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茹
“信步青石板,有烏香盈袖,黛瓦粉墻,恍若隔世?!?/p>
這便是我對烏鎮的初步印象。之前,我去過一次烏鎮,沒有擁擠和熱鬧。黛瓦粉墻、老街、老房,滿足了江南對我的一顆少女心。靜步西柵,偶爾,我也聞到了七里香的芬芳。
可現在,眼前的江南小鎮變得擁擠又熱鬧,商業化的一條龍服務讓我有些不適。可烏鎮一直活在我的心里,舟橋相連是它的脈絡,黛瓦滄桑是它的年輪,隱隱飛橋隔野煙,石帆西畔問漁船。烏鎮真正讓人覺得寧靜安然的,從來不是它的春花秋月,而是細雨朦朧中綿亙千年的文化氣息。
這里是茅盾的故鄉,也是每個文字創作者敬仰的地方。這里陽光細灑下的枝條倒影,也散發悠悠的韻味。
木雕館是一定要去看的,木頭的紋理是最美的藝術。精巧的雕工來自生活,來自竹屋里老爺爺粗糙的手心。
順著東柵走走,仿佛走進一個色彩熾烈的油墨畫,小巷里喝茶納涼的老爺爺,夜里燈火通明的喧鬧,熱烈歸熱烈,卻總透著寂寥。烏鎮的東柵,仿佛一個等待千年,幽怨了千年的姑娘,哪怕雨季還未來,烏鎮的東柵也泛著濕漉漉的潮氣。
烏鎮的夜獨有一種清冷的魅力,水面倒映著燈火的影子。艷麗旖旎的水燈又為這靜謐的夜添了幾分妖媚。在烏鎮的夜里,那些難以愈合的傷口,不敢啟齒的心事,都被溫柔地暴露在空氣里。而你不必因心事外露而惶然,你跟著烏鎮的靈魂走,她的靈魂是最干凈的,洗去你身上的凡塵味與惶惶不安。
如果還能來一圈,那就去“草木本色”吧,去看看江南姑娘纖素白凈的手在木桶里怎樣染布。文化的氣息就躺在這布匹上,安安靜靜地鋪灑蔓延。
或許只有周杰倫的《青花瓷》才是夏夜里漫步烏鎮最好的選曲,“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仿佛那藍色印花布匹一晃,又出現在眼前。
夢還沒有完,大寒還有蟬,烏鎮一直在天青色的煙雨里,與你相見。
歸來時,最傾心的事情莫過于與寫烏鎮的文字之戀。烏鎮作為一座千年古鎮,不只有畫意,更有悠悠千年的詩情。不然,何以一位世胄高貴血統的太子為何棄離了繁華,躲到烏鎮書館去編選一本詩情蕩漾的文選。
我想這是烏鎮不同凡俗的氣質吧。合上書,閉下眼,烏鎮在似夢似幻的水鄉世界里忽然吟誦成了一行行優美的文字。靜謐的烏鎮里原來隱藏了一個個美好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足以讓所有的士人駐足、流連徘徊了。
庸俗的拜金者們,爬在地上舔噬權杖的祿蠹們,哪能體驗到烏鎮的這一番美的意境、美的意味、美的情思呢?烏鎮,這是一方靜謐的、似乎有著世外桃源般的圣潔的凈土,卻能洗滌一個個蒙垢的靈魂,讓人在水墨般的意境里化作了一個個圣潔的精靈。
而我,愿意在這樣圣潔的文字世界里感受烏鎮的魂與魄,感受烏鎮的足音與跳動。
多少年來,謝靈運、沈約、裴休、陳與義、范成大、宋孝宗、茅坤、魯迅、木心、茅盾一個個大家從烏鎮走來,又從烏鎮走了出去。烏鎮,成為一方文化的名片,這張名片上寫著“哦,美好的江南,與你千年有約。”
似乎崇拜文字的人們都有這么一種情結,不到烏鎮,枉到江南;到了江南,不到烏鎮,枉讀詩書。我想,這也是烏鎮之所以能夠蘊育這么豐厚的文化所在的原因吧。
看看,哪一個大家不是平心靜氣,遠離喧囂,與靜潔的文字結緣,與澄澈的河水相伴,累了,劃一抹小船,蕩漾在靜靜的小巷里;累了,靜靜地傾聽、欣賞一番漁舟晚唱的畫面。于是,躁動的心又歸于沉寂,安于寂寞。
于是,一篇篇作品噴薄而出,一幅幅畫作橫空出世。烏鎮,再次驚艷了世人的雙眼。
可是,在一雙雙匆匆流動的腳步里,又有幾多知音能夠讀懂烏鎮的心呢?
烏鎮,我愿把你收藏于心靈深處,讓你的詩情在內心回蕩、回蕩,就像那一葉小小的船兒飄蕩在河水的懷抱里。
(指導老師:郭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