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市編辦
為切實提升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的效力和影響力,促進事業單位依法規范運行,蓬萊市圍繞事業單位績效考核開展了專項調研。調研采取了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人員訪談、查閱資料等多種形式。在2個月時間內,實地調研了衛計局、教體局、經信局、畜牧局等17個部門,及其下屬的105個事業單位,發放調查問卷330份,征求意見建議17條。
此次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330份,收回314份。在單位運行情況方面,經過統計分析得出影響單位履職的因素主要是“人員編制少”(占比97.1%)和“人員結構不合理”(占比76.3%)。95.3%的單位認為所在單位在與其他單位聯合履職中非常順暢或較為順暢。在績效考核方面,大多數單位認可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工作,認為績效考核共性、個性、加減分指標均合理的為99.1%。認為績效考核能夠一定程度上激發事業單位公益屬性的為96.1%。
一、績效考核情況
(一)歷史沿革。2011年,蓬萊市成立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委員會,成員單位為紀委、編辦、人社、審計、財政、考核辦等6個部門,市長任主任,副書記、常務副市長、組織部長任副主任,辦公室設在編辦,負責組織、協調全市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工作。蓬萊市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原則,于2013年、2014年先后在衛生系統、教育系統進行了試點。2015年開始,逐步擴大考核范圍,將符合條件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全部納入考核。
(二)蓬萊市經驗做法。在出臺考核辦法、完成考核體系構建的基礎上,著重在考核方式、考核流程、考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一是優化考核流程。2015年之前主要采取抽調人員組成多個考核組全程參與年終考核的模式。2016年起變全程參與為分類考核,副科級以上事業單位由考核組會同主管部門共同開展實地考核,股級單位由主管部門負責,提升了工作效率,壓縮了考核時間。二是完善考核體系。根據工作實際,對考核事項及時調整,將事業單位“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業務范圍清單化管理、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等情況,與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有機結合,納入績效考核評分指標,依托績效考核推動工作落實。三是明確考核重點。為了提高考核效率、保證考核公正性,2017年將檔案管理情況、業務目標完成情況等事項作為重點進行考核,并將重點事項得分作為等次劃分的主要依據。
(三)結果運用。2017年度,共評價A級單位31個,B級單位47個。A級單位授予“事業單位績效考核最佳單位”稱號,單位主要負責人年度考核可定為“優秀”等次,并給予嘉獎獎勵;B級單位授予“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先進單位”稱號,單位主要負責人年度考核可定為“優秀”等次。考核結束后,由事考委成員單位,按照《蓬萊市事業單位績效考核辦法(試行)》規定,根據各自職責分工兌現獎懲措施,并將考核結果運用情況報市事考辦。
二、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部分事業單位不夠重視。
1.存在“臨時抱佛腳”思想。部分單位將工作重點放在主管部門和業務上級安排的工作上,對績效考核不重視。即便年初時制定了績效考核實施細則,也沒有逐項落實,沒有積累資料,部分工作沒有任何依據可供其查詢。在年終時東拼西湊,嚴重地影響了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的質量。
2.存在“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思想。由于個性指標部分主要考核業務完成情況,受硬件設施、人員編制等方面的制約,致使部分事業單位考核得分始終靠后,產生了“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思想。
(二)考核覆蓋率低。
蓬萊市僅有三分之二的事業單位納入績效考核,未納入績效考核的事業單位主要依靠法人登記、專項檢查等形式進行監管,大大降低了對單位的約束力。未納入績效考核的單位主要有三類:一是已經納入全市科學發展考核,此類由考核辦按照全市科學發展考核要求進行考核,不再重復進行事業單位績效考核。二是主管部門所屬事業單位數量太少,各事業單位互相間業務工作差異也較大,很難按照“同類相比”的原則進行橫向比較。三是未開始履行職責的事業單位,此類事業單位因無在編人員或業務工作未開展,無法開展績效考核,下步一旦單位正常運轉,將考慮將其納入績效考核范圍。
