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承霞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2—0091—01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對于正在初步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初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它對于學生自身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作出正確的人生規劃等具有導向作用,在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覺悟,塑造健全人格,增強綜合素質等方面更是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有效地開展思想品德教學,使學生樹立愛祖國、愛社會、愛家庭的意識并付諸行動。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有的教師還是堅持傳統的教學方式,把教學主體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將課本知識一股腦地硬塞給學生,完全沒有考慮學生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吸收消化。而有些教師則錯誤地理解了教學主體是學生的內容,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沒有正確地起到一個引導者的作用,使得教學進度與教學質量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學生學習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自覺性和自主性也沒有得到鍛煉。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的單一,導致學生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沒有足夠的興趣。教師沒有正確發揮出初中思想課程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上的作用,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書本內容的講解上,沒有更好地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融會貫通,知識的傳授過程使學生容易感到枯燥,從而產生厭倦心理。在課堂上,除了被動聽講,學生與教師之間沒有其他更多的交流,教師也無法及時了解學生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點及無法解決的問題等,缺乏交流使得學生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興趣,自主學習的動力逐步消散,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有效教學受到了較大的阻礙。
二、對策
1. 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興趣是自主學習的最大推動力,是一切有效教學開展的前提。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可以適當借鑒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對課下時間的合理利用,把課程內容中生澀難懂的語句予以形象闡釋,搭配具體事例,借助視頻的形式,讓學生課后進行觀看,并附帶問題或者小游戲性質的測驗,對學生進行考查。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課前預習的時間,另一方面,保證了預習效果。形式新穎的教學方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
2. 多種教學形式并用,豐富教學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重點。往往較為空洞的知識內容更難以被學生理解,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創設一個開放性的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創設情境對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具有獨特的效果。情境教學法將靜態的課本知識動態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無論是通過語言描述實例,還是分小組進行角色扮演等,都要將書本知識與教學情境相結合,在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的同時,拓寬學生的視野與想象空間,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信息時代的發展,也給思想品德教學提供了便利,多媒體教學的介入,生動形象的視頻、動畫等,能更好地展示教學內容。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多種教學形式共同應用,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3. 結合實際,注重交流。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無法脫離實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時下熱點,無論是英國脫歐、美國大選這樣的國際政治新聞,還是霧霾、動物保護這樣的生態環境新聞,都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展示,靈活運用,以此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要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在交流中實現傳授知識、答疑解惑的目的。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可以設立評價機制,將學生發言積極性作為參考標準之一,鼓勵學生表達,無論學生回答對錯都給予肯定。在肯定學生積極思考與表達的基礎上,對學生所表達的觀點進行修正。教師要善于對時機進行把握,給予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的交流討論中,從而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