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崇實女子中學212000)
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齊名為中國四大年畫。綿竹年畫和蘇州桃花塢年畫同屬當時南方畫系?!扒宕戤嬎囆g的高度發展,是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擬的?!?清代時各地年畫蓬勃發展、千姿百態的時代,各地年畫風格相對穩定成形。出現了很多經典的作品,除了裝飾之用外,很多精品年畫成為我們研究當時社會文化和風土人情以及審美特點提供很多的素材。本文試圖從年畫鼎盛時期清朝的綿竹年畫和姑蘇版年畫的典型作品分析,來探討兩地年畫藝術的異同。
綿竹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因特產綿竹而聞名。綿竹年畫因地得名。據南宋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卷六記載,綿竹木板年畫發生于宋代,熟于明代,清代達到鼎盛。這得益于明代四川各地興修會館,需要大批的畫師和塑工,雕塑神像,彩繪梁壁和承塵等。更多的人加入畫師的行列,因所繪多系人物和風景,也練就了畫師們所繪制的年畫在人物造型上更加生動傳神,畫面布局合理巧妙。
處于長江下游的蘇州桃花塢年畫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清代顧祿在他的《桐橋倚棹錄》中寫道:“山塘畫鋪,異于城內之桃花塢、北寺前等處,大幅小幀俱以筆描,非若桃花塢前專用版印也。惟工筆、粗筆各有師承,山塘畫鋪以沙氏為最著,謂之沙相。所繪則有天官、三星、人物故事,以及山水、花草、翎毛,而畫美人則尤工耳?!?姑蘇版年畫呈現出繁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經濟文化的普遍發展、民俗的穩固提供了良好的背景,以及蘇州桃花塢處在交通和經濟文化發展規模上來說是當時的重鎮,占有地理和經濟文化上的便利和優勢。同時參與制作者眾多的民間畫工不斷探索完善了年畫制作的工藝流程和技術,在表現題材上也已經非常豐富。
兩地年畫雖起源時間不同,但都是在清代達到了各自的鼎盛時期。但因為地理、歷史、文化等原因的不同,兩地年畫在題材、內容、色彩、風格等方面在遵從當時主流的基礎上呈現出自己各自的特色。
姑蘇版年畫是在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內容上主要表現吉祥喜慶、民俗生活、戲文故事、花鳥蔬果和驅鬼避邪等民間傳統審美內容。主要有門畫、中畫和屏條等形式,繪制精細,用色講究,善用粉紅,粉綠等色,畫面風格以美麗、雅致而著稱。典型作品有祈福迎祥的《和氣致祥》、驅兇避邪的《門神》,時事風俗的《上?;疖嚒?、《姑蘇報恩寺進香圖》等。
相比較姑蘇版年畫以吉慶祥內容為主,綿竹年畫除了表現吉祥內容之外,最具特色的就是其幽默諷刺年畫。主要作品有的《老鼠嫁女》、《三猴燙豬》、《五子告母》、《狗咬財神》、《春官偷酒壺》3等作品?;蛲ㄟ^描繪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或通過擬人的方式描繪現實生活中的事件,表達對社會生活中一些現象的觀點和看法。如果說傳統的吉慶祥和類的年畫是通過正面的、積極的引導的方式來育人的話,那么幽默諷刺年畫則是通過揭露、調侃、諷刺的方式直接育人。這些都表明了綿竹年畫藝人獨具一種活潑開朗風趣幽默的心態和觀察力。
在民間年畫中“張仙射狗”的能指都是保護子孫健康幸福,所以成為各地年畫表現的母體、但是在不同地區的年畫中的表現風格卻不同。

《張仙射狗》清 綿竹年畫

《張仙射狗》 清 姑蘇版年畫
四川綿竹年畫有黑貨和紅貨兩大類,黑貨有墨稿、朱砂稿兩種風格,沉著古樸。紅貨是在刻印墨線基礎上全部手工彩繪描線刻繪兼重有加工粗獷被稱為填水腳。概括洗練別具趣味。在綿竹年畫中的《張仙射狗》屬于紅貨風格。畫面受漢像磚畫風影響,造型圖案化強,人物造型遵從“立如一張弓,坐如一口鐘”,粗獷中帶有強烈的寫意意味,簡單大方、突出主體。綿竹木板年畫鮮有背景,人物占滿畫面的中央位置。講究高度的簡練,在有限的畫面上合理的使用賓主、虛實、呼應、開合等對稱統一的法則,人物都采取舞臺亮相式的安排,從門畫到斗方中的仕女,以及川劇折子戲,大多不設或少設背景,畫面中的白紙,不是畫面的分割,而是有機的聯系著畫面的各個部分,這種“取一舍萬千,明一而現萬千”的大膽構想和處理,讓我們從中體會構成的內在力量,從而超越視覺范圍,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盡”。顏色鮮明以大紅大綠深藍黑白為主。整體來看,人物夸張變形、線條古拙流暢,剛柔結合,充滿節奏感,主次分明,設色單純艷麗,強烈明快,具有古樸粗狂的藝術特色。
桃花塢年畫中的張仙射狗,脫胎于小說繡像,構圖對稱豐滿、講求完美,背景寫實,刻畫細致,線條繁雜且細膩,更重于裝飾,紋樣的應用多且細,其中衣服上的線褶也充當裝飾的角色,對人物的面部描繪雖用了線條作為構成要素。受西洋畫影響,出現透視畫法。顏色淡雅以粉綠、土紅、紫色以及黑白。
到了清末時期,受政局和科技的影響,中國年畫經歷了一場改革。綿竹年畫和姑蘇版年畫也不例外。但在創新上,綿竹年畫卻面臨著相對的局限性?!厄T車仕女》圖是清代年畫畫家姚春榮創作的年畫作品。畫面上一女子,身穿旗袍,頭戴瓜皮帽,悠然的騎著自行車,畫面上的自行車沒有輪心和鏈盤,也沒有支架,鋼絲的組合像一個個花瓣,車把上畫了一個龍的頭。

《騎車仕女》 清 綿竹年畫

《上?;疖囌尽?清 姑蘇版年畫
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出清代綿竹年畫藝人的創造力和對新鮮事物的敏感性。但是,由于綿竹地處四川盆地內部,與外界交流少,像自行車這種新科技東西無法及時接觸,只能憑空想象,局限了藝人們的創作。素材較少,創新難度增加,所以,綿竹年畫再創新方面局限性強。相對應,從另一幅姑蘇版創新年畫《上?;疖囌尽分?,年畫藝人準確的描繪了眾國鋪設火車路軌的情景,左畫一西式巧層樓房,門上嵌一圓形時鐘,樓房右方一列火車求咽慶廢開進站內,車廂不多,車身較短。車窗內六七人憑畝眺望。站外有拉黃包車者,乘坐四輪馬車者,還有擎旱傘,戴禮帽,穿西服長沼的洋人;梳盤頭、穿寬領大袖泡沼的中國婦女,以及長抱商人.潔朗兵勇等等,或立或行,注返其同。新鮮事物和科技在此圖一表無疑。在創作素材上比綿竹年畫更勝一籌。
綿竹年畫和蘇州年畫由于地理、人文的差異,無論從內容還是表現形式上都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藝術特色。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兩地百姓的精神需求和審美觀念,具現實主義意義。

《三猴燙豬》清 綿竹年畫
注釋:
1.《年畫》 王樹村.王海霞著.130頁.
2.轉摘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
3.附圖 《中國綿竹年畫》 83頁-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