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光啟
摘 要:民事反訴制度是一種較為古老的訴訟制度,幾乎每個國家都有相關規定,不過兩大法系對于反訴制度的態度大相徑庭。英美法系國家是主張最大限度的擴張反訴,大陸法系國家是主張限制擴張反訴,我國目前似乎是禁止擴張反訴。而伴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和法制的發展,從保障人權的角度出發,反訴權的擴張會發展為一種趨勢,所以本文就是圍繞擴張反訴權這一目的開展的。本文在閱讀了反訴制度的歷史發展、反訴的含義界定和基本特征等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我國目前民事反訴制度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大致從立法和是司法兩個方面提出建議。其中對于立法的建議本人是以案件的處理順序來安排的,盡量覆蓋到訴訟的整個流程,從而形成系統的反訴體系。
關鍵詞:民事反訴;基本理論;訴訟制度;反訴體系
1 引言
反訴制度是一個比較古老的訴訟制度,肇始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古羅馬時期,是在羅馬法抵消抗辯的基礎之上逐漸發展而來的。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古代羅馬在訴訟程序的初期,還不承認反訴,只是在一定條件下允許被告的抵消抗辯,而且這種抵消抗辯還只存在于普通的債權債務之中,即如果被告也對原告負有債權,那么應當進行抵消,判令被告支付差額的部分。隨著法律的進步和司法的發展,直至公元七世紀,反訴制度在羅馬建立起來。由此可見,反訴制度和抵消制度是息息相關的,抵消被稱為對抗請求權的初級形式而反訴則是對抗請求權的高級形式,法律對反訴請求權的承認是從認可抵消開始并逐步過渡到對反訴的承認的。
2 存在的問題
2.1 立法規定相當的簡陋
反訴立法方面存在的問題就是立法規定相當的簡陋,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法律規定分散,缺乏系統化。有關反訴的法條分散在不同的法律中,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反訴介紹或者篇章,不僅查找相對困難,而且也不利于形成系統化的反訴制度理論。第二,法律規定太少。目前僅對反訴提起的主體、客觀要件、管轄、提起的時間、審理方式上作了規定,就反訴的概念、分類、范圍、原則、構成要件、救濟等問題上都沒有規定,導致當事人或者法官無章可循。第三,法律規定都相對模糊。我們肯定對反訴已經有了相關規定,但是這些規定都太抽象了,比如說在被告提起反訴而原告缺席的情況下,“可以”缺席判決,“可以”就代表這可以缺席判決也可以不缺席判決,這就使得在具體審判的時候缺乏可操作性,留給法官許多的自由裁量的空間。
2.2 民眾的反訴意識淡薄
民眾的反訴意識淡薄體現在:一方面,沒聽過所以也不知道反訴。普通民眾大致清楚在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提起訴訟的權利,但是對于反訴還不很很了解,最終導致的結果是錯過了提起反訴的時間和機會。第另一方面,聽說過但不知道怎樣提起反訴。或許有的民眾會通過咨詢或者查找條文的方式來了解反訴,但目前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只規定了有權提起反訴,對于反訴到底如何提起、提起的具體條件是什么沒有詳細的規定,導致無章可循,所以民眾即使稍稍了解了反訴也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操作。
2.3 法官受理和審理反訴困難
一個制度在一個國家的發展和成熟的狀況,不僅僅要看它的理論層面和立法層面,更重要的是看它的實踐層面。因為反訴制度目前在我國的狀況是理論不完善、立法簡陋,所以就反訴的司法實踐而言,也是不到位的,出現了許多問題。我國目前反訴案件的數量比較少,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兩點:第一,因為反訴在實際操作中的難度比較大,所以法院在受理反訴時會對提起反訴的條件作更為嚴格的控制。第二,目前但大多數法院把結案率和結案數作為衡量法官或者法院工作成績的標準,這樣如果將反訴與本訴作為兩個案件審理,不僅可以提高法院的受案數量并且還可以提高法院的結案率。所以出于功利性的考慮,反訴的受理也會變得很困難。
3 我國民事反訴制度完善的幾點建議
反訴制度是對被告訴權的保護,對于完善我國的三角形訴訟架構起著良好的作用,但是鑒于目前我國民事反訴制度立法規定簡陋、司法實踐不到位的現狀,需要提出些可行性的建議來加以完善。本文大致從立法和司法兩個方面出發,著重反訴立法這一塊,從規定強制反訴、提起反訴、審查和受理反訴、審理和判決反訴以及反訴的二審和再審這幾個方面按序提出建議,希望盡量覆蓋到反訴的整個流程,形成有系統的反訴體系。
3.1 規定強制反訴
強制反訴是指對于被告的某些請求,法律規定必須在本訴中以反訴的方式提出,而不允許提出單獨的訴訟。強制反訴制度最早出現在美國1912年的《聯邦衡平法規則》第30條,而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法制的進步,強制反訴在司法改革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并被法學界的許多學者所認可。在我國目前民事反訴制度立法規定簡陋、司法實踐不到位的情況下,更應該遵循時代的潮流,積極引進強制反訴制度。就我國引入強制反訴的可能性與可行性,總的來說是因為強制反訴與我國本土的法律資源具有兼容性。
3.2 完善提起反訴的法律規定
