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琳
摘要:代理營業機構產生于郵政儲蓄管理體制改革,指的是擁有金融許可證并且辦理委托金融業務的機構。基于此,本文就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管理措施進行研究,首先就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管理需要遵循的獨立原則、有效原則、互補原則和靈活原則進行分析,然后闡述現階段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管理存在的管控措施不關聯、分散管理有缺陷、負責人綜合素質低等問題,最后提出切實可行的策略。
關鍵詞:代理營業機構 負責人管理 有效對策
引言:隨著全球一體化經濟的到來。我國經濟在國際資本的沖擊下面臨更多的挑戰,因此國內金融機構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對管理體制進行相應的改革。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作為國內金融機構的典型代表,創新采用代理營業機構的方式對業務范圍、經營行為和管理職責進行明確,從而實現人、財和物的獨立監管。使企業整體獲得更大的發展生機。為進一步提高發展水平。研究這一課題是非常必要的。
一、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管理的基本原則
(一)獨立原則
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管理必須嚴格遵循獨立原則。這一原則對代理營業機構的法律地位給予明確規定。代理營業機構并不是獨立法人,而是企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金融業務的特殊性,必須賦予代理營業機構必要的權限,使獨立營業機構負責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擁有獨立決策、獨立經營和獨立管理的權利,在秉承統一管理的基礎上,使代理營業機構能夠更多的適應市場發展規律,并且對各項業務風險進行有效防控。例如在實際管理中,要制定靈活自主的管理制度,盡可能減少宏觀調控帶來的影響,使市場調控發揮主要作用,從而使企業硬件與代理機構的軟件得到充分結合,以此提高企業的發展水平。
(二)有效原則
代理營業機構長期以來處于多頭管理的模式下,這是因為企業自營機構與代理營業機構長期共存,由于人才、物質、資本投入等大量資源偏向于主營機構,因此代理營業機構往往會出現工作人員素質差、負責人員資質低、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問題,而多頭管理還會提高企業的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造成很多工作都運行無效,為此必須對管理權力進行改革,一方面對企業權力進行一定程度的下放,使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掌握相應的決策權、經營權和管理權,另一方面構建科學完善的代理業務推出機制,對代理營業機構進行嚴格的業務考核,對考核不達標的代理營業機構作出相應的業務退出處理,從而使企業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三)主導原則
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必須要賦予代理營業機構相應的權利,使代理營業機構擁有一定的自主權,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要將代理營業機構與郵儲銀行相剝離,而是要充分發揮郵儲銀行對代理營業機構的主導作用,從而使代理營業機構發展獲得更大空間。為此郵儲銀行管理必須從明確劃分邊界的角度出發,對代理營業機構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從而使代理營業機構的負責人能夠明確認知自身的職能和責任,并且在日常管理中充分發揮領導作用,使各項業務得到有序開展,使代理營業機構的風險得到有效防控。例如以定期協調會議的方式,使郵儲銀行與代理營業機構之間的業務聯系變得更加緊密,從而使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四)靈活原則
在對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進行管理時還要充分遵循靈活原則,即根據管理時間、管理對象、管理地點的不同,選擇靈活化的管理方法,從而使現實問題得到充分的解決。例如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企業要緊密結合負責人現狀,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管理辦法,嚴厲杜絕一刀切、模式化和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從而制約企業的管理質量。另外,可以針對代理營業機構制定靈活化的業務指標范圍。從而使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業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現階段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關聯性的管控措施
郵政企業和郵政儲蓄銀行的直接管理者和出資人都是中國郵政集團,但是從法律地位而言二者都是獨立法人,同時具有關聯性。而代理營業機構則是郵政企業和郵政儲蓄銀行在框架協議的前提下開設的機構,因此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選擇和管理是由中國郵政集團為主導的,銀行本身并沒有選擇的權利。雖然當前能夠根據框架協議的內容賦予郵政儲蓄銀行一定程度的管理職責,但是并沒有根據業務的細節部分進行具體設計,也沒有對管理職責進行明確劃分,導致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管理受到極大制約。另外。當前郵政企業和郵政儲蓄銀行的管理體制非常復雜,組織設計存在很多交叉部分,導致管理效率難以上升。
(二)分散管理具有顯著缺陷
