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斌
【關鍵詞】 農村;幼兒教育;游戲;重要地位;喜好;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1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2—0123—01
一、充分認識游戲活動在日常幼兒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游戲符合幼兒的天性,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在游戲中,幼兒能夠學習知識,增長才干,鍛煉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游戲是幼兒智力發展的動力,游戲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其次,通過游戲活動,可以幫助幼兒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認識世界。游戲讓幼兒在娛樂中練習,在娛樂中學習,既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又能提高感知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避免單一枯燥的練習讓幼兒厭煩,對幼兒的發展產生不好的影響。最后,幼兒喜歡游戲,渴望游戲,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的。游戲是兒童的一個比較明顯的心理特征。在幼兒園的活動中,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游戲是幼兒最正當的行為,幼兒通過游戲學習和成長。幼兒生性愛玩好動,而游戲正是一種集自由、興趣、需要、快樂、滿足于一體,以幼兒為主體的積極主動的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是在游戲中獲得的。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并認識周圍的世界,他們在游戲中快樂,在游戲中探索,在游戲中發展身心,幼兒與游戲是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的。
二、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和幼兒喜好出發確定游戲項目和方式
鑒于客觀存在的農村幼兒園與城市幼兒園的實際差距,可以變農村的“劣勢”為“優勢”,如農村機動車輛少、空氣好、鄉村風景好,可以更多地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帶領幼兒走出園門,開展戶外幼兒游戲活動,使幼兒能夠走向田野,親近大自然。戶外游戲活動可以作為農村幼兒一日園內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如能合理利用還能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使戶外游戲活動豐富多彩,凸顯特色。如,傳統的民間游戲“切西瓜”、“丟手絹”等,還可以利用廢物改編、創新游戲器材,如用易拉罐做成高蹺,用報紙卷成紙球、紙棍,用樓梯和廢舊輪胎完成跳、攀爬、平衡鉆等動作能力的練習。這樣,既滿足了幼兒個體的興趣和需要,發揮了他們活動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又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進行各種有效的身體練習,并直接接受陽光和新鮮空氣等自然賦予的“正能量”,這對幼兒骨骼的發展,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健康、體質的增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兒十分喜愛自主性游戲,他們往往更喜歡無拘無束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游戲項目、游戲內容和合作伙伴。為此,可以在教室里設置“娃娃家”,由幼兒自主進行角色扮演,體驗成人的基本活動,也就是鼓勵幼兒玩“過家家”。另外,我們還可以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鼓勵和引導幼兒開展民間兒童游戲活動,如選用接沙包、喂豆豆、挑棒棒等一些適合在室內開展的民間游戲,使得從農村自身條件出發“物盡其用”,使幼兒各得其所,愉快地游戲。
三、在幼兒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游戲活動
首先,由于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如能采用形象的表演,幼兒更容易接受。所以,表演游戲在語言教學活動中被廣泛采用。如,故事“小蝌蚪找媽媽”,通過動作性較強的角色表演游戲,讓幼兒模仿小蝌蚪的形象,依據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情節,結合體育活動,進行表演,幼兒在游戲中、玩耍中、表演中掌握所學內容。其次,藝術教學更需要游戲活動的支持,無論是舞蹈、音樂還是繪畫,要掌握這些技能需要反反復復的練習,幼兒易出現厭煩情緒,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會很樂意接受。如,美術教學活動“畫小鳥”,教師在示范時伴隨著游戲語言的指導,畫個“太陽圓又圓”表示小鳥的頭,畫個“月亮彎又彎”表示小鳥的身體,“太陽長嘴又長眼”表示小鳥的嘴巴和眼睛,“月牙兒拿把小蒲扇”表示小鳥的尾巴。用這種有趣的游戲語言指導孩子繪畫,孩子們知道先畫什么,后畫什么,怎么畫,枯燥的繪畫變得簡單了。最后,游戲在教學領域中的作用非常大,向教學活動滲透的方式也很多,運用得當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呈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運用方式,將幼兒注意力集中到教師開展的活動中,促進幼兒健康全面成長。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公辦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 GHB3207)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