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坐擁阿爾卑斯山這樣得天獨厚的冬季運動資源,讓許多中歐國家的冰雪產業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這里不但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冰雪運動愛好者,也吸引著來自東方的商業考察團隊。《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在奧地利、德國和瑞士采訪發現,隨著北京冬奧會不斷臨近,作為“冰雪大國”的奧地利,正成為中國企業的投資熱點。而奧地利冰雪企業也正借力中企,大踏步進入中國大市場。
投資“奧地利制造”
“中國人想購買Atomic!”這一消息最近幾乎像炸彈一樣震驚奧地利體育和經濟界。據奧地利《新聞報》等媒體報道,奧地利滑雪制造商Atomic目前仍是芬蘭Amer集團的一部分,但這可能很快就會改變。Atomic未來將屬于中國最大的體育集團安踏公司。對此,一些奧地利人看到了中國巨大的市場,另一些人則擔心冰雪技術會被中國“拿走”。
創立于1955年的Atomic公司的產品包括高山滑雪板、越野板和單板等全線產品。高山滑雪世界杯一半以上的選手都獲得Atomic贊助。然而這樣一家冰雪明星企業在1994年曾面臨破產,后來被旗下擁有始祖鳥和威爾遜等多家世界運動品牌的芬蘭Amer集團收購。奧地利《薩爾茨堡日報》近日披露,Amer集團正在與有意對其進行收購的中國買家安踏談判。奧地利分析人士認為,通過收購Amer集團安踏可以尋求與國際品牌合作的機會。
《環球時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奧地利掀起“收購潮”,但目前收購冰雪企業的案例只有個位數,而且曾引來一些爭議。2014年,有中國企業家收購薩爾茨堡州Gaissau-Hintersee滑雪場股份,但有聲音認為“來自中國的幸運餅干是假的”。奧地利《皇冠報》報道稱,中國投資者曾承諾于2015年建一條纜車線路和一個滑雪中心,對山坡進行局部造雪,并與中國滑雪聯合會和培訓中心合作,總共投資2500萬至3000萬歐元。不過,這些計劃在去年仍未完成。甚至有媒體說,中國投資者想退出投資,讓Gaissau-Hinter?see滑雪場的未來充滿不確定。盡管如此,許多業內人士紛紛看好中國企業收購奧地利冰雪企業。他們認為,中資特別對奧地利滑雪品牌非常感興趣。
奧地利企業進軍中國
在中國投資上門找合作的同時,奧地利企業也希望主動分享到“中國冬奧熱”的一份蛋糕。這兩年,奧地利冰雪旅游勝地因斯布魯克、薩爾茨堡和奧茨山谷等紛紛吸引中國游客進行冰雪旅游。奧地利旅游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來自中國的游客人數為32.2萬人次,增長率為10.7%,中國游客成為在奧度假旅游增長速度最快的游客群體。2017年,共有89.9萬中國游客赴奧旅游;奧地利國家旅游局今年的目標是吸引100萬中國游客。
為吸引更多中國游客,奧地利正在全面提升中文服務,還推出中國滑雪教練員等服務。記者了解到,一些奧地利華人企業也參與到冰雪旅游中。薩爾茨堡華商陳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們為中國冰雪游客提供機票、酒店、交通、滑雪等整套服務。據他介紹,奧地利已經出現上百家華人經營的冰雪酒店,每年冬季幾乎客滿。還有中國投資者正在洽談購買奧地利的冰雪度假村。目前在冰雪運動領域,許多奧地利企業已成為中國市場的領導者。奧地利多貝瑪亞索道公司過去25年中在中國建設了120條纜車索道,僅過去兩年就建設了20條。這家公司希望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前再建造9條。去年其在中國的營業額達1億歐元,占其全球業務的10%。
另一家來自薩爾茨堡的AXESS公司,主要生產票務和門禁管理安全系統,可以保證在零下35攝氏度的工作溫度下保持系統安全。目前該公司2%-3%的利潤來自中國。銷售經理蘇特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公司已占領中國市場份額的35%至40%。中國十大滑雪勝地中有五個配備了Axess系統。到2022年,他們希望將市場份額提高到50%。
