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巖:剛才我們一同聽了兩節想象作文的習作指導課,接下來我們就孫博萌老師執教的這節課進行課后研討。孫老師剛剛上完課,先請你來談談教后的感受。
孫博萌: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基于學生曾經在三年級下和四年級下進行過《改寫<去年的樹>》《和奶奶在一起》以及《這件事感動了我》三篇關于想象的作文和感人的寫事習作的訓練。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
1.能夠把貼近生活的美好品質作為文章的中心。這樣寫出來的童話才能夠真實、感人。
2.根據不同事物的聯系和特點選取童話主人公,展開合理的想象,編寫一個感人的童話故事。
3.運用學過的寫作方法,選取適當的細節描寫和修辭方法來突出主人公的美好品質。
4.嘗試運用思維導圖構思童話故事情節,拓寬學生的想象力,并能借助導圖來講童話故事。
本節課嘗試把“思維導圖”引入作文教學中幫助學生構思穿線,建構學生習作的思維過程。從課堂的實際效果看,學生也能充分地利用“導圖”,從中心的確立入手選取合適的主人公來展示情節。學生的敘述和表達相比原來的借助“提綱”構思,更生動、具體,情節更加豐富。
徐巖:一節課,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習作教學,首先我們都要根據文本體裁、年段特點進行準確定位。
劉陽:在小學階段,敘事文章是一種最為重要的體裁,它在習作教學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從三年級上冊到下冊,教材中寫事的習作明顯增多,圖畫的呈現也越來越少,體現了由扶到放的過程。篇目增加了,習作要求也更加細化了。教材用這6個單元的有序組合給學生提供了比較明確的寫作框架。首先要求學生把事情寫清楚,然后進一步要求學生學會寫開頭、結尾,并要寫清語言、動作、心理活動,最后要求學生把細節描寫運用在習作當中。就這樣循序漸進地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
而到了四年級,在習作要求上更加具體,教材的編寫更重視對學生已經學過并掌握的寫作方式方法的綜合運用,這也是從三年級到四年級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所以孫老師的這節課沒有在課堂上教授寫作方式方法,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打開思路,細化情節上。
徐巖:第一次試教,從學生成文的效果看,主人公的選取不符合生活實際,缺乏聯系,習作中的語言假大空。我們又進行了調整,將這節課定位為以現實為基礎,想象要合理、豐富,表達要真實、具體。我們要指導學生借助童話這種想象類作文的體裁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
王妍:這一次,我們把思維導圖引入到本次習作教學中。首先思維導圖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思維想象,拓展思維空間。其次,使學生的想象緊密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學生該“寫什么”的問題。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創設情境場,使學生更注重本次習作選取的主人公之間的聯系。
劉陽:第三點,我們考慮到思維導圖也會將學生整個思考的過程形成清晰的結構,這樣寫出的情節更生動、有趣,也更感人。
張美娜:這節課上,孫老師是如何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習作的?首先,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明晰習作要求。她讓學生認真閱讀習作要求之后,找到習作要求的關鍵詞,即美好品質、主人公、寫作方法和情節,把這四點作為思維導圖的第一層中心點,讓學生完全明確習作的要求。孫老師讓這種放射性思維體現在圖形中,便于后續指導學生發散思維的表達。
劉瑩:在本堂課中運用思維導圖除了能夠幫助學生明晰習作要求,在主人公的確定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教師利用思維導圖使學生在確定主人公時一目了然。可以寫人和動物;動物和動物;物與物。當學生的思維受局限時,教師馬上追問:“還可以寫什么?”學生馬上想到了可以寫植物。教師幫助學生打開了思維空間,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有補充、有延伸。
我們也看到,課堂上學生用思維導圖確定主人公時,他們寫到了“客車、轎車”寫到了“曇花、小草”還有比較新奇的“水龍頭、水槽”,都是在同一情境場中,確實注意到了主人公特點的相互聯系,可以說老師的指導是有效地落到了實處。
馮季瑩:除了前兩方面,我覺得思維導圖在指導學生突破習作重點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情節的描寫是本次習作的重點,孫老師這節課努力嘗試,通過指導寫好導圖——修改豐富導圖——展示呈現導圖這三個層次來突破重點。今天的這節課,老師先指導學生按起因、經過、結果這三方面寫出了情節的框架,接著借助回憶《獵人海力布》情節中的三勸和《去年的樹》中小鳥怎樣尋找大樹,引導學生在“經過”這一部分再一次分支,并用關鍵詞語將內容進行概括。在學生初步完成導圖匯報時,老師發現學生的思維還只停留在二級分支,于是以一名學生的導圖為例,通過老師的引導、同學的補充,將情節延展到主人公和誰又發生了什么事,其中又出現了什么人物,故事又怎樣發展。在最后展示中,我們看到學生在這樣一系列的學習中,思維的確得到了延展。
