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玉雷
從今年起,每年農歷秋分將成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作為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這既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日子,也是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
設立豐收節的呼聲由來已久,能在今年落地有聲卻有些講究。一方面,我國農業連年豐收、農民持續增收,糧食生產能力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1.2萬億斤水平,收成有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回歸原生態、享受農家樂目前已成常態,參與農事體驗、品味田園情調的消費需求,催生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節慶不缺超高人氣。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通過設立節日的方式,有利于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回首改革往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吹響改革號角,鄉鎮企業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農民進城務工提升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中國的改革從農村發端,離不開農民的偉大創造,少不了農業的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從取消農業稅減輕農民負擔,到建設美麗鄉村改善人居環境,再到土地經營權流轉開創致富新路子,“三農”工作正在注入鄉村振興的時代內涵。
也要看到,豐收的含義不只局限在田耕農事,還涉及農業的發展前景、農村的振興戰略、農民的切身權益。如何避免陷入“谷賤傷農、谷貴傷民”的生產怪圈?怎樣優化農村“青黃不接”的人口結構?怎么杜絕農民工討薪難的現象?如何傳承鄉村文脈、留住鄉村記憶?致力于解決這些問題,讓每一分辛勞都有金黃的收獲,才能讓全社會都感受到,農業是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是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是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設立節日的消息發布不久,有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放假嗎”“高速免費嗎”“有過節費嗎”。其實,比起這些,在瓜果飄香、滿目金黃的季節里望山看水憶鄉愁,共度豐收節,致敬農家人,才是享受豐收的真正滋味。
這正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勞作不得閑。五谷豐登秋分始,家家戶戶慶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