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海蘋
[提要]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小微企業在吸納就業、創業創新、支撐大企業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但小微企業發展受到諸多條件的制約,尤其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本文基于小微企業金融原理探討臺州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層面在融資時所面臨的問題,分析造成融資難融資貴的原因,進而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小微企業;小微金融;融資難;融資貴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8月31日
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小或處于創業初期,存在著經營風險相對較大、信用等級不高、財務管理水平有限以及可能存在粉飾財務報告等現象,從而使金融機構不能充分了解小微企業的風險,造成信息不對稱;同時,由于小微企業自身規模的限制無法支付更高的利率,即使小微企業愿意支付高利率,金融機構也需要在高利率和高風險之間進行抉擇,造成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麥克米倫缺口”這一市場失靈現象。
(一)臺州地區小微企業基本情況。《2017年浙江省小微企業成長指數報告》顯示,臺州的小微企業盈利面位列全省第一,達到86.64%(下轄黃巖區達到93.09%)。從臺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臺州市場主體逾50萬家,小微企業達14.1萬家,為推動臺州的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經過多年的發展,臺州地區小微企業呈現如下幾個特點:
1、企業規模小。臺州企業中小微企業占比很高,同時個體工商戶或家庭經營為單位的居多,聯合經營的少。同時,簡單粗放的企業多,集約精細經營的企業少;大多數臺州小微企業規模小、結構單調、品種單一。
2、產業集群優勢沒有充分顯現。2016年度浙江省民營企業百強榜單中,臺州有6家企業上榜。2017年浙江省成長性最快百強榜單中,臺州只占3家。上榜數量很有限,臺州小微企業總體上規模較小,發展乏力。臺州大多小微企業創新不夠,在技術水平方面與龍頭企業差距拉大。臺州各縣市區的民營企業存在著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趨同的特點,缺乏特色產業、特色經濟。
3、生產要素緊缺。近年來,臺州小微企業發展在原材料、資金等生產要素日益緊缺的情況下,影響到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而融資難較突出。在創業初期,小微企業融資主要來源于親朋好友借款和地方銀行貸款,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成本較高,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
(二)臺州地區小微企業融資現狀。臺州地區小微企業雖然在總體發展態勢良好,但是不少小微企業存在著有訂單卻沒有資金買原材料的情況,資金短缺現象較為嚴重。臺州地區小微企業基本上無法通過股票、債券、風投或境外投資基金等渠道獲取資金,最主要的融資渠道仍是金融機構。目前,小微企業融資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融資渠道窄。小微企業受自身規模的限制,且其貸款呈現“短、頻、快”的特點。國有金融機構出于組織架構和管理鏈條的原因,將70%貸款額貸給資金需求量大且創造財富的能力相對穩定的大中型企業或有國家信用保證的國有企業,只將30%的貸款額借貸給數量超過99%的小微企業,小微企業只能依賴于當地的民營銀行或民間融資服務中心借貸,融資渠道比較單一。目前,臺州地區有臺州銀行等3家地方銀行,這3家銀行專注服務于小微企業,并且這3家銀行的小微金融模式已經相對成熟,形成了可持續、可復制的信貸模式,小微企業貸款(含個人經營性貸款)比例超過80%,但3家銀行的貸款占全市貸款總量的15%左右,難以滿足眾多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導致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呼聲沒有減弱。
2、貸款期限短增加融資成本。由于缺乏對小微企業風險狀況有效的識別手段,金融機構往往通過壓縮貸款期限和提高利率的方式控制自身的經營風險和壞賬率。我們可以從臺州市統計信息網2018年7月的金融機構存貸款數據分析,有超過58%的貸款為短期貸款,若剔除個人消費貸款,用于生產的短期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例會更高。信貸融資短期性與企業項目長期性之間的矛盾,使得小微企業每月跑貸款,借新還舊,增加了企業融資成本。臺州的貸款年利率有低于5%的,也有年利率高于10%的,利率相差較大,由于小微企業信息來源狹窄,銀行貸款年利率大多數是8%以上,利息成本較高。
3、互保方式增加融資風險。目前,金融機構貸款擔保方式主要是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金融機構往往傾向于選擇價值相對穩定、容易量化的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物。而臺州地區多數小微企業靠租廠房進行生產,資產組成結構中主要以流動資產為主,如存貨等,而部分小微企業,尤其是高科技性質的小微企業,資產組成結構中主要以不易量化的無形資產為主,這與金融機構所要求的抵押物相背離。對于缺乏抵押物的小微企業而言,只能選擇擔保貸款,即找擔保人或擔保企業,一旦一家企業倒閉就會出現互保企業連鎖資金鏈斷掉的現象,因此對于資金承擔能力較弱的小微企業來說,無法承擔擔保帶來的風險。
小微企業融資有自身的客觀規律,除了小微企業自身原因之外,還受到金融機構、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
(一)小微企業自身原因分析
1、小微企業的還貸能力和意愿。小微企業往往處在創業初期,沒有經歷過幾輪市場經濟的洗禮,經營規模較小,自身相對不成熟、不穩定,其產品的市場定位問題、產品質量控制問題、銷售渠道的鋪設問題、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等均處于探索期,其對抗風險和創造財富的能力相對不穩定,每一步經營決策都如履薄冰,一旦出現失誤,輕者投資款打水漂,重者可能會導致企業倒閉。而大中型企業是經過了一定時間的積累和發展,承受得住經濟周期的考驗而存活下來的,勢必具備相對完善的產品研發團隊、成熟的市場銷售渠道、穩定的市場占有率等優勢,而這些都是企業創造財富不可或缺的條件。
企業創造的財富,是股權融資下股東收益的來源,是債權融資下償還本金和利息的保證。換句話來說,只有企業具備創造財富的能力,股東才愿意增資,金融機構才愿意貸款。
2、小微企業的“實際”融資需求。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諸多的壓力,比如管理壓力、成本壓力、融資壓力等。而融資壓力只是其中的組成部分,并不是限制小微企業發展的唯一障礙。企業的發展無法一步到位,必須根據自身的實力水平穩扎穩打地積累經驗和財富。如果一味地注入資金,而不顧及正常的經營能力,只會形成盲目擴張,從而形成極高的經營風險。
