的鍛煉是在軍事實踐活動中體驗并提升的。因而,心理教育的方式需要從作戰實際情景中去設計。
三、圍繞強軍目標謀求發展,心理教育支撐戰斗力
黨的十八大后,習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這一重要論述,指明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我軍建設的正確方向,是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科學指導。
首先,心理教育的重點從心理健康教育轉變支撐戰斗力的心理教育訓練。在頂層設計上以軍事斗爭準備為邏輯起點,把心理教育的基點和出發點定在作戰訓練的保障、支撐、引領上,在心理教育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建設思路、發展原則和制度保障等各個層面和各個環節中充分體現戰斗力形成的客觀需求。跳出“就心理健康談心理教育”的封閉思維方式,根據信息化戰爭對心理素質和心理機能的要求,來確定心理教育的內容,使心理教育成果直接服務和服從于促進戰斗力生成模式的轉變和戰斗力的全面提升。
其次,心理教育的模式由單項訓練轉向融合軍事訓練。當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進行著軍事訓練改革,改革跡象顯示各種戰斗力要素融合訓練越來越緊密,相對獨立的單項對抗訓練已經不能適應裝備發展和聯合作戰的需要了。軍校開展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行為訓練絕大部分都是單獨進行的,并沒有結合其他的教育訓練活動。軍校開展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訓練應貫穿于整個軍事教育訓練的各個環節實踐的,在軍事教育訓練活動中進行心理體驗,發現心理問題,鍛煉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機能。
最后,心理教育的方式從知性化走向實踐化。為了提高戰斗力,在訓練方式上,實戰化模擬訓練越來越受重視。例如美軍正在利用“現場—虛擬—構造”技術研發可用于真實飛機的模擬訓練系統,該系統數據鏈與地面模擬器連接,“虛擬仿真”出敵方飛機情況,使飛行員在真實飛行過程之中,像在真實作戰中一樣機動,唯一不同的是使用模擬武器而不是真實武器。
對于心理教育而言,心理教育也應該“起源于軍事斗爭實踐、在軍事斗爭實踐中發展、促進軍事斗爭準備實踐”。目前心理教育的方式需要大力改革,向實戰化訓練靠攏。實戰化的訓練,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種是真實的心理情境設計,根據戰場環境和突發情況,設計心理教育情境,進行心理教育訓練;另外一種是,計算機模擬心理場景,學員參與體驗,或者引導學員進行戰場心理情境冥想,在冥想中進行心理演習。
(作者單位:航空機務士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