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鑫
【摘要】近年來,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下,各高校積極推動學生創業實踐工作。大學生創業在高校支持、校友資源、創業成本、場地及政策支持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國家為大學生參與創業實踐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但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比率較低,存在一些客觀因素阻礙了大學生參與創業實踐的步伐。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環境 創業實踐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總書記指出: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培養創新能力既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為在新時代雙創背景下為更好地服務創業學生,大學生創業實踐狀況調查分析工作顯得極為重要,本文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86名參與創業實踐的學生為數據來源從其學歷、學科、認識、項目情況等角度進行調查分析,旨在為更好地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指南。
一、社會創業動態分析
(一)政策支持
隨著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大學生創業逐漸受到重視。國家為鼓勵大學生創業,發布了一系列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其中包括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可在畢業三年之內享受稅收減免的政策,并可以申請補助。這對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和成功率都有非常積極的幫助。
(二)活動支持
據悉,全國大學生創業比例偏低,全國創業成功率約2%,遠不及發達國家的20-30%。為鼓勵創新創業,教育部舉辦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設立金、銀、銅獎和最佳創意獎等獎項,并給優秀項目提供投融資對接、落地孵化等。從首屆設立起,已有來自兩千多所高校的75萬大學生直接參賽。
(三)社會創業情況
相關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創業者規模超過3000萬人。2017-2018中國創業者中,男性創業者達85.5%,女性創業者達14.5%,本科學歷創業者達56.6%。在中國創業者中,31-35歲群體占比最高,達24.9%。在創業者狀況中,首次創業占比高達47.9%。影響創業者的客觀因素中,“合作團隊”達81.4%,“市場環境”達80.4%,“資金”達77.6%。創業者認為“尋找有資金的合作伙伴”是創業啟動資金最佳的籌集方式,達87.7%。
(四)大學生創業情況分析
大學生參與創業實踐的優勢劣勢都比較突出,可歸納為:①優勢:起點高、創意新、動力強、可塑性強、政策保障;②劣勢:缺乏經驗、資源、資金、定位不清晰。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大學生參與創業實踐的熱情普遍高漲,但是真正加入到創業領域,并成功創業的人數少,項目不成熟,曇花一現現象明顯。
二、貿大學生創業實踐狀況調查概覽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創新創業工作主體圍繞以下幾點開展:①以“創新創業國際聯盟”為特色,搭建全球創新創業資源共享新平臺;②以創新創業課程為基礎,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③以創新創業活動為契機,開展創新創業指導,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潛質;④以創新創業大賽為抓手,搭建創新創業舞臺,營造校園創新創業氛圍;⑤以創業導師為主導,提升創新創業服務質量,助力創業孵化;⑥以創客空間為立足點,推動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加速創新創業孵化;⑦以成功創業案例為指導,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宣傳。⑧以文科院校創新創業形勢為依據,加大文科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研究。在這套系統的工作機制指引下,學生能在校享受到全面的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其中像創業管理、女性創業等優秀課程,經緯杯、暑期創新創業夏令營等品牌活動吸引眾多學生參與。但從畢業生創業情況來看,整體人數有所下降,按性別統計,近兩年男生創業比例均高于女生。2016年男生與女生創業比例為5:3,2017年創業的畢業生均為男生。按行業統計,創業領域多集中在投資、咨詢和電子商務領域。
(一)學生基本信息
一是從學歷分布上看,本科生共計269人,占調研總人數的94.06%;研究生(含碩士、博士)共計17人,占調研總人數的5.94%。本科生是學校創新創業服務的主要對象。二是從所在年級及年齡上看,本科生中大一同學關注創新創業的人數所占比重大,大二、大三其次,其他年級相對少,高年級同學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目標導向比較明顯,多基于實踐加分、獲取創業經費、獲得榮譽等目的。大四同學優先考慮的是工作、留學、讀研等路徑,將創業作為就業出路的大四畢業生所占比例小。關注創新創業的校園創客年齡集中在19-23歲期間,占比高達95.1%。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該從大一抓起,從本科抓起,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三是從所學學科類別上看,位于前三名的學科分別是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創業指導應與學科特色緊密結合。
