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實現教學目標進行針對性的預設,是教學設計中必須進行的工作,也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知識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語文教學設計中,既要保證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高效完成,還要預估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全面、充分地進行預設,在彈性預設條件下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師指導主動生成知識。因此,預設與生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辯證統一的,能夠有效地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具有動態性的特點,每個動態的環節都是學生主動生成知識的過程。從預設與生成的辯證關系看,在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可以分為預設性生成和非預設性生成。如課堂教學中一切按部就班,根據教師的教學設計開展教學,學生按照路線完成知識的學習,即可以看作預設性生成。但是,課堂教學的動態性特點,不會全部按照設定內容進行,往往會出現一些新的疑問。因此,這決定了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些非預設性的生成。畢竟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能力等不同,同樣的問題也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教師根據問題對學生順勢引導,學生掌握了預設之外的知識則可以看作非預設性的生成。因此,課堂教學中如何全面做好預設,引導知識生成,以及面對學生學習中的問題,讓非預設性的生成也變成學生知識學習中的重要方式,這對于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成效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巧妙地進行預設,有效利用生成性資源,將預設與生成進行有效結合,讓小學語文課堂大放異彩。
首先,語文課堂教學是有計劃、有明確目標的教學活動,但同時也是動態的。因此,為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教學預設巧妙、精心、靈活,才能在課堂中從容面對各種問題,促進學生預設性和非預設性知識的形成。例如,在教學預設中要根據教學預期效果和目標給予明確,才能保障整體教學不偏離最初所設計的方向。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石榴》一課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針對性學習。如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教師可以設計相應問題:“課文中哪些語句是描寫石榴開花的?找出并大聲的讀一讀。”帶著這個問題,讓學生去讀課文,既可以實現預設性知識的生成,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升情感體驗,產生非預設性的知識。設計這個問題的初衷,是由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側重于學生的認讀能力,要著重培養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質量。因此,要在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教學主線開展教學預設工作。
其次,在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進行預設的基礎上,也要對潛在的問題進行預設,做到預設的全面與充分,這也是讓學生更好把握課堂教學節奏、更好完成知識生成的保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產生了疑惑,教師卻不能給予滿意的回答,那么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學預設或者說教學設計中要將學生的各種信息進行了解,包括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已掌握的語文知識、學習態度等。了解這些信息,有利于預設出更符合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突發情況,保障課前預設的順利生成。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一種常見現象:越是高年級的小學生越是不愿意主動回答問題,原因是這部分學生思想日益成熟,往往害怕出現“錯誤”。而這種“錯誤”恰恰是學生知識自然生成的,是非預設性生成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要積極面對。如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有“感人肺腑”一詞,而“肺”字是學生最容易出現錯誤的。在單詞聽寫中,筆者發現某學生將“肺”的右半邊寫成了“市”。如果把這一問題作為預設外的內容,教師能給予強調,那么肯定可以讓學生對這個字重視起來,做到以后再也不出現該錯誤。藉此機會,筆者并沒有批評該生,而是和顏悅色地說:“這個字很難寫,所以才請你到黑板上寫,這可幫了同學們的大忙,避免他們出現錯誤了。”這位學生聽完,原本低垂的頭抬了起來,消極情緒頓時止住。筆者又連忙說:“你可以給我們講講,如何再次避免出現錯誤嗎?”該生來了興致,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將正確的“肺”字寫出來,并說出右半邊字是“巿”而不是“市”。于是,所有同學都警覺起來,檢查自己是否寫錯。可以說,這種預設外的知識生成,有效借助其中的價值內容,可以讓課堂更加生動和精彩。
最后,教學預設中也要預留一定拓展空間,讓預設進行有效升華。教學設計的核心是教材,只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和認知,同時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進行充實,才能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解讀。因此,可以說教學預設也需要如此,在既定教學目標基礎上進行挖掘,設計出更多的預設目標并進行深度拓展,而不禁錮于語文的字與句的教學中。這也是讓生成具有無限可能的基礎,更是讓課堂變得活力無限的基礎。如教學中學生會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而教師精彩的講解也會給敘述帶來不同的感受與啟示。例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小松樹和大松樹》一文中,在實現知識性教學目標之后,筆者適時提問:“小松樹聽到風伯伯的話,為什么感到羞愧?我們要不要當小松樹?”學生們思索片刻,紛紛舉手,表示要謙虛謹慎、不能自傲。這一預設問題,讓教學內容得到有效升華,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情感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秋華.探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非預設生成[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72.
[2]徐秋菊.精心預設 精彩生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2):45-46.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南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