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慶煒
摘要:許多高校和學院在成立之初都開設了與之相關的音樂學專業。而以往的高校音樂學專業都是以欣賞教學為主要的課程的。而這會使得廣大音樂學教學專業變得毫無特色,而從高校音樂教學的過程來看,要想更好地進行音樂學專業的特色化教學,除了要欣賞音樂,更加重要的是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更好地完善音樂作品,從而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去理解音樂和學習音樂。本文主要結合一些實際的案例,就如何更好地進行音樂學專業特色化教學進行全面的分析,爭取能夠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音樂學專業;特色化教學;探索策略;實踐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大高校在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和努力之后,都在內部開設了音樂學專業。但單純的音樂學專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體系已經不能夠很好地滿足文化市場發展的需要和時代發展的需要。而培養復合型的音樂人才一直都是廣大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師所期盼的。但如何更好地就音樂學專業特色化教學模式進行全面的探索和實踐,這是大家都需要關注的問題。而本文也主要就開創音樂學專業特色化的教學模式發表自身的看法。
一、當前音樂學專業教學模式的現狀
雖然當前的很多高校都開設了音樂學的專業,但是卻普遍存在著如下一些問題:第一,很多教師在進行音樂學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對學生審美情趣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很多學校在安排音樂老師時,甚至也只會安排一些本身素養并不高的音樂教師。第二,很多學校在設置音樂學專業的過程中,甚至沒有建立專業的針對音樂教學的實踐基地,甚至在一些比較落后的學校,很多學生甚至沒有專門的鋼琴、小提琴和各類樂器設備。第三,有些學生從小就接受過正統的音樂訓練和培養,那么本身的音樂素養也比較高。而有些學生是臨時半路出家進行學習的,其音樂素養的基礎不是很好,這樣使得老師在調整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多數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二、音樂學專業特色化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設置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
從眾多高校調查的數據來看,我國的高校多數采用的是單一的專業藝術院校的教學模式。而且每個專業本身也分的很開。例如,有的學生會單一地練習聲樂,有的學生會單一地練習鋼琴或者其他樂器。而這種單一模式下的課程體系是非常不具備本來的特色的。
而音樂學院的特色教育不再是單一地培養專業的音樂方面的人才,而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此過程中得到藝術的熏陶,從而更好地促進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最好要讓每個音樂專業的學生學習發聲、各類樂器、舞蹈和其他技能。甚至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更好地將音樂與體育相結合。這樣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發現自身的特長,并且最終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能夠有所側重。
(二)全面創建實踐教學基地
要想更好地進行音樂學專業特色教學模式的構建,除了要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體驗和學習之外,也尤其需要在教育和建設的過程中能夠全面建設實踐基地。例如,很多學校的音樂專業都配置了專門的聲樂練習室、樂器練習室和其他各種類型的實踐基地[1]。通過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實踐基地的建設,學生往往能夠通過一次次地練習獲得長進。甚至也可以在學生進行第一輪學習之后就幫助他們配置不同的指導教師,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針對學生的特長進行一對一的培養,最終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呈現多元化的發展。
(三)“面向社會”的實踐教學模式
要想在進行音樂學專業教育的過程中更好地提高廣大學生的水平,那么就一定要一改以往拘泥于課堂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更好地走出去。例如,完全可以讓音樂專業的學生去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以便能夠讓音樂更好地娛樂人民群眾的精神。另外,老師在課堂進行講課的過程中,也可以更多地給學生進行示范,甚至可以將音樂課堂搬到大自然和戶外,從而使得整個音樂課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和輕松愉快。另外,老師也可以多組織學生去聽一些音樂會甚至是別的演出,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去體會真實的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全面培養應用型的音樂人才。
(四)“表演和競賽”帶動實際的教學
在進行音樂專業特色化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其實光通過不同類型的教學模式是不能夠更好地提高其實際教學的效果的。在整體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尤其要通過積極地創造條件和載體,讓國內外的各種學生都能夠在比賽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的水平。而這樣的競賽教學方式往往能夠督促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現在比較流行的“詩歌朗誦比賽”、“鋼琴大賽”、“小提琴比賽”和“聲樂比賽”往往能夠最大限度地勾起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興趣。各種競賽資源往往能夠更好地形成穩定的教學實踐基地,而在反過來又能夠更好地帶動本身的教學。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很多高校的音樂學專業的特色化教學還處于探索的階段,很多設置的工作也正處于革新的探索階段。而在將來音樂學專業特色化教學模式的探索中,廣大學生尤其應該讓廣大音樂教學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并在此基礎上設置具有特色的課程,之后再付諸實踐。
參考文獻:
[1]劉篤.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辦學理念與課程設置的反思[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5 (3):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