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芝 魏君英
[提要] 本文選取1994~2016年農村人口與消費數據,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檢驗農村人口老齡化率、農村老年贍養比對主要消費品的影響。結果表明:老齡化率對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要比農村老年贍養比對其的影響要小,從農村老齡化率的層面來看,老年人對醫療保健和家庭設備及服務類消費支出的影響較高;從贍養比的層面來看,老年人對衣著、居住和醫療保健類消費支出影響較大。因此,應拓寬農村居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積極開發農村銀發消費市場,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鄉村消費市場的振興。
關鍵詞:農村人口老齡化;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灰色關聯
中圖分類號:F126.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9月16日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青壯年農村人口流向城鎮,農村剩余人口的老齡化程度不斷上升。據我國2017年的人口與就業統計數據,2016年我國鄉村65歲及以上人口占鄉村人口的比重為12.5%,農村老年贍養系數為18.38%,遠高于城市人口的相應比例(分別為9.6%和12.41%)。從消費需求角度來看,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能力等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必然會影響整個農村消費市場和消費結構,進而會影響我國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因此,有必要研究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究竟影響如何。為此,本文運用我國1994~2016年農村人口老齡化與消費結構的數據,在分析農村人口老齡化和消費結構現狀的基礎上,再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實證分析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并提出適應農村人口老齡化趨勢的相應對策,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思路。
(一)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現狀。近20多年來,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突出。1994~2016年間,我國農村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4~1999年前后,是農村人口邁進老齡化階段,這一時期人口自然增長率也由14.39‰迅速下降至8.18‰,農村老年贍養比由8.3%上升至10.2%,農村老齡化率由7.29%增長至7.94%;第二階段是1999~2005年左右,該階段是我國農村人口正式進入老齡化的初級階段,這時期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下降到5.28‰,農村老年贍養比上升至11%,老齡化率增至9.55%;第三階段從2005年迄今,這一時期死亡率保持在6.93‰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在4.92‰上下波動,加上城鎮化的迅速發展,農村人口老齡化率與老年贍養比重隨時間的推移快速增長,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劇。
(二)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現狀。農村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同時,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1994~2016年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來看,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呈大幅度下降趨勢,該比重從1995年開始降低,2000年首次低于50%,2016年下降至32.2%,這說明我國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在其他的消費支出中,居住、交通通信、文教娛樂以及醫療保健支出比重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其中,從變化幅度來看,首先是交通通信支出變化幅度最大,從1994年的2.4%上升到2016年的13.4%;其次是醫療保健支出,從1994年的3.2%上升到2016年的9.2%;最后是居住支出,居住支出比重由1994年的14%上升至2016年的21.2%。交通通信支出比重的增加,一方面是因為我國農村交通條件的改善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因為大量轉移到城鎮的農村人口與留守在農村的人口尤其是老年人口之間,仍存在著切不斷的聯系。醫療保健支出比重的上升,是因為隨著農村老齡人口增加,對醫療保健的需求必然增加。居住類支出比重的上升,主要是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對生活居住條件和質量的要求提高。
(一)數據指標說明。本文借鑒大多數文獻的做法,用農村人口老齡化率與農村老年贍養比來衡量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農村人口老齡化率與農村老年贍養比的計算公式如下:
農村人口老年化率=農村65歲及以上人口/農村總人口 (1)
農村老年贍養比=農村65歲及以上人口/農村14歲~64歲人口 (2)
上述公式中的數據均來源于1995~2017年《中國人口與就業統計年鑒》。消費結構數據主要通過對1995~2017年國家統計年鑒中農村居民消費數據整理所得,其中,消費類型分為食品、衣著、交通通信、文教娛樂服務、居住、家庭設備及服務和醫療保健,并計算各類消費支出的比重。
