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盈盈
古典芭蕾舞是世界舞蹈的重要門類之一,就表演風格而言,各個國家和團體各領風騷,紛呈異彩。就其教學體系而言,各機構和院校可謂大同小異,具體而微。隨著芭蕾藝術在我國的迅速發展,中國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出現諸多教材。其中,孟廣城教授的《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在遵循芭蕾審美特征和審美標準的基礎上,立足自身風格,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系統、規范、嚴謹的訓練體系,成為大多數院校選用的教材。
芭蕾舞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興盛于法國,鼎盛于俄國,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按照地域的不同,芭蕾舞形成了多種流派,各派雖然都形成了具有深刻民族性的表演藝術傳統,但整體動作體系是統一的。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從蘇聯全方位引進西方古典芭蕾的訓練套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芭蕾舞已不再是專屬西方藝術的文化符號。
古典芭蕾基訓是一種具有繼承、開拓、創新精神的訓練體系,芭蕾藝術在舞劇創作、課堂訓練中都有新的突破和發展。關于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的特質、要旨以及芭蕾舞在中國的發展,著名教授孟廣城所撰寫的《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一書從這些問題切入,宏觀地考察了芭蕾舞在中國的發展,尤其著眼于對當代中國風格的芭蕾舞教學體系的剖析,給本科以學理性的填補。這本書是北京舞蹈學院第一部關于大學本科專業的芭蕾訓練教材。
《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是芭蕾舞系的大學教程,編寫內容是作者在繼承俄羅斯學派的豪放大度和西方芭蕾的細膩嚴謹的風格下形成的對芭蕾舞的認識和理解。這套教材大量借鑒吸收了世界各地的芭蕾基訓教學精華,并在不斷實踐教學中探尋,結合本國演員的形體特點,人們相互交流學習,逐漸形成具有中國風的芭蕾舞教學體系。
縱觀全書,孟廣城將其按年級分為四個年級,共五個單元,前四個單元為每一年級一個單元,第五單元為本科四年級全體畢業課。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它們都有不同的規范要求和特點。
一年級教材主要依據學生的基礎能力實施,按照古典芭蕾的訓練標準“開、繃、直、立”四大原則,也按照訓練體系的審美要求,以逐個動作元素作為主要動作組合的形式進行練習,主要目的就是保持動作的規范性、能力的統一整合。一幢大樓的建設,地基打得好不好十分重要,只有打好地基,才能保證質量,一層一層地往上建設。所以,一年級訓練動作比較單一,強調動作規范要求,是為以后學習中能夠準確完成動作,為所要達到的技巧和表現能力打下基礎。
二年級教材則是在以上基礎能力上的一種提高和鞏固,更加強調學生對單一動作的準確理解和規范性的掌握和統一,逐個加強學生每一部分的能力。主要包括中間動作部分訓練、腳尖訓練和跳躍部分的訓練。不同的組合都是通過簡單和復雜兩種形式,進行重復性交替訓練,從一個動作過渡到另一個動作,十分鍛煉學生身體的重心和穩定性,讓學生領會各動作間的聯系與協調性,讓身體更加靈活。在由簡單到復雜、循序而漸進的訓練中,學生每個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發展。
三年級的教材是芭蕾基訓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這個時期的學生能力已經比較穩定,他們掌握了各種快慢板中不同動作的技巧。三年級教材運用不同組合形式,讓學生掌握不同的技術技巧和表演能力。無論采用何種組合形式,如半腳尖、原地或移動旋轉來訓練他們的綜合能力,最終其應在腳尖上旋轉至少兩圈。三年級在教學上更加重視學生肌肉能力的訓練,所以課堂形式的編排不像一、二年級那么簡單,已經增加了組合的難度。
四年級教材是在對一、二、三年級鞏固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并對四年學習進行總結,不只停留在動作和技巧的練習上。人們要掌握一定的芭蕾審美,注意動作的嚴謹規格、動作干凈、氣質風度、舞姿造型、挺拔延伸和舒展流暢等,要更深刻理解芭蕾的表演內涵、音樂與動作的關系、動作怎樣在音樂中延伸呼吸,學會表現動作和角色,會跳舞,最終呈現畢業班的畢業匯報。
該教材劃分了四個年級,每一年級按性別分男女兩個班,每一單元針對男、女生的差異,分為兩個章節,一、二、三年級的男、女班又收進了24節示例課,還區別了對男女不同的教學課程要求以及教學完成任務。
在一年級的訓練課程中,男女班級都以統一規范為主要教學目的,以芭蕾的基本形態、動作的基本要求為主要教學任務,以能掌握芭蕾的基礎規格要求為主導,使動作達到標準化,從而為下個階段的教學目標打下扎實的基礎。
在二二年級的教學階段,按性別區分兩種班級,因男生的爆發力比女生強,所以這個階段,教材要求女生注重音樂的選取,注意曲調優美和風格鮮明,在形式上注重體現女性動作的柔美典雅,表現女性溫婉的舞蹈動作特點。而男生則強調精、氣、神的男子氣概的表現力訓練,這也是男班統一訓練的主要目的。
在三年級的教學課程中,女班慢板中加入大跳和各種旋轉,其形式多樣化,突出體現了芭蕾舞中女性動作的柔美和典雅,男班則加強對爆發力,跳、轉、翻這類高難度技術技巧為主要目標的訓練,使舞蹈動作更加流暢,更加體現男生的陽剛之氣。
在四年級教學課程中,組合難度增加,繼續加能力和素質提高的同時,男女班更注重藝術的表現力。《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強調指出:“雖然在很多芭蕾舞的教材中,大部分男女生都是一樣的。但是在大學的課堂中,男班和女班必須要有明顯的氣質上的不同。他們必須確立自己的性別屬性,學會表演自己的性別氣質。”
書中除了分配了年級、性別和單元章節,孟廣城對每一章節課程的編排嚴格遵循國際通用的教學方法、由淺入深的教學訓練方法。在芭蕾課堂訓練上,每個動作的練習都是精心編排的,動作教學的條理十分清晰,每個組合都是層層遞進,并且清楚、明確、有綱可循,而每段組合的設計難度也逐漸增加。慢慢進入高年級的專業訓練后,大部分學生都已經具備所能達到的專業技術技能,所以孟廣城針對這一特點,才把教學訓練內容分了中間和跳躍部分兩大塊,合理安排并增加訓練難度,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芭蕾基訓專業的綜合能力培養。
學習《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這門課程時,筆者所在班級以分組推課的形式學習了每一年級的組合動作,其間采取了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筆者在專業理論知識上受益匪淺,不僅分析了孟廣城《古典芭蕾舞基本訓練教程》的課程特點,而且加強了對芭蕾術語的認知與運用,彌補了以前許多不足之處。無論是在今后的學習或是教學中,這本書都將給筆者和所有學習芭蕾舞蹈的學生很大的幫助。
(河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