冰雪運動培訓也是奧地利渴望進入中國市場的項目。像黑龍江省體育局亞布力滑雪場與奧地利滑雪協會于2016年在奧地利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奧地利滑雪指導員培訓認證體系也落戶亞布力滑雪場。維也納雪上運動學院還專門派遣教練到黑龍江亞布力滑雪場執教80天。
“奧地利企業在中國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冰雪經濟學者沃爾弗朗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奧地利公司進入中國較早,此前進行多年深入細致調研工作。同時,奧地利企業在中國并不是“單干”,而是與中國企業合作。比如,讓中國企業成為第二承包商,或者生產零部件等。中國企業也幫助奧地利企業擴大中國市場網絡。
中國冬季運動行業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的市場約550億歐元。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850億歐元左右。到2022年,中國將有5000萬名業余冬季運動員,近3%的人口會定期進行冬季運動。截至今年6月,中國共有738個滑雪勝地,而2016年底才646個。
投資奧地利冰雪的優勢
會計事務所安永(EY)的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在西歐大國的投資潮正在減弱,但在奧地利的投資卻在增長。尤其專注于在奧地利強大專業化和領先技術的頂尖公司。去年,中資收購奧地利的企業包括:總部位于香港的電訊公司HutchisonThre為收購Tele2而付了1.11億美元;海航成為維也納基金公司C-Quadrat的大股東;海爾集團入股了克恩藤州太陽能公司GREENoneTEC等。安永認為,奧地利冰雪產業已成為中國企業的投資熱點。
《環球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奧地利冰雪產業的優勢不少。首先,冰雪基礎強大。奧地利經濟部門的數據顯示,目前奧地利近40萬人的就業崗位直接或間接與體育用品有關,所創造的產值達200億歐元左右。滑雪板是奧地利最重要的體育用品,也是奧地利最主要的出口產品,銷量超過50萬副。
其次,冰雪企業技術性強。奧地利不僅在冰雪器材上全球領先,在冰雪場館規劃建設、滑雪教練培訓等領域也經驗豐富。奧地利總統此前訪問中國時與中方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就包括奧地利要為北京冬奧提供經驗和專業知識。
其三,奧地利擁有地理優勢。奧地利位于中歐腹地,與七國接壤,是進入中歐和東歐市場的橋頭堡。從冰雪運動角度來看,奧地利又處于全球最大的阿爾卑斯冰雪基地的中心地帶。而且與瑞士相比,奧地利具有價格優勢。
其四,稅收優惠。2005年奧地利政府推出稅收改革法案,降低公司稅,此外還推出了集團稅收新模式。比如,公司設立研發總部,可以獲得最高達50%的稅收獎金。公司每招收一名學徒,可獲得1000歐元至3000歐元獎金。
當然,奧地利冰雪產業的競爭也極其激烈。冰雪經濟學者沃爾弗朗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歐洲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對從事冰雪行業經驗不足。許多奧地利企業更喜歡同有“共同語言”的歐洲企業合作。為全球300多家滑雪培訓機構供應商管理在線預訂的奧地利滑雪技術公司WaldhartSoftware最近被瑞士旅游活動平臺Trekksoft收購,而沒有選擇中企。但他認為,中國企業具有充裕的資金和冒險精神,以及龐大的中國市場,擁有打造國際冰雪巨頭的潛力。
此外,奧地利也正刮起冬奧熱。奧地利格拉茨和施拉德明兩座城市的市長已經表示,愿意承辦2026年冬季奧運會。這意味著中國企業投資奧地利也有可能受益于奧地利的冬奧經濟。▲
環球時報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