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鵬飛 劉輝 姜水晶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推進物聯網試驗示范和遙感技術應用。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以北斗助推黨建,讓鄉村振興“火”起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要實現鄉村振興,首先要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特別是對于村級黨組織來講,村支部就是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日益完善,農村基層黨建也利用“北斗大數據”提升管理水平,使農村基層黨建更富有才智。
2018年8月25日7時5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顆北斗導航衛星,2020年左右“北斗”系統將覆蓋全球。隨著系統的日益完善,也使得“精準農業”所需要的精細參數信息能夠快速、準確、動態獲取。我們利用北斗衛星定位、通信及遙感應用能力,在大數據指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減災防災、市場精準分析、農業生態環境監測、打造生態循環農業等方面均已成功開展了多種服務。目前,落地的服務有:圍繞農業生產精準化、數字化、可控化和全程監管,采用農遙感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建立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利用遙感大數據為農產品生產過程提供信息支撐,加強市場精準分析,推進農產品生產效率和質量。對于村級黨組織來講,村支部就是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有了北斗大數據技術,這個“車頭”就開始強起來。
作為基層黨組織,必須要從抓基層打基礎做起,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河南省周口市時莊村就是以此作為切入口,通過“北斗大數據”技術把全村黨員群眾的思想、行動、力量和智慧凝聚起來,齊心協力投入到鄉村經濟建設中來,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帶領群眾、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戰斗堡壘作用,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以黨建統領發展,讓現代化農業“強”起來
周口市淮陽縣四通鎮時莊村,一個地理位置很偏僻的小村子,中科光啟公司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出以下結論:一、農業產業布局不盡合理,特色產業規模不大;二、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農民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能力不足;三、耕地數量、質量下降問題較為突出;四、農田基礎設施薄弱,農業信息化水平不夠高;五、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亟須加強,農民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與市場需求并不相通。時莊村始終把基層黨建工作記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在收集黨員、群眾的意見之后,村黨支部書記時興榮一直在思考如何為群眾排憂解難,如何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不斷激發廣大黨員群眾建設美麗家園的內生動力。
2018年8月,在時興榮的帶領下,時莊村利用“北斗大數據+黨建”的創新方式,建起了“中科光啟農業大數據決策分析平臺”。農民在自家田里也用上了北斗、衛星、氣象、無人機、物聯網等高端技術,這些設備構建了時莊“種植、加工、銷售”的“空、天、地、星”立體大數據監測體系。有了這個平臺,進而破解基層農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種什么?在哪里種?怎么管?怎么防蟲防???什么時候收?賣給誰”6個傳統農業問題。
以黨建促進規劃治理,讓鄉村布局“合理”起來
時莊村黨組織在改革中求突破、在創新中謀發展,積極組織和引導黨員群眾利用大數據平臺,因地制宜,依托自身條件,整合全村的土壤、耕地、作物、養殖、農資、農機、宅基地等全方位信息,利用大數據對農村資源及種植適宜區重新規劃,對農作物生產周期測算,對村莊建設規劃進行科學編制,對產量進行預估,在農業遭災時進行精準定位救援,培育綠色生態農產品,對農村環境污染進行防治。同時,通過“時莊雙魚糧食銀行、萬德肥料廠、興材木業廠”等村辦企業與全國糧食企業實現訂單農業,讓農業通過北斗大數據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共享改革發展紅利。
要發揮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作用,最根本的還是要堅持把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緊密結合,通過技術、模式的創新,積極探索“科技富民”的新路徑和鄉村治理的新機制。時莊村利用北斗大數據為農業生產、加工、銷售過程提供信息支撐,加強市場精準分析,推進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開創了農民增收、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這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及基層黨建工作中的創新。此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使黨在基層的威望越來越高。
(作者單位:中科光啟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