(二)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
一是從大學期間是否創業方面,52.4%的同學表示不想創業;33.92%的同學有創業意向,但是還沒開始準備;11.89%的同學明確表示會創業,并已有實際行動;2.8%的同學對大學創業表示反對。從此可看出,學校創新創業工作需要有層次,有重點地開展。二是選擇創業的前提是有資金支持,無家庭負擔是大部分同學會真正選擇進行創業的前提,其次是擁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再次是個人理想。充分說明學生對創業的認識是比較理性的。三是創新創業訴求方面,掙錢和追求自我理想占比較大,這一結果充分表明物質追求及理想實現仍是現階段學生進行創業的最大動力。四是創業與所學專業關聯度方面,多數學生認為自己所學專業與創新創業有關聯但是聯系不大,這表明創新創業教育需加強與專業教育的結合。五是創業行業選擇上,學生的個性化明顯,多數同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其次才是門檻低和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行業,興趣成為主要因素。六是學生認為最適合創業的時間方面,大多數認識到創業需要積累和時間。七是創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在于資金不足、經驗不夠、創業理想化,且資金主要來源于學校支持,眾籌和家庭。八是對各地區政策掌握方面,大多數同學對于各地區的創新創業政策是不太了解的,或者只是一般了解。九是創業地理位置方面,京津冀仍是我校創客首選地區,其次是長三角和粵港澳地區,成渝經濟區的選擇傾向度高于中西部其他地區;從城市的角度看,北京、上海、杭州位于前三,其次是成都、廣州。
(三)學生對學校創新創業工作的看法
一是創業實習實踐基地和創業資金的支持是創業同學們最需要的。二是創業管理和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最受學生歡迎,表明創新創業與就業是一體的。三是創業大賽是學生參與度最高的活動,通過比賽進行培養效果最佳。四是學生創業過程中更看重的是資源對接機會和一定的物質獎勵。五是學生希望在經費、資源對接、專業創業師資、場地方面加強建設。
(四)創業項目情況調查
一是學生創業項目導師多數為校內導師。二是大部分學生創業項目都處于未注冊狀態且多數以創意為主,處于項目醞釀階段。三是從一個學生創業項目的人數多為3-5人。四是學生創業項目的資金投入方面,5000元以下的投入是主體,這也表明引導學生進行創業項目開展實踐的成本并不高,可以擴大面,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五是從學生時間投入上看,大部分學生主要是利用一部分課余時間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學生在創業項目上所花時間和精力并不高。六是從創業項目首批啟動資金來源上看,學校提供的創業啟動資金及合伙集資所占比重大,其次是個人儲蓄和家庭資助。七是大部分學生認為在校所學創新創業課程對項目創立及運營是有幫助的,這也在論證了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三、困難及對策建議
大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活動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資金、組建團隊、市場定位、資源平臺、缺乏有效指導等方面。高校應該有針對性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扶持指導。一是完善融資扶持體系。整合資源,聯合優質投融資機構,舉辦創業洽談會,增加學生接觸融資渠道的機會。二是組織舉辦實踐性的培訓營、夏令營,提升學生創業實踐能力。三是組建創業基金,構建創業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資金及資源對接支持。四是建立健全校內外創業導師體系,打造導師制聯動培養模式。五是加強政校、校企、校際合作,將創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要元素來抓。
四、結語
加強對大學生創業實踐情況的調研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學生創業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和指導方案,為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指明方向,服務國家創新創業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艾媒報告.2017-2018中國新經濟創業環境專題研究報告[Z).2018.
[2]盧亮,胡若癡,但彬.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措施及對中國的借鑒[J].中國高教研究,2014.
[3]李亞員.當代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及教育引導對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7.
[4]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國務院這一年}支持“雙創”,國務院出了哪些實招[Z].2015.
[5]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中國青年創業現狀報告[Z].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