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軍
自主學習是近年來課程改革的熱點,也是力促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關于兒童自主學習的生活空間,近年來在國外比較流行,特別是歐美國家。專家認為,要想提升兒童學習的主動性,必須給予兒童自主學習的生活空間,這也是由認知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所認定的。對于當前筆者的學生來看,構建自主學習的生活空間,也是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在教學中,通過構建兒童自主學習的生活空間,是構建兒童自主學習空間的有力保障。下面談談家庭和學校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生活空間、促進學生最終真正實踐自主學習的一些體會。
明辨之:云在青天水在瓶
在實際教學中,多數一線教師往往會將自主學習放在嘴上,但是真正能夠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委實不多;而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基礎,對于學生今后終身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積極意義。
雖然很多家長和教師都在大力提倡自主學習,但是學生自主學習空間非常有限。在學校,學生自主學習空間僅僅是教室和操場;在家庭,學生自主學習空間也基本上是住宅。有時候,筆者不免思考:當今的學生處在物質豐盈的時代,可以說有著優越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家長和教師對于教育的重視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很多時候,學生都被“圈養”在有限的空間中。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生活空間都非常有限。回想我們上學的年代,可以自由馳騁在鄉間小道,可以大膽地接觸自然、親近自然,可以在戶外盡情放松自己的身心;可是當今,這樣的自由似乎是個奢侈品,到了空暇時間,學生幾乎被各種額外的作業題、練習題和輔導班等緊緊包圍。久而久之,就像木偶人一樣被牽著鼻子走,失去了教育的本義。這是當前教育讓筆者深感無奈的地方。
慎思之:站在天平的兩端
教育應該沿著怎樣的道路實施?我們要培養出怎樣的孩子?在教學中,這樣的問題不免讓筆者思考。在平日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遇到過不少“狼爸”“虎媽”,他們幾乎“榨干”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空間,把培養孩子的能力和素養作為平日的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事。在他們對教育高度重視下,有的孩子確實成績優異,但是除了學習,這樣的孩子自主能力比較差。在平日的教學中,筆者發現許多教師也無法給學生提供寬松愉悅的生活空間,學生所有的時間和空間,都在進行著灌輸式的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質量,很多教師和家長都在硬抓、硬盯;另一方面,我們深深感到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也許會比近期內的卷面高分重要。
在教學中,通過深度解讀新課標的精神以及先進理論,筆者認為:站在天平的兩端,還是要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最終目標。“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復教,而是真正領悟到教育后,達到的境界是思想自由,心靈也自由。”筆者想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生活空間里自由發揮、自主探究,作為教師和家長不妨給孩子們這樣一個寬松、愉悅的生活空間,也許會比其他一切都有效。
篤行之:為有源頭活水來
南宋教育家朱熹曾經說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見,我們的教育是要給予學生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自主學習的生活空間是給予學生“教育活水”的基本保障。以下筆者將從家庭和學校兩個方面來進行具體闡述如何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生活空間。
學校方面 一是脫去“師道尊嚴”的外衣,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生活空間。傳統的教學由于受到“師道尊嚴”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不少學生看到老師就莫名膽怯,有了問題也不敢問老師,有想法也不敢告訴老師,這種狀況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進行。筆者認為,要給學生一個寬松的生活空間,首要原則就是要脫去“師道尊嚴”的外衣,與學生成為亦師亦友的關系。在課間,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在課堂上,師生關系融洽,學生不用擔心自己會回答不出問題,更不必擔心自己的答案會引來老師的斥責。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寬松的生活空間,首先就要在理念上脫去“師道尊嚴”的外衣,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二是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給學生一個愉悅的探究環境。環境對于一個人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學校可以試著給學生一個愉悅的探究環境,真正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環境中形成探究的意識和行動。比如專門留出一個自主學習的教室,在這個教室中,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不受老師的約束;在校園里,不定期組織一些活動,活動以引導學生提升綜合素養,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為目標。例如,在一次引導學生學習面積計算的時候,筆者發現學生還很疑惑,于是帶領他們來到操場上,一起拿著軟尺測操場的長度、寬度,引導他們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雖然這一次實踐操作花費了半節課的時間,但是學生在自主學習的生活空間里掌握了核心的知識。
家庭方面 在小學教育階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為明顯。筆者認為:家庭自主學習生活空間的構建是提升孩子綜合素養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結合家長們的一些反映,筆者發現有的家長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不錯,現分享一下觀點。一是創設生活空間,提高精神素養。有的家庭到了周末就會搞一些聚餐、聚會,這對于孩子成長來說很不錯,在引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生活空間的創設主要是依靠家長進行,在創設生活空間的過程中,力求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比如,家庭生活中,可以利用陽臺的一個角落為孩子打造一個小的閱讀空間,就算居住比較緊湊的家庭,也可以利用客廳的一個小角落,只要準備一塊小地毯,一個小書架,一盞小臺燈,就可以打造出一個親子閱讀區域。在親子閱讀區域內,父母可以不定期給孩子準備一些書刊,以便孩子自主學習。在這個面積不大的生活空間里,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探索、學習。二是拓寬生活空間,重視潛移默化。學生自主學習不僅體現在書本上,更體現在戶外、課外。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家長們一定要積極拓寬學生的生活空間,比如到了周末就帶領孩子來到戶外活動,在親近自然、探索自然的過程中,更要重視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將有助于增進孩子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結束語
關于學生生活空間的拓展和創設,是未來教學改革的方向,也是力促學生提升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案。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通過對兒童生活空間的構建,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在當前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們更需要樹立科學的意識和理念,更需要科學的方法和實施過程,讓我們的行動回歸教育的本義上來。
參考文獻
[1]劉國艷.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新課程學習(下),2014(1).
[2]祁莉霞.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才智,2013(33).
[3]劉成亮.轉變學習方式 提倡自主學習[J].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2(3).
[4]謝立軍.淺談數學實踐活動有效引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32).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華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