首先是提起反訴的條件。提起反訴的條件為,在本訴法院受理后法庭辯論終結前,被告針對原告向受理本訴法院提出的,與本訴有利害關系的訴訟請求。其次是提起反訴的文書。我國目前對怎樣提起反訴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本人的主張是由被告單獨提出反訴狀的形式來提起反訴。反訴狀與答辯狀分開,答辯狀針對的是本訴原告的答辯,而反訴狀中不僅有反駁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有獨立的請求在內。基于反訴請求還包括反擊的特色,因而對于反訴其證明責任依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應當由被告來承擔。提起反訴的文書為,被告需要提交反訴狀及相關的證據材料。最后是提起反訴的特殊情況。法官通過了解本訴案件的材料或被告答辯狀的方式來得知是符合強制反訴的情況下(基于同一法律關系或事實),法官應當告知被告主動提起反訴并作出解釋,如果被告放棄反訴權,則將產生失權的效果
3.3 增加審查和受理反訴的法律規定
首先是審查反訴。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反訴狀和相關證據材料之日起五日內送交本訴原告,本訴原告可以自收到反訴狀之日起十日內提出書面意見。人民法院應當對被告提出的反訴材料及原告的書面意見進行審查,必要時可以詢問雙方當事人。其次是受理反訴。對于符合反訴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反訴狀之日起三十日內受理并作出與本訴合并審理的裁定。對于不符合反訴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反訴狀之日起三十日內裁定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審理后發現不符合反訴條件的,裁定駁回。對于裁定不予受理和駁回有異議的,被告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也可以另行起訴。
3.4 增加審理和判決反訴的法律規定
首先是審理反訴。一是審理前的準備。人民法院可以在作出受理反訴裁定之后,通過組織證據交換、召開庭前會議等方式做好審理前的準備。二是審理方式。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與本訴適用同一程序開庭審理;不允許適用簡易程序,如果本訴適用了簡易程序,裁定轉為普通程序。三是審理過程中本訴撤回或終止審理后的問題。依據前文所述的反訴獨立性,在本訴撤回或終止審理的情形下,反訴不受影響,應當繼續審理。四是再反訴的問題。再反訴,簡單通俗來講就是對反訴提起反訴。五是審理期限。本訴的人民法院受理反訴的可以決定延期審理,因為反訴之后會增加案件的難度和負擔,為了能夠完美的從容的解決糾紛,法官可以決定延期審理無可厚非。
其次是判決反訴。主要是審理反訴后判決文書是一紙還是兩紙的問題,本人的建議是分為兩紙判決書。因為反訴具有獨立性,是一個獨立的訴以至可以單獨提起訴訟,所以對其中一份判決書有異議的就可以單獨提起上訴,法官也可以單獨處理有爭議的事項,無需本訴和反訴合并起來再重復的審一遍。
3.5 增加反訴的二審和再審的法律規定
在一審程序中,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如果當事人對判決結果不服的(無論是本訴的判決結果還是反訴的判決結果),可以提起上訴。另外,如果當事人是在二審程序中提起反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調解,調解不成的,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但是當事人同意由二審法院一并審理的除外。對于再審中提起反訴的,只要看再審是適用一審程序再審還是適用二審程序再審,再根據相關的立法規定進行操作。
3.6 反訴的司法建議
反訴的司法建議要首先從我國目前的司法實踐不到位的現狀入手對癥下藥,包括民眾的反訴意識淡薄、反訴的受理困難和反訴的審理困難三個方面。從民眾的角度,反訴意識淡薄的主要原因是對法律不了解,所以本人的建議是加大普法力度,讓民眾了解反訴以至能夠在實際情況下運用反訴。從法院的角度,反訴受理和審理困難,究其原因,大致有兩種:第一,有的法院駁回反訴的請求是出于績效等功利性因素的考慮,將兩個獨立的訴當作兩個案件分開審理,可以提高辦案數量和結案的效率,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的反訴請求就變得難以實現了,從而導致反訴受理困難。第二,在一個訴訟程序中加入本訴和反訴兩個訴,會使得案件的實際操作變得復雜,不僅對法官是個挑戰,對當事人也是個挑戰,所以有的法院因為法官自身水平的不足而導致了反訴審理的困難。在反訴難以受理易被駁回的情況下,本人有三方面的建議:一是鼓勵法院受理反訴;二是將反訴案件與本訴案件算作兩個辦案數,讓法官在審理反訴案件是沒有后顧之憂;三是通過開展宣傳教育或分發典型案例小本的形式,使得各級法院的法官對反訴知識有更深入的學習或者研究。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我國民事反訴制度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我國目前民事反訴制度的現狀,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大致從立法和是司法兩個方面提出建議。其中對于立法的建議本人是以案件的處理順序來安排的,盡量覆蓋到訴訟的整個流程,從而形成系統的反訴體系。具體來看:一是規定強制反訴;二是完善提起反訴的法律規定;三是增加審查和受理反訴的法律規定;四是增加審理和判決反訴的法律規定;五是增加反訴的二審和再審的法律規定;六是反訴的司法建議。
參考文獻
[1]廖軍、解春.抵銷與反訴——歷史與價值的探究[J].比較法研究,2005(01):43-57.
[2]湯維建.美國民事司法制度與民事訴訟程序[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334-335.
[3]戴陸昕.我國民事反訴制度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