(二)實證分析。本文借鑒大多數文獻的做法,運用農村人口老齡化率與農村老年贍養比來衡量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數據均來源于1995~2017年《中國人口與就業統計年鑒》。消費結構數據主要通過對1995~2017年國家統計年鑒中農村居民消費數據整理所得,其中,記為Yit(i=1,2),表示t年農村人口老齡化率Y1、老年贍養比Y2,記Xqt,(q=1,2,3…7),X1t、X2t、X3t、X4t、X5t、X6t和X7t,分別代表t年份農村食品、衣著、交通通信、文教娛樂服務、居住、家庭設備及服務和醫療保健人均支出比重。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得出結果,如表1所示。(表1)
(三)實證結果分析。從上述關聯度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關聯度系數均在0.5~1之間,這說明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存在較大的影響。農村人口老齡化率(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對醫療保健、家庭設備與服務的消費影響較大,而對其他消費支出影響相對較小,尤其是對衣著支出的影響最?。坏夏曩狆B比(65歲以上人口占勞動力人口比重)對各類消費支出的影響均較高,尤其是對衣著、居住和醫療支出的影響較高??傮w上,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其中,農村老齡化率對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總體上要小于老年贍養比對其的影響。從老年人自身來看,一方面農村老年人收入水平普遍較低,體能下降,生活圈較小,從而對食品、衣著、交通通信和居住的消費支出相對較??;但另一方面農村老年人可以自由支配閑暇時間,參加各種老年活動,因而增加對文教娛樂消費支出。從贍養的角度看,因為中國傳統的盡孝的觀念以及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更加注重老年人食品的營養性、衣著的質量與款式、居住環境、家庭設備功能的多樣性等,再加上價格因素,導致對農村主要消費品支出增加。與此同時,老年人患病率高、身體機能弱化的原因,導致老年人對醫療服務支出增加在所難免。
鄉村振興戰,需要振興鄉村消費市場,刺激消費需求,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提升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為此,應采取積極的措施:第一,拓寬農村居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收入水平是決定農村居民消費能力的決定性因素。因此,需要繼續加大對農村發展的支出力度,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支持新興農業經營方式,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拓寬收入來源。第二,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發展農村養老機構,以減輕子女對老年人的贍養負擔。擴大農村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統籌農村個人養老與社會養老。第三,加快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增加醫療設施投入,確保農村老人老有所醫。政府積極組織集體等多方籌資,切實減輕財政負擔。同時,加大對農村醫療衛生設施的投入,建立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站;增加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比例以減輕老年人與贍養人的負擔;為農村輸送專業醫療技術人員。第四,大力開發農村銀色消費市場,滿足農村有效需求。農村老年人是具有巨大消費潛力的消費群體??梢砸肷鐣Y本以及城鎮企業,積極地開發與老年人密切相關的食品和衣著等服務,打造特色銀發產業。此外,完善農村文化娛樂基礎設施,如增加農村老年人文化交流站,培養老年人興趣,從而帶動文教娛樂市場發展,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合理化。
主要參考文獻:
[1]Modigliani and Brumberg.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ross-Section Data[M].New Brunswick:Post Keynesian Economics,1954.
[2]譚江蓉,楊云彥.人口流動、老齡化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J].人口學刊,2012(6).
[3]黃幼飛.江蘇省農村人口老齡化對消費結構的影響——基于Matlab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特區經濟,2016(9).
[4]樂菡,劉社建.人口轉型與消費結構變遷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7(11).
[5]何凌霄等.老齡化、服務性消費與第三產業發展——來自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證據[J].財經論叢,2016(10).
[6]李文星,徐長生,艾春榮.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和居民消費:1989-2004[J].經濟研究,2008(7).
[7]張玉周.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對消費結構影響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6(3).
[8]徐輝,韋吉飛.人口紅利、人口年齡結構與中國人口老齡化[J].生態經濟,2014.30(3).
[9]田民,劉思峰,卜志坤.灰色關聯度算法模型的研究綜述[J].統計與決策,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