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番禺區圖書館 郭建文
近年來,在普遍均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背景下,全國各地紛紛開始了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的探索和實踐,并形成了多種建設模式。如深圳市、區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的圖書館之城、蘇州扁平化兩級總分館體系、嘉興城鄉一體的總分館服務體系、杭州的中心館—總分館的服務體系、黃埔區圖書館的“政府主導+企業園區自主運營+社會市場參與”創新模式等,都是圍繞著有效整合本地區的公共文化資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促進優質資源向基層延伸,最大程度上提升圖書館的公共服務能力,實現公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圖書館法》正式實施,規定了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建立符合當地特點的以縣級公共圖書館為總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圖書室等為分館或者基層服務點的總分館制,完善數字化、網絡化服務體系和配送體系,實現通借通還,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向城鄉基層延伸。總館應當加強對分館和基層服務點的業務指導。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開始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在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應本著“城鄉一體、普惠均等”的發展理念,為鄉鎮的人民解決資源障礙,讓單向服務向雙方多向服務方向轉變,更好地體現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均等性,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開拓服務項目,使得公共文化服務向均等化方向發展。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推進新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不僅僅是公共服務的發展需求,同時也是改善民生的具體體現。
而嘉興已經形成了以嘉興市圖書館為中心館、以市(縣)圖書館為總館、以鄉鎮和村(社區)圖書館為分館、以延伸服務和流動服務為補充的公共圖書館“中心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形成了固定網點和流動服務、實體和虛擬相結合,縱向到底、橫向到面的無縫隙服務網絡。真正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了便利、均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
綜合來看,新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能夠反作用于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與建設,完善目前村和社區的基礎文化設施建設,以文化資源來帶動當地的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是村和社區在進行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所以需要高度認識新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的重要意義,從而通過多樣化的手段,去促進新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能夠落到實處。
(一)資源整合,逐步推進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對于資源的綜合利用,降低資源共享的門檻與權限,從而便利讀者的應用。例如番禺區圖書館作為廣東省第二批總分館的試點單位,積極推進番禺區圖書館新館及鎮街分館的建設,努力完成覆蓋城鄉一體化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一是爭取在2019年底完成區域總館(番禺區圖書館新館)的建設,實現部分開放。其次整合鎮街分館、農家(社區)書屋、學校、樓盤、工業園區等資源,建設分館及流通點。目前,番禺區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由總館、鎮街分館、圖書服務點和24小時自助圖書館組成,服務觸角延伸至鎮街、村和社區。三是分館與廣州市圖書館及各區圖書館實行通借通還,文獻資源根據各圖書室及流通點的實際情況,由番禺區圖書館定期、統一配送。
(二)創新管理手段,建設智慧型服務體系。在管理上應該促進新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向智慧化、自動化、系統化、科學化方向發展,通過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的形式,來建設智慧型的新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從而拓寬公共服務的實際功能。1.在新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之中,圖書館可以與各大高校、科研機構取得聯系,實現對于超級文化資源新平臺的搭建,并且結合地方特色去建立自身的文獻數據庫,以此從內容上實現擴充。番禺區圖書館自2004年,就與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區教育、區政務中心共建番禺區數字圖書館,實現數字資源共建共享。2.充分利用目前的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以統一的服務標準與接口規范去推動目前網絡資源與網絡服務的體系化與制度化,公眾既能夠在網絡平臺之中去找尋自己想要的文化資源信息,也能夠應用到多種服務,這種形式不僅僅能夠降低運營成本,節約了大量的人力,同時還會提升社會公共服務的服務效率,給予公眾更多的服務體驗,是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的具體體現,所以綜合來看,新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之中,應該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掌上閱讀平臺等,從而實現管理手段的創新。
(三)找準公眾的服務需求,進行人性化服務。新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的本質與核心就是為了更好地對于公眾去提供相應的服務,所以就需要從根本上明確公眾的服務需求,從而分層次、分類別提供個性化服務以及人性化服務等。在傳統的服務體系格局中建立是,通常都是以資源建設為中心的,無法有效地對于讀者的喜好與愛好進行判斷,所以為了提升服務的質量,需要結合公眾的實際需求進行資源的針對性調整,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服務原則:例如圖書館在閱讀群體上分為多個類別,最為普遍的就是青少年學生群體、兒童群體、教學科研群體等,這些群體作為比例最大的閱讀對象,有著明顯的偏好與需求,學生群體較為常見的就是去閱讀學校推薦書籍,所以可以專門在新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中結合其年級特點去開辟教輔類專區,而教學科研等社會群體一般需要學術期刊類的數據庫,所以要加強對于學術類數據資源庫的建設,為此類閱讀對象提供文獻下載、論文導出以及打印等相關的公共服務,從根本上立足于讀者的實際需求,加強對于信息化專題的宣傳力度,優化人性化服務與讀者需求的有效對接。而在《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方案》之中對于服務以及資源運送也作出了規定,總館負責區域內部文獻資源的統一采購、調配等工作,而分館則負責各種讀者服務工作,有效地將工作職能進行劃分,從而提升公共服務的針對性與專業性,激活現有的文化資源存量,從根本上體現圖書館資源的優化與共享。
在新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之中,需要高度重視其建設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在明確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的基礎之上,針對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現狀進行改進,通過創新管理手段,建設智慧型服務體系、找準公眾的服務需求,進行人性化服務等多種方式,去提升新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的實際質量與工作效率,以加強經費保障、提升其服務培訓力度等多種方式,切實將新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