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易

摘要:本文寫在產融結合背景下,各大企業集團熱衷于獲取更多的金融牌照,認為這樣就可以無止境的獲取低廉的資金注入到主業發展中去,但目前金融監管日趨嚴厲,搶著舉牌之后,真的能給實體企業帶來多少利益呢?作者擬對涉及各種持牌金融機構的最新監管政策、管理規定、辦法等進行匯總整理,試圖探究產融互動的邊界與紅線,希望可以給企業家們涉足金融業帶來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產融結合 關聯交易 金融監管
產業與金融的結合能有效提升和加快集團企業的高效發展,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防范經營風險。企業集團一直爭相獲取金融牌照,不斷豐富金融業態。但當前金融監管趨嚴,為幫助企業集團更好地運用“產融結合”優化資產配置、擴大實體產業優勢,現對持牌金融機構的關聯交易管理辦法進行了匯總整理分析,試圖探究產融互動的邊界與紅線。因水平有限,疏謬在所難免,拋磚引玉,供大家參考。
一、基本結論
1.對商業銀行的關聯交易限制最為嚴苛。監管重點是關聯方授信,限制某一關聯方公司所在集團的全部授信余額,并規定余額不能大于資本凈額的15%。
2.保險公司監管重點是對關聯方的投資。規定對關聯方投資總額不得超過上季末總資產30%,且不得超過凈資產,又實質上要求每筆交易都要披露。
3.信托公司的監管重點是信托資金投向,明確集合信托計劃不能用于關聯方,但單一資金信托計劃不受限制。關聯交易要事前向銀監會報告
4.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原有的通道功能逐漸喪失。資金運用范圍主要為標準化產品,關聯交易限制相對較少。
5.當前各監管部門均加大監管力度,窗口指導的作用往往大于政策法規,對金融機構關聯交易限制也可能更加嚴格。
二、持牌金融機構關聯交易管理辦法簡介
現階段,我國對金融機構的關聯交易主要從三個層面進行限制。一是監管部門的法律法規;二是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三是上市公司的相關規定。
(一)商業銀行
現行監管法規下,對商業銀行進行關聯交易作出管理規定,即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和《商業銀行與內部人和股東關聯交易管理辦法》。主要內容為:
1.傳統表內業務及運用理財等表外業務均受約束。
2.商業銀行在與一個關聯方進行單筆交易時,交易金額所占銀行資本凈額若超過1%,或交易后余額占資本凈額的5%以上,則其構成重大關聯交易,出現此類情況需提交董事會批準,并十日內報告監事會,同時報告銀監會。
3.商業銀行對一個關聯方的授信余額需在商業銀行資本凈額的10%以下,關聯方所在集團的授信余額則應在15%以下。對全部關聯方的授信余額在應保持在商業銀行資本凈額50%以下。
授信包括貸款(含貿易融資)、票據承兌和貼現、透支、債券投資、特定目的載體投資、開立信用證、保理、擔保、貸款承諾。以及其他實質上由商業銀行或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承擔信用風險的業務。其中。商業銀行要依據“穿透”標準來尋找最終債務人。
4.商業銀行不可以在無擔保的情況下對任一關聯方開展貸款業務:用本行股權做質押物進行授信,也是不可以的。
選取三家不同規模的城市商業銀行為例,根據最新可查數據計算,其關聯方交易的授信上限情況如下:
(二)保險公司及其資管公司
保險行業涉及關聯交易。應遵循保監會發布的《保險公司關聯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規范保險公司關聯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關聯交易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主要內容包括:
1.與某一關聯方進行的每一筆交易,金額達到該保險公司上一年期末凈資產的1%以上并大于500萬元。或累計金額超過公司凈資產10%并大于5000萬元。都被認定為重大關聯交易,由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批準,并在發生后十五日內報告中國保監會。
2.對投資運用,委托管理,或發生30萬元以上同自然人的交易行為、300萬元以上同法人的交易行為,應逐筆披露,且在公司網站、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披露。
3.保險公司對未上市關聯方的權益類、不動產、其他金融資產等投資的賬面余額,應分別小于等于其50%的上限額度。
單一關聯方的投資上限,由保險公司總資產上季期末值的15%與關聯方總資產上季期末值的5%,二者相比較,以較高者為準。
全部關聯方的投資余額,總額應小于等于保險公司總資產上季期末值的30%,不得高于上一季度凈資產期末值。
(三)信托公司
對信托公司關聯交易的約束主要見于《信托公司管理辦法》:《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其中硬性規定有:
1.信托公司開展關聯交易,須按照公平的市場價格,逐筆向中國銀監會事前報告,并遵循相關管理辦法與制度披露信息。
2.信托公司管理的集合信托計劃不得向他人提供擔保。
3.信托公司在開展他人貸款業務時。以它管理的信托計劃實收余額為參考。不能高于其數額的30%。
4.不得將集合信托資金直接或間接運用于信托公司的股東及其關聯人,但信托資金全部來源于股東或其關聯人的除外。
(四)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
證券公司受證監會監管。證監會對關聯交易的把控主要體現在《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中:
證券公司對客戶資產進行管理。其對有關聯方關系的公司進行交易時,應當遵循客戶利益優先原則,事先取得客戶的同意,并在之后告知客戶和資產托管機構,同時向證券交易所報告。
此外證監會還從具體行為上對券商資管的關聯交易進行了特殊的法規列舉:
1.券商定向資管計劃不可以投資本公司的集合計劃。
2.券商集合計劃不可以投資本公司管理的其他集合計劃。但可以投資其他公司發行的集合計劃。
3.券商可以以自有資金參與投資本公司管理的集合計劃。但不得超過本計劃總額的20%,期限不得少于6個月。
對證券公司的另類投資子公司,則并沒有特殊規定,僅在《證券公司另類投資子公司管理規范》中強調:證券公司應當對另類子公司的關聯交易行為進行監控。防范內幕交易、操縱市場和利益輸送。
(五)基金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對基金管理公司的關聯交易進行了規范。其中:
1.基金資產管理人應積極規避有可能發生的利益沖突,特別是對資產管理合同中以及關聯交易中發生的或可能發生的利益沖突的情況進行說明。并報告證監會。
2.規定基金母公司專戶不得投資基金子公司或其他基金公司專戶產品。
(六)金融租賃公司
金融租賃公司關聯交易遵循銀監會發布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辦法中規定:
1.應制定金融租賃公司有關關聯交易方面的管理制度。
2.和某一關聯方每筆交易金額應保持在金融租賃公司資本凈額的5%以上,或與某方交易余額超過其資本凈額10%。則稱為重大關聯交易,應報董事會批準,關聯交易相關人員需要回避。
3.按照商業原則,同比于非關聯方同類交易,關聯交易應以劣之或者等同的條件進行。
4.機構每年應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或有關派出機構呈報上一年的關聯交易情況,時間要求在每會計年度結束后4個月內。
(七)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主要遵循證券交易所的監管要求,該體系下的關聯交易監管主要法規為《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實施指引》:《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信息披露業務備忘錄第2號—交易與關聯交易》。上述法規中明確規定了,凡上市企業的關聯交易,交易金額超過3000萬元的。且金額占其最新一期審計報告凈資產比重超過5%的,即構成重大關聯交易,需要提交股東大會和董事會審議,并且及時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