王妍:在這節習作課中,我們還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說話的訓練。思維導圖把學生的思路總結成一個整體的框架。根據這個導圖,學生充分地練習說話,這就為下節課寫童話打下了基礎。這篇習作很特殊,對于學生來說,無論是主人公的確定,美好品質的體現,還是故事的情節,在創編上都有很大的難度,所以我們嘗試去掉學生動筆寫片段和評片段的環節,拿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借助導圖分枝上的提示進行語言表達。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體現了教師每一點的落實,真正解決了學生所面臨的難點。這個過程也檢驗了學生是否將以前學過的寫作方法恰到好處地運用到童話的習作中來。
孫博萌:因為這篇習作難點多:主人公的選擇要根據它們之間的特點和聯系,想象要合情合理。主人公美好品質的確立要能貼近生活,是學生生活中感受到的經歷到的,這樣才能把情節寫得真實、感人。豐富的情節設置才能突出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所以我就大膽地把以往習作課中“寫”的時間留給了學生構思和“說”。我認為只有教師講透了,學生說清楚了,學生才能寫得生動感人。從巡視指導到師生點評,層層突破難點,掃清行文的障礙,為的就是第二課時學生思如泉涌,把自己的童話故事寫清楚寫明白。
徐巖:思維導圖在這節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也是我們在習作課堂教學中一種新的嘗試。大家認為思維導圖的運用和以往的作文提綱相比較,有哪些優勢呢?
張美娜:思維導圖和提綱都能幫助學生構思,但它們的選擇要因文而異。例如,在這篇《展開想象寫童話》之前的習作六,就是寫一件感動的事。在講那篇習作時,我用的就是列提綱。令人感動的事是生活中真實發生的,它來源于學生的真情實感,而這篇《展開想象寫童話》是引導學生在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想象,它需要學生打開思路。提綱更多的是一種線狀的形式,而思維導圖是以塊狀的形式使學生進行可視圖學習,讓學生通過直觀圖去表達信息,不僅能像提綱那樣反映學生的習作思路,更能讓思路得到延展和豐富。
王妍:我覺得思維導圖和作文提綱還有一個區別,那就是作文提綱是作文的一個思路,主要體現的是文章層次結構的安排。而思維導圖則清晰完整地反映出學生進行文章構思的整個思維過程和細節。學生能根據導圖情節這部分的三個分支繼續擴展情節分支,細化分支,從而打開思路,豐富故事的情節。思維導圖強調的是一種放射狀思維表達方式。
劉陽: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體現了文章的脈絡,更突出了學生是怎樣寫的,就像今天學生習作中呈現出來的這些寫作方法,就是對已經掌握的寫作方式方法的運用。
馮季瑩:思維導圖也給不同差異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的呈現形式。就像這節課中,孫老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到三、甚至四級分支,這樣做就是在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能多深入一次就多嘗試一次,更多地關注了學生的個性差異。
劉瑩:另外,它也有利于學生聯想記住要點。思維導圖對關鍵內容的呈現都是以關鍵詞的形式,相較于年齡小的學生,更加簡明,方便聯想記憶。
徐巖:我們常說最好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思維導圖的優勢在于它可以運用于習作的全過程中,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進行選材。綜合考慮建立結構,動態思維,幫助表達。教給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構思習作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嘗試運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能力。但是,學會運用思維導圖并不是我們此次習作教學的目的,只是我們要達到結果的途徑。習作教學的終點是什么呢?通過一次次試教,我覺得孫老師有一個教學目標越來越明晰,就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說真話,述真情,不是為了編童話而說大話、說空話,而是在寫童話,寫融自己真情、真心在里面的童話。孫老師在努力地通過習作去育人。落實核心素養的語文課堂,首先應該是一個育人的課堂。我們要明確,無論哪種樣式的習作,習作的方向永遠是“求真立誠”。習作要“求真”,就是說真話,說自己想說的話。習作要“立誠”,就是誠實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不矯揉造作,忠實于自己的內心。 “誠于中”才能“形于外”。因為我們是通過作文,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習做人。如何激發學生寫真話、訴真情,也是我們一直以來乃至今后要深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