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歷史條件下,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企業只有適應形勢發展需要,高度重視財務管理風險控制與預警,才能使企業財務管理步入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效能化軌道,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創造有利條件。這就需要各行業對財務管理風險控制與預警的重要意義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深入分析財務管理面臨的風險因素,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管理與預警工作,使企業財務管理不斷取得更大的創新。
【關鍵詞】財務管理 風險控制 預警
一、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與預警的重要意義
首先,有利于規范企業財務管理。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不規范的問題,而加強企業管理的風險控制與預警,能夠進一步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解決企業財務管理混亂的問題。特別是通過強化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與預警機制建設,能夠提升財務管理的預防性,使各種不規范甚至是違法的財務行為受到制度的約束,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建設。其次,有利于提高企業科學決策。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控制與預瞥,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廉政化,確保企業不出現任何財務風險,而且還能夠有效遏制不正之風,對于加強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與預警,才能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進而提升企業財務決策的科學性。最后,有利于強化企業財務效能。盡管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我國各行業都將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但目前我國一些企業對財務管理仍然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財務管理效能較低。只有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與預警機制建設,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財務風險,比如通過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再比如通過建立財務管理制衡機制,能夠使企業財務管理更具效能性。
二、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的現狀
(一)財務風險處理機制不夠完善
從目前看來,我國企業關于控制財務風險的處理機制并不完善,這主要是在財務決策權方面,有的企業基本都是母公司具有大部分財務管理決策權,而子公司卻只擁有一小部分的決策權有的企業子公司雖然具有財務管理決策權,但是他們的最終決策權還是屬于母公司所有,而這就叫做過度分權。其實這兩種情形的決策很明顯都是母公司為主導,這樣對子公司員工的積極性調動是很不利的,同時也給母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二)缺乏財務防范能力
在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中,關于企業決策的科學性以及操作性都是不合理的。企業在進行決策時,由于沒有進行科學驗證和市場調研,那么就不能預算出預期收益,而這對于資產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并且在業務操作中,由于對外賒銷較大,使得應收賬款也較大,那么在資金運轉方面就很會出現困難,從而形成了財務風險。
(三)財務風險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國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由于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在風險控制上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如今很多企業財務風險內部管理制度都出現了比較雜亂的狀況,就如在利益分配、權責制、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都規定不明確,這就讓企業財務風險不能及時進行控制,從而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損失。
三、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與預警的對策
(一)完善風險控制與預警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財務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這就需要企業必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風險控制與預警體系,特別是要按照全面控制與預警、全程控制與預警、全員控制與預警的“三全原則”建立由財務部門、業務部門、行政部門組成的財務管理風險控制與預警董事會會議制度共同研究和解決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與預警工作,抓好工作落實,完善工作機制,提高執行力。企業還應著眼于加強自身的財務風險控制與預警體系建設,可以借助“第三方機構”的力量來加強風險控制與預警工作,比如可以聘請專業的咨詢機構、服務機構等幫助企業開展財務風險控制與預警體系建設,對于提高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與預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進行風險意識的樹立,提高財務人員整體素質
對于企業發展而言,風險防范意識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企業必須真正的重視財務預警體系構建,企業也應該重視宣傳工作,幫助員工進行風險意識的樹立,確保企業員工在工作的時候能夠處理好細節,降低風險出現的概率。現在很多企業中財務人員的素質比較差,這對財務預警機制的功能發揮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應該重視財務人員素質的提高,將培訓和人才引進等手段更好的利用進去。
(三)保證財務預警指標選擇的正確性
企業在進行財務預警指標選擇的時候,應該從定量以及定性方面來進行考慮。其中定性指標能夠很好的將企業實際的生產經營變化反映出來,給企業穩定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定性指標主要包含了行業特征、企業經營方式、企業管理水平、市場狀況。而定量指標主要對企業財務情況以及實際的發展情況進行反映,主要包含了企業獲利方面的能力、企業資產運營方面的能力、企業進行債務償還方面的能力以及企業的發展潛力指標等。
(四)加強內部控制,健全監督體制
要加強企業資金運作的規范化和程序化管理,使資金的使用風險得以降低和控制,從而提高企業內部的經營與管理效率,例如控制企業貨幣資金,控制對外投資、成本費用等;對企業內部實施回避和牽制制度;對貸款項目、投資項目加強可行性研究.通過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使企業流動資產的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注重財務資料的保存完整,健全完善會計核算體系等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經濟體制也在不斷的完善,我國企業想要更好的發展,必須采取措施更好的投入到市場競爭中去。企業為了更好的進行財務風險以及運營風險的規避,必須進行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進一步加深對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與預警重要性的認識,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提高財務管理風險控制與預警能力和水平,使我國企業財務管理更加科學規范,為我國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奠定堅實的財務管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詩文,杜丹.企業財務風險及其控制問題的研究[J].大眾投資指南,2017,(01).
[2]董華濤.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其預警機制探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