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立穩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向人傳遞生命的氣息?!泵看慰吹竭@句話,我都會想起語文課本里那篇《淺水洼里的小魚》,那個拯救海邊淺水洼里小魚的小男孩,想起小男孩說的那句話:“這條小魚在乎!這條也在乎!”
現在我所教的班里有個小男孩,他是一個特殊的孩子。我感覺他就像那困在海邊淺水洼里的小魚,需要有人幫他回到大海,而我,愿意助他一臂之力!
我們就稱那個小男孩為小魚吧。小魚長得干干凈凈,很招人喜歡。利索的小平頭,白皙的皮膚,小臉上一雙丹鳳眼,兩條彎彎的眉毛,一口整齊的小白牙兒,正值換牙時期,他掉了一顆門牙,一笑就會露出豁牙兒。小魚是我從教以來教過的學生中最特別的一個,我清晰地記得他到學校入學報到時,不與任何人交流,就是簡單問答,眼睛也左顧右盼,不與人對視;和媽媽爸爸坐在一起,手一直在爸爸的嘴巴上纏繞。爸爸媽媽對小魚也是束手無策,只能寄希望于上學,期盼群體生活能改善孩子的現狀。
小魚成了我的學生,我們之間的故事也從那一天開始了……
小魚有許多不同尋常的表現:無論是否上課,他喜歡誰就會徑直走到誰的座位前;板凳也坐不住,想干什么,也不會跟我打招呼,有時會突然推門走出教室。 學校規定上下樓梯時不能倚著樓梯扶手走,這個規定班級所有學生都能遵守,唯獨小魚做不到,每次都是拽著扶手上來,把著扶手滑下去。任由誰說、誰提示,他都不會聽,繼續我行我素。課上“開火車讀詞語”,做口算,其他學生都是按順序一人一個詞或者一人一道題地回答。只有他,誰的詞語他都搶著來讀,誰的題目他都搶著來做。他真的就像一條小魚,在課堂的活水里隨時都可以游動起來!
和這個學生交流是很費力氣的,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嘗試。我是除了他的家人之外,每周和他在一起時間最長的成年人,如果他能和我交流,也就知道怎樣同其他人交流。
一天放學,學生都按老師的要求收拾書包、站隊走出教室。一不留神,小魚就不見了。我在走廊里喊他,沒有回音!我跑到樓下去找他,也沒有!我又跑回樓上,使勁喊他的名字。終于從廁所里面傳來了他的應聲,我又接著喊他的名字,他又回應我。我說:“不用怕,老師在這等你!”過了一會兒,他從廁所出來,先是怯怯地看我一眼,就又低下頭,走過來時,牽了我的手。我高興極了,這是他在主動向我“示好”。
第二天爸爸媽媽送他上學,我才知道,原來他一直不敢一個人上廁所。我猜想,那天放學了他一個人去廁所,本來就是有些害怕,所以聽到我的喊聲,他也安心了起來。
于是我趁熱打鐵:每天只要有時間就和他說話;課下的時間我們練習對視;課上努力集中他的注意力。這樣堅持不懈,效果一點一點地顯現出來,他從開始的幾乎不交流,不聽別人說話,慢慢地變為可以認真聽幾句話了,還能看著對方的眼睛了,雖然時間很短,但這也是很大的進步。再后來老師講的話他大部分都能聽明白了,也知道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我發現,小魚對計算感興趣,我也發現,計算能訓練學生的注意力。于是,我就每天早上都進行10分鐘計時口算練習,在練習中,我總是有意識地表揚小魚:“真棒,小魚回答得又快又準。”還不時地提示小魚:“小魚同學,注意了,下一道題就是你的了?!毙◆~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了明顯進步后,我又適當增加“開火車讀詞語”的練習。堅持不懈地練習,讓小魚的進步越來越大,越來越快。
小魚的特別還表現在計算方面。一年級下學期時,100以內的加減法他就能熟練、準確地計算出來。無論是平時的練習還是每學期的競賽,他都能出色完成,接近百分之百正確。他對計算時間尤其敏感,他會經常問:“現在幾點了?”我說:“現在是10:45。”他會很迅速地說:“還差55分鐘就11:40,就可以吃午飯了,對嗎?”有時我還得算一算呢,他卻能脫口而出。
經過一年的歷練和學習,他的語言能力增強了很多,只要聽者有耐心,他能將語言、行為和想法統一在一起表達了,也可以說出完整的話了。比如:“老師,我可以去上體育課嗎?”“我想和小麗做同桌?!薄澳愕目Х仁裁次秲海靠鄦幔俊边@些進步讓我和他的父母感到非常欣慰。
升入二年級后,他已經變得越來越不“特殊”了,在我們的集體中快樂地成長著。
作為一名從教25年的班主任,我深深體會到,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業,教育的本真是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別是學生個體的發展。我每天都在關注著我的學生,關注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在乎我的每一個學生身心成長。
我的學生小魚真的就像淺水洼里的一條小魚,他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回到大海。我相信,他將來一定能成為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生活的小魚,能真正靠自己的力量暢游大海。他很在乎的,我也很在乎!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長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