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婷 婁博


摘要:金庸的武俠小說創造了一個奇跡,其衍生產品也極為繁榮。文章用調查研究法、文獻綜述法針對金庸小說的衍生品做了研究,主要從其影視劇作的改編、各種游戲的興盛以及其他不同類型產品三個方面,說明金庸武俠小說重大的商業價值。
關鍵詞:金庸武俠;影視劇作;游戲;商業價值
金庸的武俠小說作為通俗文學不但具有很強的文學性,也有著很強的學術性,但是其創造的武俠神話還表現為強大的商業價值。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金庸武俠小說文學價值之外的商機,從而導致了金庸武俠小說的衍生產品紛紛問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影視劇作的改編
金庸賴以成名的《射雕英雄傳》從1957年開始創作,于《香港商報》上連載了兩年才結束。小說尚未寫完的時候,胡鵬就在1958、1959年分別導演了電影版《射雕英雄傳》的上下集,這樣的情況在由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作中是很少見的,同時該電影也拉開了金庸作品搬上熒幕的序幕。
從1957年到2018年初金庸武俠作品改變成影視劇作的次數可謂不計其數,具體如表1(1):
以下所列都是以原著為基礎的改編作品,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影視劇作是以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為基礎進行的再創作。電視劇有《南帝北丐》《金蛇郎君》等,電影方面就更多了,徐克1992年拍攝的《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1993年的《東方不敗之風云再起》可謂新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而后的《東成西就》以詼諧荒誕的方式為我們講述江湖故事,《東邪西毒》用文藝述說的方式展開人性思索,這些都是金庸小說影響力所在。
二、各種游戲的興盛
金庸小說的傳播方式常變常新,隨著科技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后期計算機網絡的興起使得其傳播再次擴大了范圍,進入了E時代。
1994年智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單機游戲《倚天屠龍記》至今,以金庸武俠小說作為游戲藍本的游戲有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開始臺灣智冠科技推出了打亂金庸武俠小說界限的單機游戲《金庸群俠傳》,這讓眾多的金庸迷可以置身于所有金庸小說的背景中,在江湖中肆意廝殺和盡情成長。網游《金庸群俠傳OL》及《金庸群俠傳OL2》相繼出現,《金庸群俠傳2》的問世,直到今日《金庸群俠傳5》也與我們見面了。
除了這樣“綜合性”的游戲,以單部小說為藍本的游戲也是很多游戲開發商的最愛,據不完全統計,市面上流行的以單部小說為藍本的游戲不下20種,其中僅《天龍八部》一部小說為背景的游戲就有4個版本。
同影視劇作有著相似現象的是,在游戲界也有一些以金庸小說為基礎進行演繹的游戲出現,例如《夢回鹿鼎記》采用金庸小說的情節加入開發公司的演繹形成。
隨著現代傳媒的不斷發展,網絡游戲的宣傳也開始向著越來越商業化的角度進行,有些游戲的宣傳片聘請同名電視劇主演進行進一步創作,完美世界的《笑傲江湖OL》攜于正工作室《笑傲江湖》的東風,邀請了東方不敗扮演者陳喬恩完成了該網游的宣傳片;暢游的《天龍八部》誠邀最新版電視劇《天龍八部》中蕭峰的扮演者鐘漢良傾情出演,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年輕玩家的加入。
三、其他相關產品
金庸武俠小說可謂是“無孔不入”,其傳播有著不同的方式,漫畫、連環畫、廣播劇、話劇甚至戲曲形式都有所涉及,具體如表2:
除了主流的藝術形式以外,金庸武俠小說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其他作品還有很多,有一些文學愛好者創作了金庸武俠作品中的同人小說,曾經紅極一時的《九陰九陽》可以說是《倚天屠龍記》的續集。網絡的發達使得同人小說的發展更為迅速,一些網友創作的同人小說一經上網,就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金庸迷的追捧,比方說《金庸群俠錄》《金庸世界里的小神仙》等都是年輕網友們喜歡的作品。
總的來說,金庸小說的衍生產品眾多,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的情況很好地體現出了其作為通俗文學商業性的一面。
注釋:
本表所列都是以金庸原著為藍本的作品,改編過大或者超越文本范圍的演義性質的影視劇作不在此列。電影中若是統一公司出品的相互有關聯的上下集或者四集長篇就算作一部電影,像《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等都有這樣的現象。
包括1980年邵氏公司出品的《書劍江山》。
2003年開始在香港播出的《神雕俠侶》的動畫片共78集,是全球第一部動畫版本的金庸武俠作品。
這里的5部電視連續劇都是將《雪上飛狐》和《飛狐外傳》兩部作品合二為一進行拍攝的。
包括一部由《鹿鼎記》改變的《小寶與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