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鐵柱
摘要:關于列侯“私奉養”的內容,基本上包括兩個部分,即工商交易稅與山林川澤稅。至于列侯之“私奉養”是何時被取消,筆者認為武帝時西漢政府通過對資源的直接管制或國家經營而實現了對資源的排他性控制,西漢新經濟政策的實行使私營工商業受到嚴重打擊,列侯之“市租”必然大幅度縮減。政府對鹽、鐵、銅、山林水產資源的官營與壟斷,列侯“私奉養”中的山川林澤稅亦不存在。列侯的“私奉養”在此時便不復存在。
關鍵詞:私奉養;列侯;皇權
“而山川園池市肆租稅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湯沐邑,皆各為私奉養,不領于天子之經費。”[2]1127在直屬中央的郡縣內,工商交易稅、山林川澤稅為皇帝的私奉養;在諸侯王國內,則作為諸侯王的私奉養;在侯國境內,則為列侯之私奉養。天子有少府,“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共養,有六丞?!盵2]731諸侯王亦有“私府”,專門管理山川林澤及工商業稅等收入。列侯作為名義上的一國之君,亦設置“私府”,負責管理私奉養。在濟南臘山漢列侯墓出土的一件封泥,方形,印文為“夫人私府”,《漢書》如淳注:“列侯之妻稱夫人。列侯死,子復為列侯,乃得稱太夫人,子不為列侯不得稱也?!盵2]122列侯夫人尚有“私府”,列侯則必有“私府”以管理自己的收入。
關于列侯“私奉養”的內容,基本上包括兩個部分,即工商交易稅與山林川澤稅。工商交易稅,“市肆租稅之入”,“市租”,是從營業額中征收一定數量的貨幣。《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齊臨淄十萬戶,市租千斤,人眾殷富,巨于長安?!盵1]2008《史記索隱》曰:“市租謂所賣之物出稅,日得千金,言齊人眾而且富也?!盵1]2008吳國,“東有海鹽之饒,章山之銅,三江、五湖之利,亦江東一都會也?!盵1]3276其國都廣陵為東南著名的商業重鎮。趙都邯鄲處于漳水與黃河之間,“北通燕、涿,南有鄭、衛”[1]3264,亦為一商業都會。
列侯之封國,大部分位于關東肥沃之地,河流沿岸,如絳侯國,位于河東郡中部,靠近汾水;汾陰侯國位于汾水與黃河之交界處;垣侯國靠近黃河,位于河東郡與弘農郡之交界處;朱虛侯國、安丘侯國位于汶水附近;建陵侯國位于泗水附近;良成侯國位于泗水與沂水之間;淮陰侯國、當涂侯國位于淮水南岸;曲逆侯國位于易水與滱河之間;海西侯國緊鄰淮水支流游水;襄賁侯國與容丘侯國位于桐水與沂水之間;楊虛侯國位于漯水與泲水之間;襄城侯國位于汝水沿岸;期思侯國、新息侯國位于淮水沿岸;慎侯國、山都侯國位于潁水沿岸;酇侯國位于漢水沿岸;紅陽侯國位于澧水沿岸;冠軍侯國位于湍水沿岸;蓼侯國位于決水與灌水交匯處;?;韬顕挥谛匏匕叮磺婧顕挥谄阉c濡水的交匯處;曲周侯國位于漳水沿岸;容城侯國位于淶水沿岸;廣望侯國位于博水沿岸,水路交通便利,為地區性的商業交通中心,“市租”收入必然相當豐厚。
列侯的另一項“私奉養”為征收封國之內的山林川澤稅?!吧胶U?,財用之寶路也?!盵5]68《漢官儀》:“民田租芻藁,以給經用,備兇年。山澤魚鹽市稅,以給私用?!盵4]83漢郡的山林川澤稅收入歸于少府,以養天子,師古曰:“大司農供軍國之用,少府以養天子也”[2]732。諸侯國境內的山林川澤收入歸于諸侯王之“私府”,吳、齊等國對漁民征收“海租”,長沙國曾設“上沅漁監”,向漁民征收捕撈稅。侯國境內亦有豐富的銅、鐵、水產等資源,根據《漢書·地理志》,都鄉侯國有鐵礦資源,都昌侯國有海鹽資源,壽光侯國有海鹽資源,東牟侯國有鐵礦、海鹽資源,當利侯國有海鹽資源,堂邑侯國有鐵礦資源,且眾侯國又多近江、河、湖、海,水產資源豐富。列侯遂將這些資源交給吏民百姓開采,征收租稅。呂后《二年律令·金布律》規定了開采各種鹽、銀、鐵、鉛、金、丹砂等各種資源的租稅征收比例,國家向煮鹽者征收六分之一的租稅;向出賣礦穴者征收十分之一的租稅;向開采鐵礦者征收五分之一的租稅,向鐵冶煉制鐵器的手工業者,征收五分之一的租稅;向開采鉛礦者征收十分之一的租稅;由于黃金與丹砂為珍貴礦產,故以定額稅制征收,開采金礦者按天按人計算,每天每人征收黃金十五銖二分;開采丹砂者則按月按人收取,男子每月征收六斤九兩,女子每月征收四斤六兩。
