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梅
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語言。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在音樂課堂中,它是教師、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的情感傳遞。教師在課堂上恰當的語氣語態,可以很好地將音樂的內涵告知給學生,讓學生感受教師,清新自然、溫和的話語。富有感情、恰當貼切的語言講解,給學生以啟發和好感。好的課堂語言恰當準確的使用,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扣人心弦的課堂導語
每上一節新課時,教師都要精心準備一段精彩的導語,他的目的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迅速的吸引到教學內容上來。英國教育家羅素說過:“一切學科本質應該從心智啟迪開始。”教學語言應當是興奮劑、導火線,能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維的功效。音樂課中導語就像一首樂曲的引子,在進入主題樂曲之前,先奏一段引人入勝的旋律,把學生的思緒不知不覺的帶到了主題樂曲當中。例如:在欣賞樂曲《熊貓百貨商店》時,這首樂曲時教師要用精彩的語言展現意境,撥動學生的心弦。可以先有感情的講一個《熊貓百貨商店》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以樂曲為伴奏,把學生引到樂曲中:““天漸漸的亮了,大森林中的小鳥醒來了,她眨著惺忪的眼睛,轉動著小腦袋唱起了黎明的歌,小鳥拍拍翅膀飛呀飛,飛到了熊貓百貨商店。。。”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已經進入到了樂曲當中了,并且引發了學生繼續欣賞樂曲的濃厚興趣,同時也為下面的分段欣賞、理解樂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準確、規范的提問語言
在教學中的提問,是教師以發問的形式喚起學生的思維活動而使用的語言。在音樂課上合適、恰當的提問,可以作為深化知識的階梯,是觸發靈感的引子,是情境感悟的契機。準確的使用提問語,也是上好音樂課,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關鍵。例如:聆聽完一首歌曲后,教師問了:“請同學們談談你的感受?”學生們可能會覺得不知從何回答,是說出歌曲的情緒呢,還是說出歌曲的內容、還是歌曲的速度、力度等等歌曲所要表達的音樂要素。在聆聽樂曲《阿拉木汗》時,請學生回答:“這是那個少數民族的歌曲”?學生可以直接說出:是新疆維吾爾族歌曲。在聆聽樂曲《匈牙利五號》時,教師想讓學生說出B主題的樂曲節奏有什么變化,在提問前,聽樂曲的同時讓學生跟著教師一起拍擊節奏,節奏可以從弱到強。然后教師再問:“B主題的節奏有什么變化嗎?”學生馬上會說出節奏是從弱到強的。所以教師的提問必須易懂、準確。
三、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課堂語言
音樂是具有審美性的教育,音樂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教師的語言一定要聲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們經常說一句話,要想感動學生,先要感動自己。好的音樂作品也需要教師用富有感情的語言來描述和鋪陳。比如:在欣賞《國歌》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歌曲創作時中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憤怒,教師一定要用慷慨激昂的情緒,擲地有聲的話語,有感情的描述了當時的歷史背景,聲情并茂地朗讀歌詞,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學生的愛國情緒,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四、準確、明了的評價語言
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經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一語道出一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在課堂中是多么的重要。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以正確、鼓勵的評價。例如:“你唱的太好聽了,老師和同學都為你點贊”.或者是:“你的聲音比以前宏亮多了,老師為你的進步感到高興”。“你提的問題很有針對性,老師會認真考慮的”這些具有鼓勵和針對行的評價會讓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可以引導學生以后更積極努力的回答問題或是更好的表現自己。但是也要注意,評價語言不能過于簡單、籠統。例如:“說的真好”“唱得不錯”等等。也不能草率的去批評,如:“錯了”、“怎么搞得”、“你想什么呢”等等。評價時,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好、好在哪里、錯、錯在何處。同時教師的評價還要注意風趣、幽默,具有啟發性,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五、強化激情的結束語言
課堂的結束語也很重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即將結束時較好的使用結束語,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幫他們理清思路,加深情感滲透,還要注意強化激情。例如:在歌曲《愉快的夢》將近尾聲時,教師可以動情的說:“今天這位日本的小姑娘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美麗的夢境中去,那里有神奇的椰子島、有可愛的小矮人,還有快樂的歌聲、笑聲,我真希望我也能坐上我的夢之船到我向往的地方去,你們呢?”這樣不僅能引發學生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同時也鼓勵著學生向著自己的理想去追求、前進。
總之,音樂課是藝術課、美育課,我們的音樂教學語言要隨著不同的教學內容而千變萬化,好的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音樂知識、學會唱歌、演奏樂器,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欣賞美、追求美、表現美。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音樂課堂中教師要不斷的在實踐中摸索,積累經驗,為今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