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梅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對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影響一生。在數(shù)學教學上,筆者主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用心聽講、大膽表達、學會思考、自主學習、會做作業(yè)的學習習慣。
用心聽講
用心聽講,就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細心傾聽老師的講解,耐心傾聽同學的發(fā)言,努力做到全神貫注。這需要做到“五心”:一要細心,聽清楚將什么;二要耐心,聽完整不打斷;三要誠心,別人發(fā)言有錯時,不譏笑;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虛心接受;五要用心,在聽取別人意見時不能盲從,做到有選擇的接受。對做得不夠好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逐步提高要求,最后全班都要做到。另外,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帶頭做到。筆者和學生交流談話,都注視著他們,并用心地聽,耐心地等待學生把話講完,中間不插嘴,不打斷;久而久之,學生也學著老師的樣子去全神貫注地傾聽別人的講話了。
大膽表達
在日常教學中,筆者很注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課堂上每當學生解決一個問題后,筆者都會問“你是怎么想的”“能把你的解題方法說給大家聽嗎”。筆者不滿足于學生會解題,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敘述解題思路,盡量提供機會讓學生發(fā)表個人的意見和看法。學生不愿意發(fā)表意見或者表達能力不強,多數(shù)原因在于:一是害怕說錯話,不夠自信;二是沒有聽懂老師提出的問題;三是不知道如何去回答。對此,筆者的訓練方法如下:
建立激勵機制 在整節(jié)課中,能積極舉手發(fā)言的學生,當天作業(yè)可以不用做;一個星期都能做到積極舉手發(fā)言的學生,老師可以獎勵一些小禮物。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訓練學生說話 每接新班,課堂上筆者會鼓勵學生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先寫在練習本上,然后再說。這樣做,剛開始時,學生照著念就可以了;念得多了,說話就逐漸流利了,信心也就更足了。其實,我們成年人發(fā)言時,也要先寫好再說,何況是孩子呢?
提問清晰自然 教師要善于向學生提出引發(fā)其思考的描述性語言,如“你是怎么想的”“你來講一講好嗎”“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等,這種語氣會讓學生從思想上變得輕松,愿意勇敢地提出問題和發(fā)表個人意見。
發(fā)揮好小組學習的功能 為使每個學生都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先寫在練習本上,然后在小組里進行交流。由于組內(nèi)成員少且比較熟悉,一些比較自卑、膽怯的同學的說話壓力就小,在組內(nèi)得到了鍛煉,再在班級內(nèi)交流就比較有信心了。
學會思考
每次考試或練習,都有不少學生后悔不已,這些都是學生不夠認真、細心,特別是不認真審題的結果。因此,要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比如,在解決問題的教學(即應用題教學)中,筆者很注意學生審題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怎樣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呢?一要有認真的態(tài)度;二要抓住關鍵的字、詞、句;三要讀懂符號和圖表。教會孩子審題的方法。筆者要求學生不要忙于解題,而要把題目讀懂: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有什么數(shù)量關系?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筆者并不急于問“怎么錯的,為什么出錯”,而是讓學生先把題目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這時,多數(shù)學生是敘述不清的,只有多讀幾遍,理解后才行。這樣,學生體會到要正確解決問題,一定要認真把題意弄清楚。把題審明白,自然就會解答。在解決問題時,可以先讓學生根據(jù)題意畫示意圖,培養(yǎng)學生用畫示意圖的方法去整理信息,借助示意圖將抽象的數(shù)量關系直觀化,變“看不見”為“看得見”,化解學習的難點。
自主學習
只有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生的學習才會更有效。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呢?首先,要讓學生把自己已有的知識狀況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面對新知識時,自己主動去回憶,從已有的認識結構中,找到新知和舊識的連接點,把不認識的新問題變成認識的舊問題去解決。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化歸思維。在課堂上,每當要出現(xiàn)新知識點時,筆者都會問學生:“你能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這個新問題嗎?”例如,在學習小學階段幾種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時,筆者會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把不認識圖形的面積的計算轉化成自己認識的圖形來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用化歸的方法可以化難為易,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作規(guī)范業(yè)
狠抓學生的書寫規(guī)范 教育學生做作業(yè)時要認真,不能亂涂亂畫。尤其是計算題,許多學生往往由于粗心大意而出錯。于是,筆者從學生的書寫開始訓練,不管學生解決問題方法的對與錯,其結果正確與否,書寫一定要工整。就算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了,如果書寫凌亂,也要重做一次,而且重做的這一次要比前一次好。有些學生不可能一下子就寫得非常好,這需要一定的訓練過程,其間教師要堅持嚴格要求。每次看到學生的進步,筆者會不斷鼓勵,學生就有信心,慢慢的,就養(yǎng)成了書寫認真的好習慣。
堅持減負,讓學生做得輕松 學生做作業(yè)容易出錯,筆者認為這不只是單純的粗心問題,有時也是因為作業(yè)數(shù)量多且學生急于完成所致。于是,筆者每次只安排學生做幾道題,一天一次,要求書寫規(guī)范,力求全對。題量少,學生做得就認真,做起來也不覺得困難。學生每天做完后,筆者都會批改,表揚全對的學生。慢慢地,學生逐漸養(yǎng)成做題認真細心的好習慣,基本上就很少出錯了。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倫教熹涌陳佐乾紀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