至于列侯之“私奉養”是何時被取消的呢?周振鶴認為:“景帝三年‘諸侯皆賦的特權被奪”。柳春藩認為:“‘惟得衣食租稅,不僅意味著政洽上治民權的取消,也意味著經濟上山川園池市井之稅等‘私奉養的取消。”但景帝三年之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允許他們征收“市租”、山林川澤稅的。直到漢武帝時期,諸侯王尚能權征收封國之內的“市租”,《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主父偃方幸于天子,用事,因言:‘齊臨淄十萬戶,市租千金,人眾殷富,巨于長安,此非天子親弟愛子不得王此。今齊王于親屬益疏。……于是天子乃拜主父偃為齊相。”[1]2008《史記·五宗世家》:“趙王擅權,使使即縣為賈人榷會,入多于國經租稅。以是趙王家多金錢”[1]2098?!妒酚浰麟[》:“謂為賈人專榷買賣之賈,儈以取利,若今之和市矣?!薄妒酚浖狻罚骸捌綍杉屹I賣之賈也。榷者,禁他家,獨王家得為之?!盵1]2098我們可以據此推測在武帝時列侯的“私奉養”依然存在。王充《論衡》記載了廬江郡皖侯國有湖,侯國有民在湖中撿得黃金錢,引發了民眾俱至水中拾取,太守遣人收取黃金錢,并且奉獻于皇帝。一年之后侯國民陳賢上書,要求郡守給予金值,詔書下,郡守認為湖乃屬官,所出之金為亦屬于政府所有,而不給予侯國民眾金值。從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在東漢初,侯國內的山林川澤收入已經屬于漢政府,而不屬于列侯了,列侯的“私奉養”已經被取締了。至于“私奉養”是具體于何時被取締的?筆者以為是在武帝施行了一系列新經濟政策之后,王侯之“私奉養”便被取締了。由政府直接控制鹽鐵的生產與經營。“有工多者置工官,主工稅物。有水池及魚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漁稅。在所諸縣均差吏更給之,置吏隨事,不具縣員?!盵3]3625置工官征收手工業稅,水官征收魚稅。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頒布算緡令,“初算緡錢”,《史記正義》:“一算,百二十文也。”[1]3141以商品或資產為課稅對象,向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征收賦稅。后又厲行告緡令,籍沒不軌商賈之財產。“造鹽鐵酒榷之利以佐用度。”[2]2832-2833實行酒類專賣制度。西漢政府通過對資源的直接管制或國家經營而實現了對資源的排它性控制,西漢新經濟政策的實行使私營工商業受到嚴重打擊,列侯之“市租”必然大幅度縮減。政府對鹽、鐵、銅、山林水產資源的官營與壟斷,列侯“私奉養”中的山川林澤稅亦不存在。在此之后列侯的“私奉養”便不復存在。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4]孫星衍等輯,周天游點校.漢官六種[M].北京:中華書局,1990.
[5]桓寬撰.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