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魯迅美術學院 劉宇
魯迅美術學院的前身是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于1938年倡導創建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毛澤東同志為學院書寫校名和“緊張、嚴肅、刻苦、虛心”的校訓。1946年魯藝先后遷址至齊齊哈爾、佳木斯、哈爾濱和沈陽,曾更名為東北魯迅文藝學院。1953年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美術部為基礎組建成東北美術專科學校,建址于沈陽南湖。1958年東北美術專科學校正式更名為魯迅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的發展伴隨著歷史的腳步,度過了篳路藍縷的初創時期,經歷了艱難曲折的奮斗歷程,積淀了豐富深厚的辦學經驗,譜寫了光輝燦爛的世紀篇章。
(一)魯藝紅色經典檔案數量先天不足。魯藝紅色經典檔案是革命時期魯藝師生在學習、生產、創作過程中形成的對現實有重要意義的檔案信息。由于是在革命的特殊時期形成的,那時的條件艱苦、物資匱乏,加之檔案的制作材料簡易并且距離現在的年代比較久遠,能夠保存下來的紅色檔案本身數量就很少,加之保管條件有限,能夠保存下來的紅色檔案往往都會出現載體老化、文圖模糊、殘缺不全等問題,所以可供參考和利用的紅色檔案非常珍貴。
(二)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管理機制不健全。針對產生于革命戰爭年代的魯藝紅色經典檔案,我院暫時還沒有形成科學規范的檔案管理機制,對紅色檔案的管理手段落后,水平低,導致紅色檔案歸檔不規范、不完整,檔案的保存條件也受到限制。檔案管理工作者對現存的紅色檔案存量情況缺乏整體的把握,甚至有一些紅色檔案被忽視、閑置,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開發。
(三)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的利用效率低。由于歷史的原因,魯藝紅色經典檔案分布于全國各地。從利用效果上看,因為當時很多重要的紅色檔案信息在輾轉的過程中沒有及時歸檔,大多都流散在個人手中,目前在我院的綜合檔案室中根本查不到。這種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零散性導致了魯藝紅色經典檔案利用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一)對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管理工作重視不夠。加強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的建設,對學院的發展乃至推進社會文化的進步,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但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魯藝紅色經典檔案保存狀況及存量的不盡人意,加之目前檔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對現行文件的收集、整理與保管上,導致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的管理工作不被重視,紅色檔案歸檔意識薄弱。
(二)缺乏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管理工作對專業方面的要求很高,而學院目前大部分專兼職檔案管理工作者缺乏對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對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的搶救意識不高,尤其對與魯藝相關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的了解比較匱乏,因此開展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管理工作的業務能力較為薄弱。
(一)提高對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檔案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的保護,著力搶救處于高危狀態的紅色檔案,以魯迅美術學院80年校慶為契機,組織力量對現有紅色檔案進行查缺補漏,加大征集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全院乃至全社會對紅色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對分散在各地、各部門以及個人手中的魯藝紅色經典檔案進行全面普查,拓寬征集渠道,創新征集方法,可以采取鼓勵捐贈、上門走訪、有償獎勵等方式,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配合,真正實現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的“積極搶救、科學保護、有效管理、合理利用”。
(二)建立完善的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管理工作制度。魯藝紅色經典檔案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了我黨文藝事業發展的歷史,為研究我國近現代文化藝術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檔案管理部門應在認清紅色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礎上,盡快構建和完善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管理工作制度,并將這項工作納入學院及各部門重點工作之中,為未來魯迅美術學院校史館的建設積累豐富的檔案資源。
(三)加強對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開展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管理工作需要較強的專業性與技術性,檔案管理人員要提升對紅色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扎實掌握檔案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增強紅色檔案管理工作所具備的革命歷史知識、人文素養和學術研究能力,學院應有針對性地邀請檔案專家開展相關的業務培訓,全面提升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
(四)加強魯藝紅色經典數字檔案館建設,提高數字化水平。由于魯藝紅色經典檔案本身數量先天不足,加之破損現象比較嚴重,建議檔案工作者及時對其進行數字化處理,將檔案內容進行數字化掃描轉換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數字信息進行長久保存,這樣既有利于檔案原件的保護,也提高了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的查全率、查準率,提高了檔案的利用率。在數字化工作的基礎上,建立魯藝紅色經典數字檔案館,進一步加強魯藝紅色經典檔案的數據庫建設,搭建紅色檔案資源的共享平臺,進一步方便社會各界的研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