(三)考核方式過于單一。
績效考核主要采取年終考核的方式,經過調研統計,只通過年終考核而未開展過日常考核的單位比例為76.1%。以往采取從全辦抽調人員組成考核小組,會同各主管部門對事業單位逐個逐項進行考核,考核方式單一,并且存在一定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考核連貫性差。年初完成考核部署后直到年末,期間沒有任何調度和日常考核,降低了考核工作的連貫性。二是考核占用資源多。因考核單位眾多,每年年末都要抽調全辦三分之一的人員,部分業務容易陷入停滯,影響單位的正常運轉。三是考核任務重,周期長。考核小組既要對各單位共性、個性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打分,還要參與部門評價打票和內部職工評價打票,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四)共性指標不夠具體詳盡。
在收回的調查問卷中,認為“指標體系需要調整優化”的比例為19.1%。在此類問卷中,認為“登記管理”指標需要調整的比例為83.2%。“登記管理”指標的考核由編辦組織實施,以往編辦只確定了納入考核的機構編制事項,如登記管理情況、監督檢查情況、檔案管理情況等,而沒有對每個機構編制事項制定詳細的評分細則,考核事項過于籠統和簡單,缺乏可操作性,容易造成績效考核的隨意性。
(五)個性指標設置難度大。
個性指標由主管部門進行研究制定,并組織實施。事業單位分屬不同行業,同一行業各單位情況也不盡相同,教體局、衛計局、交通局、畜牧局等部門下屬單位數量多且性質多樣,個性指標設置方面難度較大。以教育領域為例,教育領域的事業單位主要分為局屬事業單位和學校兩類,而學校又分為小學、初中、高中、職業中專等,不同學校的師資力量、教育群體、辦學模式等都不相同。在如此具體繁雜的狀況下,通過一套個性考核指標來進行考核,難以做到公平整齊。因此部分事業單位反映,受硬件設施、辦公環境等方面的限制,無論如何努力其個性指標得分都難以大幅提高。
三、工作建議及對策
為促進事業單位提高履職意識和服務水平,蓬萊市從創新監管方式、強化監管力度兩方面著手,將所有監督管理事項全部納入事業單位績效考核,著力形成以績效考核為平臺的大監管體系,推動考核水平不斷提高。
(一)變“各自為政”為“相互銜接”,構建完備監管體系。
將所有事業單位監管事項納入績效考核范圍,以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為“線”,將各項監督管理工作進行串聯,使各項工作能夠相互銜接。著力構建以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為核心的監督管理體系,徹底改變各項監管工作“各自為政”的局面。在每年制定的績效考核工作意見、工作方案等文件中,明確法人登記管理、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業務范圍清單化管理、登記管理檔案管理等工作在績效考核體系中的分值和評分細則,形成全年機構編制工作目標,有助于提升主管部門和事業單位的重視程度,并為下步開展監督檢查打下基礎,確保各項機構編制事項得到有效落實。
(二)變“一刀切”為“分類考核”,科學制定考核指標。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原則,科學制定指標體系,重點突出事業單位公益職能,切實用好績效考核這把“度量尺”。要求各部門在個性指標制定時,既要突出共性,又要考慮行業特點、發展基礎和客觀條件,既要考準考實,又要適當增加壓力,制定的目標要使事業單位“翹翹腳夠得著”,為事業單位發展留足空間。對于教體局、衛計局等部門,其下屬事業單位數量多且差異性大,可實行“分類考核”。由部門對下屬各事業單位進行分組,分類制定個性指標實施方案及其細則,提升事業單位對績效考核的積極性,激發事業單位活力,挖掘事業單位潛力,促進事業單位公益屬性的發揮。
(三)變“集中考核”為“分段考核”,調整優化考核方式。
根據以往工作經驗,不斷調整優化考核方式,把日常考核作為優化考核方式的重要抓手,采取年終檢查與日常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將考核工作貫穿全年,進一步壓縮年終考核時間,提高績效考核工作效率。個性指標采取年終檢查的方式,共性指標中的“登記管理”部分采取日常檢查的方式。每年開展2-3次專項檢查,檢查得分將作為“登記管理”部分的重要依據。對“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專項執法檢查等工作中發現問題的事業單位,在績效考核工作中進行扣分。對于受到社會投訴舉報并核實處理的以及列入異常信息管理的事業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切實避免事業單位“日常工作不努力,考核突擊要成績”現象的發生。□E:ZLH
關鍵詞:事業單位績效考核 問題 建議 蓬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