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芳
摘要:大學生黨校集聚著有理想、有思想、想奮斗激情的人,他們又影響著身邊的更多的尋找著,思索著,甚至徘徊著、在墮落中的大學生,發揮好這塊紅色陣地,吸引著更多的近朱者赤起來,紅成一片就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民族力量,正可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匠精神”的融入更是火上澆油,讓我們的大學生更快的成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棟梁之才。
關鍵詞:工匠精神;大學生黨校;現實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這些論述更是對職業教育這一基礎性教育提出的時代的要求。“工匠精神”是時代為我們職業教育把好的一脈,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的全過程中,讓“工匠精神”成為現代大學生的時代共識,并在成長的生活和學習實踐中構建起“工匠精神”內核,用工匠意識升華學習生活實踐,讓大學生在走向職業生活前認同“工匠精神”是時代之需,也是成就自己夢想之要,從而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和實踐的鍛煉。這是我們每個職業教育工作者的時代責任。
一、大學生黨校對“工匠精神”融入的重要地位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結論,更是經過社會發展實踐證明的真理。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產力。“近代以來我國歷史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斗。我們的今天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我們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著奮斗下去,一代接著一代不斷前進。”大學生應該珍惜韶華、腳踏實地,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和殷切期望讓我們感動,也深感責任的神圣。大學生黨校是一塊特殊而神圣的陣地,它是黨性培養和強化的陣地,更是黨領導核心強化之地,時保證黨的事業后繼有人的培養搖籃。這里是青年人向往黨,追隨黨的加油站。這些風華正茂,富有理想和激情的年輕大學生是大學生中的優秀代表,它們更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風向標,他們作為的導向作用要勝過老師們的千言萬語說教。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大學生黨校這一陣地,發揮它的育人功能,把我們的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成為“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敢于創造、能夠擔當,聽黨召喚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高職”是相對于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之上的更高一級別的職業教育。高有高的責任和擔當,無論從國家的發展戰略,還是學生成長成才的要求,高職院校對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都是第一重要的工作。大學生黨校集聚的是有思想,有追求,積極向上的青年,我們要以對他們強化教育為切入點,結合中國社會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和長遠需要,把“工匠精神”深深融入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之中,在他們追求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實現他們的社會價值,又在社會價值的實現中追求完善提升自己,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一代接一代奮斗下去。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高校育人功能,承擔起高校立德樹人工程建設的神圣使命。通過將“工匠精神”融入大學生黨校教育實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將“工匠精神”與高校黨建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有利于繼承和弘揚工匠精神,而且有利于將高校黨建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當前,昆明理工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在研究生黨建工作方面已經嘗試性的融入工匠精神,通過學文化讀經典啟迪學生的心靈,夯實研究生黨員的文化底蘊;通過個性定制領路引航,幫助研究生黨員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通過微教育點帶面,豐富研究生黨員的教育載體和教育模式;通過精細考核典型制度,規范研究生黨員的考核和制度建設。這些典型的經驗做法為“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學生黨性教育實踐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更是我們大學生黨校對“工匠精神”融入教育的有效支撐。
二、“工匠精神”的時代含義和要求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內涵突出表現為精益求精、嚴謹和一絲不茍、耐心與專注、敬業與堅持、淡泊名利。從許多大國工匠身上我們讀懂了“工匠精神”內涵和要求。“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藝的極致,讓海底隧道成為他實現夢想的平臺;發動機焊接第一人“高鳳林”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都沒有動搖他為國奉獻的精神,令我們感動;“周東紅”30年來始終保持著成品率100%的記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胡雙錢”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他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孟劍鋒”百萬次的精雕細琢,雕刻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絲巾;“張冬偉”焊接質量百分百的保障,外觀上的完美無缺;“寧允展”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的等等的他們。他們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們成為國家創造的符號,不可侵犯,牢牢打上了中國印記。他們的技能即使自己的更是國家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的心靈深處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創業創造、建功建樹的不竭源泉。“工匠精神”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方面凝練和體現。筑就人生美麗夢想也好,踐行核心價值觀也罷,既不是虛無縹緲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職業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愛崗敬業的“工匠精神”是利他的,實質上,更是利己的。換言之,它是滿足社會需求與實現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這就是“工匠精神”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寫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寫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布局和戰略中,等等的時代要求和其自身的科學性。
三、“工匠精神”融入大學生黨校教育的現實要求
現在的高職學生大多數年齡偏小,十八九歲,二十來歲就要停崗實習了,這是高職學校普遍的教學安排。思想單純幼稚,行為多變好動定力不足。更因為知識基礎薄弱,學習熱情不高,在學不懂的時候更是難以堅持刻苦去學習,漸漸就形成了一種現象,認真學習的人數逐漸減少,混日子的學生增多。究其原因很多,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很清楚,學生對專業的深入認知缺乏是更為主要原因,既沒有認識專業的社會意義,也沒有找到專業自身的樂趣,所以學而無動力,站在這里總覺得外面都是好的,一旦進去啦還是沒感覺。但他們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希望,說明我們的學生從內心深處是有社會責任和自我期待的。如果我們教育者和教育機構能夠從現在學生實際出發,用適宜的智慧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這要比之傳授給他再多他們看不到希望的知識更重要,雖說知識改變命運,對這些學習能力不強的高職生來說,視乎是在刺痛它們的神經,在教學實踐中也感覺到說的再多也是蒼白無力的。這也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責任,如何破解這一社會問題,切入點很重要。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浪潮推動下,無論那個行業、那個崗位都離不開兢兢業業把自己的崗位上的工作做到了極致并一直堅守的人,這些人就是被我們今天稱之為“工匠”。“工匠精神”源于職業教育,是職業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在教學實踐中高職學生特別容易受身邊的同學影響,很有容易造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效果。大學生黨校是一塊近朱者赤的陣地,如何在這塊陣地融入“工匠精神”培育,即為為黨輸送更多合格的后備力量,又為黨的建設發展輸送更多的好用能用的具有“工匠精神”建設者,提升更好的全心全為人民服務的真本領,提高實現中國夢的真能力,讓“工匠精神”成為引領自己人生的航標,腳踏實地練就自己,讓自己真正成為有益于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人。在讓這樣一群這樣有理想,有擔當,有奮斗的人去影響更多的年輕人。
“工匠精神”融入大學生黨校大學生教育的核心目標是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機地統一起來,與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信念有機地統一起來,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淡泊名利,做事嚴謹,一絲不茍,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積極踐行者、有力傳播者。通過將“工匠精神”融入大學生黨校大學生教育實踐中,增強黨性為主要目的的教學活動和引導過程,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和我們黨的黨性教育思想,強化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現代性”素養教育,強化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話語傳播,使大學生堅定政治立場,明辨大是大非,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四個意識”。“工匠精神”融入大學生黨校教育的重要原則是堅持立德樹人、強化思想引領。在校期間,他們既要學好專業知識,掌握過硬本領,又要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把“工匠精神”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系列教育活動,使大學生立志成為建設祖國的各方面工匠,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