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提要] 2018年3月公布“301”條款調查報告標志著美國對華貿易戰的開始,兩個大國經貿摩擦愈演愈烈,其結局必將對未來中美貿易關系乃至世界貿易秩序產生重要影響。本文主要探討特朗普對華經貿政策的調整目的及帶來的影響。如何理性看待中美貿易戰,避免兩國貿易戰的進一步升級,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美國對華政策;中美關系
中圖分類號:F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9月11日
近幾年來,逆全球化風潮迅速興起。繼英國于2016年“脫歐”之后,原本是全球化主要推手的美國現在搖身一變成為逆全球化的領頭羊。奉行“美國優先”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立即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甚至威脅要退出WTO。在歐洲大陸,強烈抵制全球化的右翼政黨在法國、德國等主要國家紛紛崛起,歐盟面臨解體的風險。美歐之間曾積極推動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談判事實上已終止,部分發展中國家也出現了對經濟全球化的質疑和反對聲浪。原本只是非主流存在的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孤立主義、保守主義思潮在全球迅速興起,并沖擊著國際政治和經濟格局,一向被視為“政治正確”的經濟全球化正遭受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信任危機。
(一)美國轉向單邊主義和保守主義。特朗普上臺后,美國的內外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美國由國際多邊機制和自由貿易體系的創立者和領導者變身為單邊主義和保守主義的代表。除了退出TPP和威脅退出WTO甚至聯合國之外,特朗普又相繼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僅如此,特朗普還提出將兌現競選承諾,終止已生效23年之久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特朗普認定美國二戰以來的理想主義全球化已不可持續,總“資產負債表”已經資不抵債。在這個指導思想之下,他的所謂“重建美國”并不意味著放棄國際關系,回過身去埋頭于美國國內的經濟復蘇和基礎設施重建,恰恰相反,他實際上是要重新打破既定國際關系,把美國透支自己服務全球的理想主義全球化,轉變為犧牲他國服務美國的利己主義全球化。
(二)中美之間貿易戰是美國重塑其主導全球化內容的一部分。中美經貿關系一直是中美兩個大國關系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但是今年以來,美國采取單邊主義措施,挑起貿易戰,導致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和爭端不斷升級。今年3月,美國炮制出所謂301調查報告。7月6日,美國不顧多方面反對,對中國340億美元輸美產品加征25%關稅。8月23日,美國對另外16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中國政府為維護正當權益,及時采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正式展開大規模貿易戰,并且都拉開架勢做好全面升級的準備,這在和平時期的世界經濟史上還是第一次,世界為之震動。美國“退群”并非要全面退出全球化,而是要通過另起爐灶,將其認為“不再公平”的全球化機制徹底邊緣化,全面重塑全球化的規范和秩序,再造由美國和西方主導的全球化。
美國對華貿易政策逆轉無非以下幾個原因:
(一)以“美國優先”重整世界秩序。特朗普上任后第一件事即退TPP協議,之后又退巴黎協定、伊核協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人權組織等“群”,最近甚至想退出WTO。他認為全世界都占美國便宜,WTO規則不公平,全世界都受益,獨美國吃虧,故必須打造以“美國優先”的新政治經濟體系。為達目標,他發起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貿易戰。
(二)以“解決貿易逆差”行利益敲詐。中國是全球第一大消費和潛力市場,還是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特朗普試圖通過迫使中國大規模購買美商品來提升制造業,從而提振經濟和美企業績。通過發動貿易戰威脅,迫使貿易伙伴開放市場、讓渡經濟利益,其直接動機就是企圖迫使中國在貿易投資上進一步對美擴大市場準入,增加購買美國產品,從而使美國獲取更多經濟利益。
(三)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二戰后,美國成為西方世界的主導國。冷戰結束后,美國以遙遙領先他國的科技、經濟、軍事、金融實力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為了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美國一直防范任何可能的追趕國家。當年的蘇聯、日本都曾遭到美國多措并舉的遏制。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上升,美國對華認知與情緒全面轉向,重新定義了中美關系。2018年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提出,“國家間的戰略競爭現在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問題”,把中國定義為美國長期的“戰略競爭對手”。
美國經濟最大問題是股市匯市雙高,其后果是一旦有一個規模大、機會多、增長快的經濟體存在,資本就可能從美國轉移,這是美國的噩夢和死穴。看到中國經濟規模數年后將超美國,科技水平也在快速追趕,美精英如坐針氈,害怕中國競爭力快速增長,擔心霸權被挑戰。故美試圖借貿易戰打斷中國復興之路。美國看到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蓬勃生命力,自然想屠之而后快。
(一)要理性認識中美貿易戰。首先,因為美方主動挑起爭端,出爾反爾,極限施壓和訛詐。打不打貿易戰,不以中國意志為轉移;其次,美方發起貿易戰沒有任何國際法律依據,我們為國家尊嚴和人民利益而戰,為維護自由貿易體制而戰;最后,為了阻止美方惡化全球貿易環境,維護來之不易的世界經濟復蘇態勢。美方發起的這場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不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而是一場全球范圍的貿易戰。
(二)打贏貿易戰與否關系中國的國運,如果失敗其后果非常嚴重。首先,產業升級、經濟轉型中斷,爆發經濟危機,百姓生活水平提升進程結束;其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面臨嚴峻的挑戰;再次,如果失敗,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噩夢會重演;最后,中國統一的進程會遙遙無期。
(三)應對策略
1、中美貿易戰非一日之爭,必將是常態,必須有長期應戰的準備。隨著美國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系將發生深刻調整。作為兩個大國,中美合作與競爭是常態,合作并不意味著沒有矛盾,競爭也不意味著全面開戰。我們既要丟掉幻想,堅定應戰,又要保持理性,努力維護大局穩定。要充分認識中美貿易摩擦的復雜性,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堅持“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原則立場。中方堅持不打第一槍,但針對美方單方面挑起貿易戰的行動,必然要采取對等反制措施,并將美方單邊主義行為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
2、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增加中國在世界經濟秩序建設中的話語權。在未來的新技術產業競爭中,掌握了國際規則的制定權就掌握了國際競爭的主動權。“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國際經濟交往中,需要有長遠的戰略思考,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一大貿易出口國,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不可小覷,然而現行國際貿易規則中由中國參與制定的卻少之又少。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不僅僅要做規則的遵守者,更要參與到規則的制定當中去,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全球貿易的健康發展。
3、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綜合國力。美國與全球打貿易戰,看似是想把制造業留在美國并引進更多產業資本,實則是走向封閉。當“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結合起來,各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會理解得更深刻,與中國的經貿投資合作也會深化。美國對中國及世界打貿易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也是爭取更多資本,打擊對手的技術積累和進步,以維護自身資本與技術優勢。作為資本和技術都相對弱勢的中國,要想獲得更多,除發揮市場優勢外,還需將政策理順,加快推進深化改革與開放,在風險可控情況下勇于嘗試。
4、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提升對外經貿與投資合作水平。應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戰,不僅需要我們理性對待,更要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一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提升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二是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是全力增強創新能力。牢牢把握新技術革命的戰略機遇,加速技術追趕,加強前沿技術研發,用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四是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全面開放新格局,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分工地位,建設貿易強國。大力倡導自由貿易,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權威性。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區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1]賈浩.美國與“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解析、影響與前景[J].美國研究,201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