(二)金融機構原因分析。金融機構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承擔中介職責外,作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實行成本核算與自負盈虧,不斷地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從風險定價原理來看,金融機構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至少要覆蓋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及目標利潤,這樣金融機構才有動力去發放該筆貸款。
1、資金成本。金融機構資金成本主要包括存款成本和同業借款成本。2017年末上市的18家銀行(含香港上市)存款平均付息率為2.02%;同業借款成本參照7天SHIBOR利率,2017年算術平均值為2.80%。根據2017年末存款與同業資金比例,資金成本平均2.35%。
2、運營成本。運營成本包括人員成本、場地租賃、日常費用等開支,2017年末上市的18家銀行平均運營成本51億元,平均的資產成本率為0.62%。
3、風險成本。風險成本是指覆蓋貸款的壞賬損失,若用貸款損失率(貸款減值準備/貸款余額)反映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成本,2017年末上市的18家銀行平均風險成本為3.20%。
4、目標利潤。金融機構從貸款人所能賺取的合理利潤用資產利潤率表示,這也是金融機構能夠持續經營的必要條件。2017年末上市的18家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為0.90%。
從上述四個方面來看,金融機構若要發放該筆貸款,金融機構承擔的成本為7.07%,若貸款利率低于最低成本,金融機構覆蓋不了成本就不會去發放該筆貸款;即使貸款利率高于最低成本,金融機構還要考慮發放這筆貸款的機會成本,即金融機構投資于其他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剛兌未全部打破前)遠高于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的收益,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的動力也不會充足。因此,一味地要求金融機構降低貸款利率,當無法覆蓋最低成本時,金融機構就會出現“惜貸”現象,從而出現小微企業貸款難。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相互聯系的,從小微企業來看,與小微企業自身的信用、資質等相關;從金融機構來看,是否發放小微企業貸款,與金融機構的發放貸款成本相關,也是一種市場行為。因此,要真正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除了提高小微企業自身水平外,還需依靠政府提供信息,降低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之間的信息成本,以及降低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促進金融機構發放小微企業貸款的積極性。
(一)提高銀企之間的信息對稱。由政府擔任獨立的第三方建立小微企業征信平臺,能夠準確反映小微企業經營能力、財務狀況、風險偏好、信用記錄等真實情況的信息,最大限度降低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金融機構用最低的成本就能充分掌握企業的資信水平,有效地控制信貸風險。臺州市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目前已經運行了4年,在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等問題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極大地提升了銀行服務企業的能力。
(二)發展信用保證基金。臺州市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以下簡稱“信保基金”)成立于2014年11月,是全國首創的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其專項政策性產品有“創業擔保貸款”、“信保基金模具專項產品”、“農戶貸款”等,截至2018年6月底,基金累計擔保授信12,321筆,擔保授信金額162.32億元,服務市場主體8,428家,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難、化解互保鏈危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加強小微企業風險補償機制。為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應積極引入社會資金,建立擔保體系,實現共擔風險,共享盈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風險,促進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授信業務的開展。隨著臺州市融資性擔保機構的減少,期末擔保余額的下滑和年平均代償率的上升,在2017年10月《臺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建立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風險補償機制,對符合條件的融資擔保機構所開展的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業務安排風險補償資金”。建立了小微企業風險補償機制,降低商業銀行放貸風險,重塑銀行和小微企業的關系,改善整個臺州地區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這也是一種變行政干預為政策引導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四)推出專項貸款。金融機構可以挖掘地域優勢,根據產業特點,設計專項金融產品,以此降低調查成本控制信貸風險。如,浙江泰隆銀行溫嶺支行推出“創保貸”、“樂農貸”等多種金融產品;椒江農合行設計了“農村婦女創業小額貸”、“失土農民創業貸款”、“失海漁民創業貸款”等十余種支農產品;臺州銀行與村居合作,發放具有融資功能的“村聚易貸·興農卡”等。溫州銀行臺州分行推出了金鹿助業貸、銀稅貸等系列產品,助力小微企業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張艷花.臺州信保基金試水[J].中國金融,2015.3.
[2]梅浩杰.寧波地區中小企業融資難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3]燕姣.寧波外貿企業融資行為研究[D].寧波大學碩士論文,2015.
[4]穆玉堂.小微企業融資中的市場理性選擇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8.11.
[5]張遠為,嚴飛.社會資本與小微企業融資能力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