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加利福尼亞州目前仍在燃燒的山火,被認為有可能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場山火。我們在對死者表示哀悼的同時,應該刷新對應急管理的認知,尤其不應以幸災樂禍的心態看待這場大火。與美國一樣,中國也是遭受自然災害損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汲取加州山火的教訓,對于提升我國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能力十分重要。
從性質上看,加州山火屬于特別重大突發事件,超越了美國消防的應急能力。這場火災存在兩個主要火場,這兩個火場在同一日上下午相繼發威,造成消防救援應接不暇,分散了應急響應的精力。而且,加州山火導致大量的煙霧,房屋焚毀和山體情況的改變,都會引發次生災害。這也給應急救援增添新的不確定性。從種種跡象表明,加州山火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災害,因為“災害”一詞意味著超越一個社會系統的應急響應能力。
從歷史上看,美國加州森林火災時有發生,應急管理能力建設不可謂不受重視。在1970年加州發生一場持續13天的特大山火后,由于應急管理者發現,在應對過程中各應急組織之間的響應存在諸多問題,美國國會后來要求森林管理部門設計一套可以有效協調部門行動的系統,提升南加州在動態情境下應對多點山火的能力。美國突發事件應急指揮系統由此誕生,并成為世界其他國家紛紛效仿的樣板。
但是,在風險社會中,我們遭遇的風險具有高度復雜性與不確定性特點,挑戰著人們的常規認知與應對能力。因而,加州山火給應急管理者帶來的第一個認知刷新是:樹立底線思維,錨定非常規突發事件。
加州山火發生后,美國總統特朗普指責森林管理失當是原罪。對此,美國公眾存有分歧與異議。我們必須看到,城市化進程是導致此次自然災害的一個大背景。在風險社會中,自然災害往往不是自然的,而是人為的。發生森林草原火災的前提條件是空氣的溫度、干燥度達到一定水平,使植被具備可燃性。因而,我們稱其為自然災害。但是,山火必須作用于特定的社會系統才可能成“災”。不斷擴展的城市化過程使得人類生活越來越與自然爭地,也越發接近危險源。人們都樂于貼近自然、充滿詩意地棲息,但這也給自身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加州火災說明,應急管理不僅是突發事件發生后的應對,而且必須置非常態管理于常態管理之中。前不久,我國提出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其意義由此可見一斑。
第二個認知刷新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風險是沒有國界的。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全球氣候變化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如干旱就是導致加州不斷發生森林火災的重要原因。在全球化過程中,處于世界中心的發達國家向處于世界邊緣的發展中國家釋放風險,這會導致“回鏢效應”,從而反傷自身。所以,應急管理必須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要加強國際減災合作。可以說,在應對自然災害問題上,人類已經形成一個安全命運共同體。
第三個認知刷新是:真實的災害場景越來越比我們預想的更復雜。在加州山火中,許多死者是因為沒有得到預警信息或得到預警信息不愿疏散而喪生。不僅如此,火災還造成停電、停水,影響了救援。在一些地方,疏散的人群與車輛擁堵不堪,影響了避險逃生的效率。凡此種種問題,形成一團“亂麻”,考驗著應急管理系統的效率和能力。
客觀說,美國應急管理起步較早,體制、機制相對完善。但是,在突發事件面前,人類的響應行動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在應急管理上,世界各國因政治、社會制度不同,應急模式各有千秋,應彼此相互借鑒、學習。特別是,在應急管理部成立后,我們應在借鑒世界各國先進經驗的基礎上,著手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應急管理話語體系。▲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環球時報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