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學院102600)
3D打印,也被稱作增材制造技術。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通過材料逐層疊加、粘結等方式來構造物體快速成型等一種技術。1
隨著3D打印機問世以及越發成熟的3D打印技術,近幾年應用的發展規模由最初的模型制造到現在的產品、零件的一體制造,應用領域囊括工業設計、汽車、建筑、雕塑、土木工程、裝飾藝術品、編織品、珠寶首飾等各領域。這樣的新型技術對日后人們對生活將產生極大的影響力,也被稱之為科技革命。
傳統工藝通常具有四個特征:1.天然的材料。2.民族性。3.古老性。4.制作流程。傳統的器具思想可以通過工藝品來體現,而先進設計理念的體現需要現代設計制作來完成。傳統工藝更深層次上關注的是圖案的研究以及藝術品的裝飾問題,注重的是制作品的材料選擇,故而傳統的工藝被稱為材料史,傳統工藝針對器具的具體形式和功能進行了仔細的研究。2
如下圖2.1,在設計的科學系統中,建筑設計位于設計領域金字塔的頂端,其次是產品設計和服裝設計,而在金字塔最底端的是平面設計。而在傳統工藝體系中也可以大抵分為四個層級,如圖2.2。

圖2.1

圖2.2
傳統工藝的藝術與技術主要是依靠繼承,沒有得到專業的系統培訓,在審美意識方面幾乎以市場為導向及大眾審美左右,傳承人與傳統工藝工作者無法起到決定性作用。在這樣的環境中,并不有利于傳統工藝的發展,同樣也難以展現傳統工藝的藝術價值、美學價值、甚至是歷史價值。而其中真正具有價值的傳統工藝卻由于無法短時間完成批量生產而導致發展困難,甚至面臨無法繼續存活的問題。
總體看來,目前的傳統工藝絕大多數是靠手工打造,步驟多,工藝繁復。在短時間內無法批量生產達到最大經濟產值。傳承傳統工藝普遍缺乏繼承人。
傳統工藝的優勢在于歷史悠久,能引起相關人群的情感共鳴,在工藝方面,種類繁多,與現代設計相對應,涉及領域廣泛,傳統工藝具有其獨特性,具有名族代表性,并為藝術家與設計師提供了更富的素材寶庫。傳統工藝市場大,年輕群體的購買力與日俱增,在教育教學方面,與傳統工藝相關的學院及學科在逐漸增加,對傳統工藝的傳承提供了更好的學習環境。社會整體對傳統工藝的認知和關注度得到了重視和提升。
部分傳統工藝發展艱難,甚至瀕臨滅絕,傳承可能面臨中斷。市面上的傳統工藝粗品多于精品,問世的精品少之又少。我國目前傳統工藝未能得到一個優良的發展環境和科學的培育政策,新技術的介入對大部分傳統手工藝人的生產制作體系產生顛覆性轉變,可能會產生大量失業人員。
新型的3D打印技術在材料上更加節約,生產時間上也明顯縮短,節省工時。降低了復雜的生產工藝程度與難度,無限提高了產品的成型率。3D打印技術將會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有力推動者,3D打印技術在各行各業已有諸多成功案例,在未來顛覆現在傳統生產方式和理論也只是時間問題。
3D加量成型技術目前在材料上受到限制,好的材料成本較為昂貴,低成本材料還無法實現產品量化。在技術方面有所受限,實現民用化還比較困難,而我國目前的民用技術水平還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材料的使用對環境可能會造成一定的污染,需要開發更多的新型材料及可降解材料。
漆線雕3是閩南一帶的傳統手工藝,主要應用于一些佛像的裝飾,由于漆線雕的做工精細逼真,作品栩栩如生,可以堪稱中國一絕。
著名的漆線雕出自于泉州,泉州地區人們信封宗教的多,大大小小的宗廟就有很多,所以漆線雕多用于浮雕之上,也為漆線雕的技藝人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市場上銷售的漆線雕工藝品,大部分產自泉州。它作為泉州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漢族民間手工藝精品,在泉州流傳了上千年之久。
傳統的漆線雕制作包括雕塑、粉底、漆線裝飾、妝金填彩等4個方面。以下是制作漆線雕的工序從備料到搓線再到盤繞形體,最后一步的表層貼金需要耗費手工藝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藝術作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漆線雕藝術也要得到升華,所以廈門蔡氏漆線雕與3D打印企業展開合作,借助3D打印技術解決漆線雕工藝上的需求。讓作為漆線雕的藝術家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制作更多精美的藝術品。

傳統工藝不同領域之間也各有不同,在現發展階段,傳統加量成型的工藝中,如陶瓷工藝,在生產過程中如果出現誤差可以恢復到最初的狀態,這是由材料的特殊性所決定的,但恢復的步驟繁復,生產工序沉長,傳統的木雕工藝在制作過程中是不允許出現失誤的,因為材料是不可再修復的,由于是直接用料,生產步驟相對簡單,成品效率高,如果結合現今成熟的3D打印技術,傳統的減量工藝步驟將更加簡便易行,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精細度與多樣性,材料也可以重復使用,并且原材料還可進行再次修復,解決了一大工藝難題,并且對生態環境保護及資源使用優化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法。
在3D數字化時代,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融合的產品將會越來越多,產品多元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傳統的工藝在3D打印技術的基礎上突破了原有復雜工藝的難題,有了更多藝術的創造性和發揮空間。
注釋:
1.鐘胤卞.3D打印風靡全球[J].中國印刷,2013(3):1.
2.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 [J].設計,2018(4).
3.張飛龍.中國髹漆工藝與 漆器保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