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檔案館 李娟
2017年10月,為更好地發揮檔案資料的育人功能,提高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社會公眾,浙江省檔案館開始面向全社會招募熱心人士參與檔案館的志愿服務。
2018年5月8日,浙江省檔案館再次發通知向社會各界招募志愿者,主要是為了迎接6月份即將開展的“難忘浙江事”“大寫浙江人”“走進檔案”等檔案文獻展和“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檔案文獻展等。
2018年6月初,浙江省檔案館已經組建了一支包含日常服務、志愿講解、新媒體編輯、活動策劃4個崗位,共11名成員在內的志愿者服務隊伍。這些志愿者年齡基本分布在30歲—40歲;學歷結構基本為本科碩士以上;主要來源于高校檔案館、地市級檔案館、廣播電視集團檔案室、檔案中介公司等。
檔案館采取的一些積極有效措施,保障志愿者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常規+機動”志愿模式。浙江省檔案館對志愿者采取日常排班模式,保證除周日外的每一天都至少有2—3名志愿者。另外針對一些特殊的項目,如2018年1月26日在檔案館舉辦的《三毛流浪記》文獻展、6月9日國際檔案日來臨之際舉辦的“難忘浙江事”“大寫浙江人”“走進檔案”等檔案文獻展和“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檔案文獻展等,檔案館采取機動措施,靈活安排有時間的志愿者前來進行常規或講解服務。
(二)培訓更彰顯專業。浙江省檔案館曾數次邀請浙江傳媒大學專業禮儀教師對常規檔案講解員和檔案志愿者進行專業培訓,使檔案志愿服務表現得更為專業。
(三)多主題鍛煉。在講解服務中,浙江省檔案館最早開始利用“浙江省檔案館黨性教育主題活動室”對檔案志愿者進行訓練。之后又通過“兩美浙江”“難忘浙江事”“大寫浙江人”“走進檔案”等進行專業鍛煉。
<1),且各件產品是否為不合格品相互獨立.
(四)利用“志愿匯”記錄服務時間。“志愿匯”APP是一款為公益組織和志愿者量身定制的手機端應用。浙江省檔案館充分利用“志愿匯”進行志愿者招募、簽到管理、時間記錄等,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為工作創造了最大的便利。
(一)建立健全的檔案志愿者服務制度。完善的制度和獎懲建設,是促進檔案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實踐過程中,組織者應對檔案志愿者的權利和義務作出明確規定,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編制檔案館志愿者手冊、檔案館志愿服務指南等,從志愿服務細節到志愿者權益保障等作出詳細的規定。
(二)積極擴大檔案志愿者服務隊伍。將從事檔案職業志愿者和校館合作志愿者相結合,積極利用大學生志愿者隊伍。大學生參加檔案志愿服務,不僅可以鍛煉其各方面的才能,增加社會實踐經驗,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他們的檔案意識、提高了文化知識素養。在檔案館方面,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隊的參與可以緩解人員緊張的尷尬、擴大人民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的認識,宣揚檔案的重要性,是雙贏的局面。
(三)利用模式可以更加廣泛和專業。檔案志愿者準入條件較高,必須達到相應的文化層次,并具有一定的檔案經驗的人才能勝任,檔案志愿者作為一種人力資源,可以逐步建立獨立的檔案服務團隊,合理利用。比如檔案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可以分配到比較高級的工作,如檔案咨詢、專題調研、教育培訓、業務指導等工作;這些人做志愿者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學習一些檔案類的新東西,開闊眼界、增長檔案專業知識,給他們最好的福利就是將他們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專業志愿服務中;檔案業務類中介,這些人來做檔案志愿者服務的初衷也是為了多擴展業務,這個無可厚非,因此在志愿者活動中要多為他們提供這些機會,利用他們的團隊力量完成一些重復性高的檔案整理工作;大學生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講解隊可以為檔案館的一些愛國教育活動等提供無償的講解服務,一方面解決了檔案館接待任務重、人手短缺的難題,也為大學生提供了鍛煉膽量、服務社會的機會,為未來的就業提供了幫助。
(四)針對某些項目進行專門的志愿者招募。檔案機構可以讓檔案類志愿者積極以項目參與者身份進行志愿服務,而不僅僅是讓他們參加一般傳統意義上的體力勞動,如在浙江記憶的征集中,可以適當地招募志愿者進行服務;在民間檔案收集中,可以采取民間檔案文獻資料收藏愛好者吸引進檔案志愿者隊伍;在口述歷史檔案項目中,也可以將檔案專業類人才、對口述歷史有興趣、工作熱情的同志吸引到這個專業隊伍中。
(五)適時建立全省檔案志愿者體系。浙江省檔案館的志愿者服務目前只限于長期在杭州居住、工作、學習的人士。從檔案志愿服務發展趨勢來看,慢慢建立貫穿全省范圍的檔案志愿者服務體系,有助于檔案志愿者就近選擇服務點,同時也有助于各地市檔案機構和高校檔案機構充分使用檔案志愿者,保障各項工作的展開。
(六)將檔案志愿者作為檔案宣傳和教育的有力工具。檔案志愿者可以利用自身的經驗幫助他人快速準確地查找到所需材料,不僅可以促進檔案的利用,還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檔案志愿服務中。志愿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會不自覺地宣傳檔案工作。志愿者數量眾多,遍布社會不同階層和群體,在宣傳檔案工作與志愿活動方面可以達到“病毒營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