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夢君
摘 要:在現今的時代背景與教育背景之下,學生的個性發展已經廣為人們所重視。貫徹生本理念,引導學生進行個性發展是目前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因此,作為初中體育教師,應當適應時代與教育的需求,積極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革新,采用能夠助力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主要基于初中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策略進行分析,以期能給其他教師帶來一些啟示。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個性發展;策略分析
現階段,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初中體育教學因此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其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內容。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廣大初中體育教師應承擔起時代與教育賦予體育教學的新責任,積極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
興趣是引發學生鍛煉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的原動力。因此,教師要想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就必須把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放在首要位置。對于此種情況,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應當先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此同時,還要注意滿足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此外,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的同時,還需多花一些精力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研究,這樣一來,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才能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預期。另外,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多采用游戲的方式或競技的方式去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體育訓練,因為這兩種方式更加順應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從而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最后,教師在為學生安排體育教學的內容時,除了要為其安排教學大綱所要求的體育項目以外,還可以適當為學生安排一些傳統的體育項目,如功夫扇、跳竹杠、抖空竹等,然后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去選擇相應的項目進行學習和訓練??傊瑢W生基于自己的興趣進行體育活動,有利于促進其個性的發展。
二、與學生建立和諧、友善的師生關系
一般來說,“教師教授,學生練習”是體育教學的主要表現形式。所以,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是很頻繁的,也正因為如此,師生關系的好壞將直接決定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從而會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造成重大影響。因此,為了使體育教學能夠有效開展,同時也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師必須重視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為此,教師在與學生接觸的時候,應當要向學生展示出自己親切、友善的一面,要耐心且細心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同時還要耐心且委婉地去糾正學生的各種錯誤。
此外,由于個體差異的影響,不同的學生,在身體客觀條件、運動能力、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方面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他們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中,常常會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有的學生籃球打得特別好,而有的學生卻連運球都不會,針對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教師應充分理解學生,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和指導,如,針對籃球尖子生,教師可以肯定他的能力,并鼓勵其嘗試著去突破現在的自己;而針對籃球后進生,教師可先幫其分析原因,然后再有針對性地為其制定一些訓練計劃,以幫助其漸漸提升自己的籃球能力。當然,從個性發展的角度去看,教師可以問問學生有沒有別的感興趣或者比較擅長的體育項目,在了解了具體的情況之后,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和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朝著他們更為擅長的領域發展。
三、盡最大可能保證體育器材的充足
體育器材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工具。因此,學校的相關領導以及體育教師一定要盡最大可能保證體育器材的充足,并基于此,不斷豐富體育器材的種類,以便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當然,只有體育器材還不行,學校方面還應重視體育場地的建設,因為體育場地是學生進行個性化鍛煉的場所,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因素??傊瑸榱四苁箤W生在體育教學中實現個性發展,學校的相關領導以及體育教師必須體育器材、體育場地兩頭抓。
四、引導學生建立體育興趣小組
誠如上文所述,由于個體差異的影響,學生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中往往會有不同的表現,例如,有的學生很會打羽毛球,但在足球訓練中表現平平,或者對足球根本不感興趣。針對這樣的狀況,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基于自己的興趣去建立體育興趣小組,并鼓勵他們時常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個性化的體育鍛煉。這樣做,不僅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還能切實錘煉和提升學生的相關體育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并且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特點、自己的天賦。雖然我國教育一直倡導教師要幫助學生全面發展,但筆者認為,教師在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還必須讓其有所擅長。要知道,沒有人能夠十全十美,但總有人能在某一個領域綻放出自己的光,散發出自己的熱,從而能為我們的國家,甚至我們所生存的世界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因此,引導學生進行個性發展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廣大教師必須對這一工作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李景貴.提升初中體育教學學生參與積極性的策略[J].求知導刊,2015(1):125.
[2]沈瑞蘭.努力創新初中體育教學方式以此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J].求知導刊,2015(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