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方瑩馨
據路透社20日報道,歐洲議會、歐盟國家代表和歐盟委員會當天經過“三方談判”達成初步協議,制定首個“影響深遠的外資審查聯合體系”,對外商投資歐盟國家“關鍵領域”展開審查。歐洲議會談判代表稱,“歐盟的天真將就此結束”。但評論稱,協議需要獲得歐盟所有國家政府和歐洲議會的批準,鑒于很多歐盟國家對該協議持懷疑態度,其前景并不確定。
報道稱,根據協議,歐盟委員會將對關鍵領域的外商投資進行審查,以保護歐洲在某些技術領域的戰略利益。歐盟此次圈定的“關鍵基礎設施”包括能源、交通、通信、數據存儲、空間或財政基礎設施以及機密設施,“關鍵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半導體、潛在的兩用相關科技、網絡安全、空間或核技術。彭博社稱,20日達成的協議還增加了需要審查的領域,將水源、健康、國防、媒體、生物技術和糧食安全等領域納入范圍。
根據協議,歐盟各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可針對某成員國的外國投資,要求獲得相關資料和提供意見。相關國家必須對這些意見進行適當考慮,以及高度重視歐盟委員會認為該投資可能影響歐盟計劃或項目的意見。
彭博社稱,該協議被視為特別針對來自中國的投資。近年來,中國對歐洲投資大幅增長,尤其是中國對歐洲科技和工業領域的投資越來越引起關注,該協議如果正式實施,中國在歐洲的投資交易將受到更嚴格的審查。
路透社稱,歐盟國家內部對此意見并不一致,很多成員國擔心歐盟委員會的審查將削弱其國家的決策權,損害其與中國的經濟合作,還有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根據20日達成的協議,歐盟委員會對批準或否決交易只有建議權,最終決定權仍在各國政府。▲
環球時報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