現階段企業對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管理主要以分散管理為主。這種管理模式有以下幾種顯著缺陷:首先。被代理人無法對代理人實施有效監管,這主要是因為郵政企業掌握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管理權利,因此郵政儲蓄銀行并不能對代理營業機構實施有效管理,導致業務與管理相脫節,很多問題都無法得到及時的反映和解決,從而使管理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其次,缺乏科學合理的責任追究制度。各個代理營業機構本質上由郵政企業直接控制,并且共用郵儲銀行這一品牌,因此業務流程、服務標準、考核制度都應該都得到統一規范。當前省級分行采用捆綁考核的方式對各網點進行考核,一旦出現風險和問題由銀行承擔管理責任。郵政企業的考核管理作用并沒有切實發揮,因此出現“企業得病、銀行服藥”這一不合理現象。由于銀行缺乏代理管理機構的管理權限。因此代理營業機構的管理存在很大漏洞。
(三)負責人綜合素質不到位
但是很多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遠遠無法滿足銀行發展的需求。另外。代理營業機構缺乏完善的負責人準入制度。導致負責人的調配和履職情況無法得到有效監管。雖然2016年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聯合制定全國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任職資格管理制度,對“持證上崗”、“依法處罰違法違規行為”等內容進行闡述,但是對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備案許可程序、任職資格條件、責任追究處罰條款等內容并未作出詳細規定,使負責人管理效果存在局限性。
三、提高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管理水平的有效對策
(一)構建關聯性的管控體系
要提高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管理水平,必須構建關聯性的管控體系。根據代理營業機構的法律關系分析可知,代理營業機構與郵政企業在法律身份、人員管理和工作職責等方面具有關聯性,這種關聯性對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管理而言具有很大的制約性,不僅導致企業管理存在很大的行政化現象,而且缺乏健全的關聯交易管理,導致代理營業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受到極大制約,為此儲蓄銀行必須對關聯關系進行改革創新,從而使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得到規范化管理。例如積極促進股份制改革,引進先進的商業銀行管理體制,提高代理營業機構決策和管理的獨立性,充分發揮市場規律的推動作用,使負責人擁有一定的自主權利,并且受到監督機制的有效監管。另外,還要制定科學的職責機制和獎懲體系,使銀行擁有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管理權限,從而使各項業務與指標考核相關聯。使代理營業機構的負責人得到有效管理。
(二)明確代理機構法律關系
要實現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有效管理,還要明確代理營業機構的法律關系。首先,要嚴格遵循框架協議的科學規劃,使各級郵政儲蓄銀行的分支機構擁有選擇和管理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權利,并且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依法追求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相關的責任。另外,郵政銀行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對代理營業機構的負責人實施有效管理,著重對相關負責人進行業務考核和人員處置,并且從法律角度簽訂有效的委托代理協議,從而實現對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合法有效管理。除此以外,還要充分發揮業務監管能力,使代理營業機構的業務開展情況得到有效監管。
(三)加大負責人的培養力度
對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培養對提高郵政企業管理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銀行應該針對代理營業機構的負責人制定有效的用工制度和薪酬體系,以激勵性的制度吸引高素質人才,從而構建一批具有專業素養和從業經驗的金融人才。以此解決當前代理營業機構人才匱乏的局面;另外,銀行還要加強對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監管和指導。一方面通過金融講座、專業會談、業務培訓等手段提高技術能力,另一方面對業務范圍進行拓展,著重提高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合法經營意識和服務意識,以常駐監管的形式對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的業務能力進行監管,以此提高負責人的管理水平。
結論:綜上所述。針對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管理措施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必須直面并解決現階段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管理存在的問題,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為此必須構建關聯性的管控體系、明確代理機構法律關系、加大負責人培養力度、注重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從而提高代理營業機構負責人管理水平。希望本文能夠為研究這一課題的相關人員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