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勁
【摘要】漁獵文化是早期人類社會的文化形態之一,蘊含著豐富的人類文明起源時期的文化要素,與自然界和諧共存的文化理念,伴隨著人類社會文明從遠古走到今天。當代,現代社會文明高速發展,如何置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已經提到日程上來,解析漁獵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薩滿信仰的關系,或許對于現代文明健康持續地發展有所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漁獵文化 薩滿信仰
赫哲族是我國56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也是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世居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創造并留傳了獨具特色的原始漁獵文化,直到20世紀中期仍保留著較完整的漁獵文化體系。赫哲族傳統漁獵文化屬于自然文化范疇,與自然界和諧共生是其最為優秀的特質,將會為現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不竭的智慧之源。
在薩滿信仰占主導地位的漁獵社會中,社會知識和自然知識尚未上升為系統的科學,而是將人的生命及其一切社會活動視為自然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思想精髓引領著人類融入大自然的法則之中。在漁獵生產過程中,赫哲人將對自然規律、現象和力量的認識和信仰,滲透于漁獵社會活動和生產環節,完成了社會學、道德觀和倫理學追求的人與自然和諧和人與人之間通力合作的最高目標。
——濃縮了客觀世界的薩滿。據稱“薩滿”一詞第一次出現在南宋學者徐夢萃《三朝北盟會編》之中,當時寫作“珊蠻”,薩滿大多由男性擔當,也有研究者認為赫哲族薩滿最初多由女性擔當。在赫哲族的漁獵社會中,薩滿凝聚了漁獵社會探索和征服客觀世界的智慧和精神力量,編就了自然與社會相連接的紐帶,構筑了讓自身文化能夠貫穿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負載著不斷聚集文化的力量并驅動漁獵社會發展。但是,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生存環境中,漁獵文化更加崇尚世代積累的經驗和社會實踐中的發明創造,薩滿編織的超越現實幻想在漁獵社會活動中常常顯得暗淡無光。所以薩滿在漁獵社會中盡管倍受尊重,但并不被人們崇拜,無處不在的“靈”是人們崇拜的對象,薩滿在漁獵社會豐富的薩滿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他們常常得借助神桿、腰鈴、神鼓、鼓糙、鼓袋、神刀、神杖、銅鏡等裝飾其威嚴和地位。
——薩滿信仰的“萬物有靈”論。薩滿信仰認為“萬物有靈”,信奉天地合一,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睦,向往人與動植物間的溝通、共生與共存,是早期人類在生產生活實踐中認識客觀世界和駕馭自然力量和能力的具體體現。“萬物有靈”觀念認為,所有的客觀事物都超越了物質和生命的界線而擁有自己的不朽靈魂。薩滿精神文化信仰是赫哲人傳統上認識、解讀、尊重客觀事物的主要表現形式。“靈”傳達了薩滿文化特有的一個信息——世界中一切不同形態和相對應地擁有各自不同“生命”形式的客觀事物相互聯系,并運動在永恒的時空中。所以“靈”不僅僅是人們探索未知世界領域的媒介和方法,它又衍生了漁獵社會活動的一切行為的準則,即涵蓋客觀事物的外在現象,同時包含客觀事物的內在規律,是薩滿文化思想內容的核心,孕育了漁獵社會簡單社會關系中平等、公平、公正的社會關系特質。
——漁獵社會中的生態環境與精神文化緊密相依。歷史上的赫哲族人,曾經以部族、氏族和一夫一妻為社會的基本細胞松散地居住在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古東北亞的廣袤地區,長期生活于沒有戰爭、少有不同文化間的互動、以自然漁獵經濟為主的社會環境中。由于各氏族居住的自然和生態環境的不盡相同,所以他們各自的漁與獵的經濟生活比重也略有差異,因而他們的漁獵文化折射在萬物崇拜上也凸顯出不同的特征。生活在多山少水區域,以獵為主漁為輔的赫哲族人,大都把熊、鹿等野生動物奉為本氏族的圖騰,反之則多以魚類或植物為氏族圖騰。許多氏族將鷹供奉為共同的圖騰,因為鷹能夠自由飛翔并具兇猛特性,所以鷹在薩滿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雖然20世紀中葉赫哲族的薩滿文化尚處于自然從生和多源化的時期,但以熊、鹿、鷹、魚四種動物為代表的圖騰崇拜奠定了赫哲族尊重自然的基本精神文化面貌。
——漁獵社會中薩滿信仰的價值。赫哲人直接利用自然生態資源的生產方式中深深地蘊涵著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依存與熱愛,這一最基本的情感深藏于薩滿文化之中,這使人們看到漁獵在處理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關系時,是我們已知的人類文化類型中最具有天然般和諧特色的關系之一,人們相信共同的漁獵經驗和山水間的動植物是全社會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源泉。群體利益至上的薩滿文化奠定了赫哲族人共同心理素質,形成了赫哲族漁獵社會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在薩滿教“萬物有靈”的精神世界里,存留著赫哲人渴求真理的愿望、理解自然的能力和一系列社會準則,其中人們普遍遵循的原始的平等觀念構成漁獵社會美德,正是這一觀念克服、化解和抑制了人們貪婪的欲望,最大程度保障了人與自然、人與人、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漁獵社會的薩滿精神文化,是人類社會文明寶庫中的珍貴遺產。
總之,薩滿文化是早期人類社會的信仰體系,它曾經遍布于人類文明起源的各個角落。從后工業社會反觀薩滿文化,我們發現薩滿具備了早期神職人員的社會功能,代表了人類精神文化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象征著人類的精神文化與大自然的傳統關系,對于我們恢復業已淡薄的社會文明與自然界的古老關系,倡導社會文化與自然生態的和諧有著深遠的意義。當代人研究薩滿文化并非企圖回到那個時代或美化那個時代,最重要的是從那個時代尋求人類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啟迪人們如何應對當下的各種困境。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斷與困境斗爭的歷史進程,也是在困境中發掘智慧的進程,薩滿文化標志著赫哲族傳統的智慧,承載著赫哲人的歷史記憶和知識,深入挖掘其智慧,是我們保持文化多樣性所需,也是現代社會文明建設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