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麗
一、《十九大報告》中有一部分內容是“不變”的
(1)引導高職生閱讀《十九大報告》中“不變“的內容,常量在場說明過去的許多經驗沒有變。例如:“中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道路”,“中國堅持走改革開放的道路”。這些判斷都是老判斷,都是對過去三十年政策的延續,也是報告中非常重要的經典內容,說明過去的許多經驗沒有變。
(2)習總書記在十八大、十九大的行程安排上有些相同之處。十八大之后,習總書記帶著6個常委到國家博物館觀看“復興之路”的展覽,然后和20多位拿‘友誼獎”的外國專家進行座談。
十九大之后,總書記也是這么安排的,訊號也是一樣的,順序略微調整了一下。先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20多個外國顧問細心交談,第二天,習總書記帶著常委到上海看“一大會址”,參觀了“紅船”,提煉出“紅船精神”。強調自己的紅色基因,釋放繼續開放的訊息。
二、《十九大報告》中的“變量”——“四個新”
(一)新的歷史定位
十八大之后網民的總結:毛澤東時期,新中國解決挨打的問題;然后,鄧小平解決挨餓的問題;現在,習近平要解決挨罵的問題。“很顯然,來自民間的心聲比較通俗易懂。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里面有同樣的表述:新中國到現在經歷了“站起來”、“富起來”、然后到現在的“強起來”。下面就是怎么強法的問題了。
習總書記在報告了講了實現它的三個階段。第一,2017-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著重理解“決勝全面小康”就是把我們國家4千萬的絕對貧困人口的貧困問題解決。
“精準扶貧”,“一對一扶貧”正在路上,提議高職生到各個地區調研,論證,認知、認同、贊同政府的執行力。
解決完之后,2020年之后,習總書記提出“兩個階段”,這是之前沒有的,是新表述。
2020-2035年要基本實現國家現代化。這個目標其實是小平原來講的“兩個百年”的第二個目標。
在此提醒高職生,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性。這十年將是高職生發展的黃金時刻,“基本實現國家現代化”里包含著黃金的就業崗位,現在做好知識、能力和思想的準備。能干的人預測未來的國家政策,提前做好準備,能和共和國共振、共鳴、共行。搭上共和國這列快車,國家怎么發達,個人就怎么騰達。這是許多有想法的大學生的價值訴求,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的重要契機。
剩下還有一段時間,習總書記說,2035年-2050年,要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領導人講話很謹慎的,一般情況下他不提“強國“這個詞。既然用了強國這個詞,就意味著2050年我國要做世界第一。
另外,這個表述也包含我國實現世界第一的路徑不一樣,不是資本主義,如美國、德國、日本,他們都是搞資本主義實現現代化的,實現他們的強國夢的,習主席說: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
(二)新的主要矛盾
新的主要矛盾的論證一定要有章法、有辯證邏輯,不然學生會不以為然的,僅僅記住了新的主要矛盾的內容,不能預知它干預未來國家政策的力量,影響前瞻性思想力的形成。
首先,從學理上論證矛盾的存在性。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而且,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發展變化是必然的,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根本方向。
其次,讓學生弄懂中國共產黨抓住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必要性。中共是國家領導核心,8千9百多萬人,到了明年過9千萬。9千萬是什么概念,在世界上能排到十幾名。作為領導核心,必須要有共識。最主要是抓基本矛盾,基本矛盾抓準了,政策才不會有太大偏差;基本矛盾如果抓不準,就不行。
抓主要矛盾符合黨治國理政的經驗現實。30年前,小平總結當時的基本矛盾:人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與我們生產力相對落后之間的矛盾。當時中國的絕大多數的勞動人口吃不飽、穿不暖,當時過得去都是很難的,當時生產力全面短缺,讓老百姓吃飽、穿暖、住的比較體面就可以了。
接著,讓高職生體會社會主要矛盾的現實性。今天,中國社會的要求高了,當然還有一部分中國人吃不飽、穿不暖的問題,但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吃飯、穿衣都沒有問題。現在是吃多了,吃出三高來了,穿要穿得體面,穿名牌、牌子。對大多數人口來說物質需求已經滿足了,他要的是優美的環境、公正的法治、透明廉政的行政,對個人權利、財產的追求,所以社會要求也高了。
最后強調,我們社會的生產力也提高了,一般的產品生產都有些過剩了,如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玻璃都是過生的要壓縮產能。但是,我們確實有一些產品不如外面。例如網上流傳的“馬桶蓋“案例,說明國內對高檔產品還是有需求的,也有購買力,但是供給跟不上,這是目前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國經濟領域進行供給側改革的根本原因之一。
于是,十九大報告里面社會的主要矛盾改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一系列嚴密的論證邏輯讓高職生領會抓住社會主要矛盾的科學性。
(三)解決新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思想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主要思想
這個已經寫到黨章里面去了,成為標準敘述。引導高職生對總書記思想的理解主要從兩部分入手。一部分,建國以來兩個30年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第二部分最近5年內政外交經驗的總結。尤其對十八大以來,我們在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取得的成果為依托,讓高職生深刻領悟“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的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
(四)新的歷史任務
首先,讓學生了解到十九大報告中的三大歷史任務仍然是舊話重提。上個世紀80年代初小平講三大歷史任務:國家的現代化、國家的統一、維護世界和平。提了幾年后,后來就不提了。80年代后期很顯然中國不可能完成現代化,不可能實現國家統一,所以就不提了。整個三十年就沉默了。現在國家現代化、國家統一是有可能了,維護世界和平我們的力量是很大的。
其次,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提出來新的歷史任務,就是要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十九大報告》中,高職生非常熟悉的一些判斷我們稱為“不變”的內容,列舉出來讓高職生重復辨認,是為了強調重復的依然是重點,它們作為常數經常存在于我們黨的治國理念里面。“四個新”,是新“變量”,它們預示著新的變化趨勢。全面調動高職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嚴密運用辯證邏輯演繹推理,函數模型蘊含的圖像中能讓高職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科學的認識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