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軍
【關鍵詞】 后勤管理;必要性;主要內容;制度;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2—0040—01
近年來,全省各地學校基礎設施和附屬配套建設日趨完善,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但中小學校的后勤服務保障管理工作出現的問題日益突出,推進中小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通過購買社會服務逐步建立新型中小學校后勤服務保障體系,已成為促進全省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
一、中小學建立新型學校后勤服務保障體系的必要性
后勤社會化是我國廣泛推行的一種新的管理模式,也是中小學后勤改革的必然趨勢。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小學校后勤社會化的改革探索已成為學校管理改革的重點之一。首先從高校開始試點,進而逐步推廣到中小學。因此,中小學建立新型學校后勤服務保障體系的時機已日趨成熟。
當今,中小學后勤服務工作已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是保障學校安全與穩定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學校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重要陣地。中小學后勤建設、管理、服務質量的好壞,關系到師生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影響著學校安全穩定的正常運行,影響著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和總體發展,逐步建立中小學校新型學校后勤服務保障體系已成為必然。
二、中小學建立新型學校后勤服務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
1. 明確后勤服務保障范圍。凡屬為學校教學服務、為師生生活服務及后勤保障范圍的資產、資源和服務性勞務的后勤服務、實體等,包括工勤、食堂、安保、宿舍、教學輔助、餐飲服務、超市、水電、交通運輸、校園綠化、校舍維修及教學設施的物業管理等后勤服務資源,逐步劃歸后勤服務保障企業統一管理,實現歸口和專業化管理。
2. 建立公平有序的后勤服務市場。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全面開放學校后勤服務市場,盡快剝離學校后勤經營及服務職能,建立教育、財政、工商、公安、消防、衛計委、食藥監等部門行業監督企業和學校考核評價企業的監管體系。積極引進學校后勤服務企業,面向社會公開招標,招標程序公開透明,選擇有資質、有實力、有信譽的社會企業進入學校后勤服務市場。按照學生數量和學校分布引進后勤服務企業,逐步形成市場化運行、公平競爭的良好局面。
3. 建立健全市場準入與退出制度。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學校后勤服務市場準入條件和招標、投標、議標的實施辦法,明確規定準入企業的資質等級、業績和社會信譽等準入條件。建立后勤服務企業誠信檔案,向社會公開企業白黑榜,對不達標、不履行職責和出現安全事件及事故的服務企業和法人,強制其退出學校后勤服務市場。
4. 加強食堂、宿舍和安保的管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責任追究暫行規定》、《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和《甘肅省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強化學校食堂責任人的食品安全責任意識,嚴格學校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執行學校后勤物資和服務供應商準入制度,供應商必須為社會認可的品牌企業。教育、衛生、工商、公安、消防、交通、質監、水、電、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積極協商,廣泛征求企業、學校、師生及家長意見,制定縣域內統一的食堂、宿舍和安保的管理指導綱要、行業標準、評定標準、驗收條件等,統一要求,實施標準化管理和考核。
三、中小學建立新型學校后勤服務保障體系的主要措施
1. 重視和加強隊伍建設。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設立學校后勤管理科室,配足配齊學校后勤管理干部。學校原有后勤崗位人員轉變角色,把工作任務調整為后勤服務企業的監管。加強和完善后勤管理干部的選拔、培養和使用工作,加大培訓力度,培養綜合管理能力,增強工作活力,提高綜合管理素質,真正讓政治素養好、管理水平高、服務意識強的后勤管理干部在重要崗位上得到鍛煉和成長。
2. 加強經費保障,規范采購程序。各級各類中小學校購買服務相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經費預算。學校購買服務的實施由縣區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實施,購買服務采購程序按照政府采購法律制度有關規定執行。結合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細化學校購買后勤服務事項,由縣級教育部門報經財政、機構編制等部門審核后納入縣級指導性目錄。
3. 積極推進績效考核管理。縣級教育、財政部門建立學校購買后勤服務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依據確定的績效目標開展績效管理。教育部門和學校結合合同履行情況,推進績效評價工作,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確定企業后續年度參與承接學校購買服務和撥付企業服務資金的考量決定因素。健全對后勤服務企業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服務質量及效率。中小學校對后勤服務企業執行情況進行跟蹤監管評價,及時了解掌握購買項目實施進度及資金運作情況,督促后勤服務企業嚴格履行合同,確保服務質量,提高服務對象滿意度。后勤服務企業履行合同約定后,簽約學校及教育、財政部門及時組織對合同履行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并考核評價。教育部門向后勤服務企業支付購買服務資金,根據合同約定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規定辦理。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