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繼東
摘 要:近年來,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農村正朝著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發展,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對文化活動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這對農村群眾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鑒于此,從農村基層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性的出發,探討了新時期開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舉措,旨在進一步豐富我國農村居民文化生活,促進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農村;群眾文化;創新措施
1 農村基層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性
1)新時期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滿足農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要。一直以來,農村的文化休閑活動都很匱乏,人們農閑時消磨時間的活動基本就是撲克、麻將,既傷財,又不利于身心健康。而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豐富人們的娛樂文化生活,生活質量和精神追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2)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加快推動了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進程。在新的社會時代發展洪流下,傳統的農村文化儼然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甚至延緩了現代化農村建設的步伐,所以,傳統的農村文化要除弊立新,將時代、民族、生活等元素有機結合起來,使新農村文化建設逐漸走向成熟、完善。3)為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開展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一方面豐富了群眾的休閑娛樂生活,另一方面農民群眾在積極、健康、文明的文化熏陶、影響下,自身品味,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凈化了農村文化氛圍,為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 新時期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特征
2.1 農村基層群眾在精神文化層面的追求日益迫切
隨著我國城鄉社會經濟發展一體化進程的逐漸深入,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崛起,農民收入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農村環境、農村建設都進入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狀態。此外,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還促進了城市文明向農村滲透的影響效應,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更加容易接納新事物,農村基層群眾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迫切。
2.2 內容不斷更新,形式日益多樣化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農民群眾的知識結構也在不斷完善、提升,群眾對文化內容的認知意識也是同步于時代發展潮流,朝著由初級向高級發展變遷中不斷的更新、發展。此外,由于互聯網信息化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多種多樣,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單一形式的文化活動,而是更傾向于多元化的文化活動形式,滿足藝術審美的需要。
2.3 功能更趨完善
早期群眾文化活動的功能主要是愉悅心情,舒緩情緒,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新時期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化,因此其作用和功能有了全新的定義,功能更趨完善,主要有文化藝術熏陶、激發創作、傳播文化、公共文化教育等。
3 新時期開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性思考
3.1 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財政投入
結合前文分析可知,目前我國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緩慢,多數農村文化服務站條件差、底子薄,目前仍需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縣鄉政府有必要提升年度預算支出中群眾文化活動經費的分配,強化基層文化工作部門的公共文化活動服務能力。當然,縣鄉政府的財政收入能力相對有限,單純依靠上級政府補貼很難滿足農村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需求。政府可以采取與社會企業、組織合作的方式募集資金,提供多元化的資金獲取渠道,動員社會力量主動參與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彌補公共財政缺口。此外,政府可以引入市場機制,鼓勵私營企業生產經營公共文化產品,一方面彌補政府在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上的不足,另一方面通過經營開放所提供的利益條件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加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實現對文化資源的有效配置。基層文化服務站需要合理調整公共服務設施及其占地的合理利用,例如與社會企業合作,在設施和場地限制期間開展經營活動,將收入用于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對于長期處于閑置狀態的設施和場地可向社會組織或企業轉讓,聚集的資金用于群眾最急需的文化服務項目。同時要與基層文化活動中心進行合作,開展文化服務社會設施共建共享合作,自主克服地方財政匱乏、經費投入零散的局面。
3.2 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形式,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
群眾是群眾文化的主體,也是群眾文化活動的創造者和受益者。農民群眾的參與熱情和創作力量會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文化成果,而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則會直接影響群眾的文化參與熱情。藝術館、文化館等全民所有制性質的文化事業單位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領頭羊,也是建設農村文化陣地的生力軍。在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中,基層文化館要結合地方群眾的文藝愛好和特點、地方文化傳統,挖掘、整合地方現有的文化資源,組織開展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打造、推出地方群眾文化品牌活動,通過賦予群眾文化新的思想和形式,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
3.3 提高文化檔次,讓民眾共享先進文化成果
隨著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斷提高。雖然近年來許多地方不斷加大文化設施建設投入,多方籌資興建了群眾文化廣場,農村文化遍地開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缺少高度關注和持續性的引導,我國群眾文化活動的整體水平和檔次較低。在農村文化遍地開花而群眾文化熱情日益高漲的情況下,地方文化部門既要堅持群眾文化的公益性,還要關注其藝術性和思想性,然后將專家指導與群眾參與結合起來,高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地實施群眾文化精品工程,組織文藝骨干深入社區、農村開展文藝輔導活動,進行群眾文化創作。與此同時,深入基層,堅持不懈地開展“先進文化進農村”“曲藝藝術送農民”文化活動,推出一批群眾文化精品,提高群眾文化的檔次和品位,為群眾提供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使群眾共享先進的文化成果。
3.4 加強文化隊伍建設,提高文化服務質量
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群眾文化良性發展,必須激發群眾文化的創造力。這也要求基層文化部門借助市場化運作方法,推動文化管理機制和文化內容形式創新,同時從文化隊伍建設入手,培育一批基層文化活動工作者,加強思想文化宣傳系統干部隊伍建設,并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突破口,開展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創先爭優、解放思想大討論、優化發展環境等主題教育活動,以增強文化隊伍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確切來說,基層文化單位要施行人才公平競爭機制和競爭上崗制度,推動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強文化宣傳干部的實踐能力。然后,要求文化隊伍進行農村文化人才摸底和普查,并根據農村文化發展現狀,加大文化系統人才的培養和交流力度,培育和發展業余文藝團體和群眾文化人才,將農村業余文化隊伍組織起來,開展廣場舞、書法、美術、音樂、攝影、旱船、器樂培訓和比賽活動,培養一批農民文藝骨干,并明確農村文化專業技術水平等級評定標準,給予民俗文化傳人、文化家庭、文化人才以榮譽鼓勵,為農村文化活動開展打好基礎。
4 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農村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將會面臨更加復雜多變的現實困難,需要我們不斷努力,積極轉變工作方法,拓寬思路,大力構建農村基層群眾文化示范場所,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以滿足農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參考文獻
[1]龍敏,劉明輝.新形勢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趨勢與特點[J].農家參謀,2017(09).
[2]莊文國.關于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理性思考[J].四川建材,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