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省陽泉市第一高級職業中學 張瑞萍
教學檔案是全體教育教學主體在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原始記錄;是可以了解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評估,研究教學規律,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管理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術交流的信息資源;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和檢查學校教學質量的依據。可是長期以來,教學檔案僅僅作為日常工作資料被收集整理,沒有轉變為可以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教學資源,沒有發揮出其在塑造學校文化和在開發校本課程中的作用。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從客觀方面來看,一是職業教育發展先天不足,教育經費少,辦學形式單一,不具備依托教學檔案編研開發校本課程的物質條件。教學檔案的管理編研本身也處于學校管理的邊緣位置,不受重視,沒有規劃,沒有專門經費和專職人員,更談不上開發研究。二是當下人們更依賴互聯網海量的公共教學資源,缺乏自主開發校本課程資源的動力。三是校本課程開發周期長、難度大、投入的人力成本相對高,也制約了學校利用檔案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積極性。從主觀方面看,是人們的檔案意識的淡薄所致。在許多學校管理者、教育者的觀念里,檔案就是學籍,就是考試成績,就是畢業生中有幾個名人等。檔案管理僅僅被看作一種日常工作而不是應該受到重視的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
校本課程資源不能游離于學校自身發展軌跡之外,其本身應該是學校自身發展軌跡的組成部分,而教學檔案就是自身發展軌跡的留存,是最具自身發展特色和生命力的校本課程資源。筆者所在的學校原來是一所普通中學,轉制成職業學校后,無論是師資、專業設置、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都不能適應職業教育要求,社會認可度非常低。學校招生和學生就業都很不理想,學習氛圍差,始終在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為了學校有一個好的發展環境,經過學校長期摸索調研,學校按照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學定位,在總結大量教學實踐資料的基礎上編寫了學校自己的校本教材,先后在烹飪、美容、保健、禮儀、幼教等專業使用自編教材。由于教學始終面向市場需要,逐漸改善了招生和就業的困難局面,專業教學質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學校逐步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學校還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特點,開發自己的思想政治課程,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成長成才觀念。經過長期努力,學校的影響力和社會知名度得以提升,招生和學生就業走上良性發展軌道。由此看出,教學檔案的生命力就是始終反映學校發展需求,經過不斷試錯之后積累的教學心得,不是散發著霉味的舊紙堆,不是枯燥的資料,而是有著生命氣息、有著教育力量、有著現實意義的資源。那么,從建設校本課程,塑造學校文化角度看,教學檔案的優勢和作用又體現在哪里呢?
(一)教學檔案反映學校發展自身特色。從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看,教學檔案完整記錄了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和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積累了理論教學和企業實踐等環節的關鍵經驗,是校本課程開展的基礎,是學校教學與市場磨合的必然結果,體現了學校自身的發展特色,是學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的文化積淀。特色是學校發展體現出來的文化自覺,是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凝聚成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帶來的是更好的社會評價,教育經費的持續投入和源源不斷的優秀生源,是學校的良性發展。
(二)教學檔案是最有生命力的課程資源。發展有質量的職業教育,首先需要考慮能帶給學生什么樣的教育體驗和人生體驗,自身的學習和工作能否實現其人生價值,得到社會認同。基于教學檔案編研開發的校本課程,最大程度保留了學校適應市場選擇的內在要求和動力,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學習興趣和渴望成才的愿景,具備促進學生發展的推動力。相反,那些從互聯網下載的所謂“課程資源”,盡管也豐富多彩,卻由于不具備這樣的特征,因而成為資料的堆砌,成為學生的負擔。
(三)教學檔案是最經濟的課程資源。不重視教學檔案的管理和編研,檔案經費投入不足,都制約了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校本課程開發需要較長時間和較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也限制了學校管理者、教育者的積極性。但也反映出我們開發校本課程資源的一個誤區,就是忽視了校本課程開發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只算當下投入的經濟賬。特別是互聯網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培養了人的惰性。凡事求助網絡,不加區分的下載照搬,忽視了自身的能動性、創造性。或者一味外求,到外地實地考察,購買足夠多的書籍,不加辨別消化生搬硬套,結果適得其反。長遠看,校本課程開發立足市場需要,是學校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自覺抉擇,滿足了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要。這就是教學檔案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所在。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要有效開發職業學校教學檔案信息資源,還必須從教學檔案編研入手,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校本課程資源的根本。
(一)教學檔案編研要突出主題特色。在檔案編研過程中,要強化學校自身的辦學特色和價值理念,保持價值理念的連續性,避免一般化和從眾化。每一項檔案資料的收集、歸檔、編研都要圍繞一個確定主題,形成鮮明的邏輯關系,放大特色文化效應。并建立檔案資料和其他工作資料的多元鏈接,使主題更加突出,資料更加豐富。例如,在學校形象設計、招生宣傳等工作中,還可利用學校檔案進行二次、三次加工形成專題材料,確保學校始終能夠占領市場,吸引學生,最大限度提升學校的知名度、競爭力。
(二)教學檔案編研要突出個性特色。學校特色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的,其創建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復雜變化的動態過程,是先進辦學理念、市場需要、社會認同的綜合結果。學校的特色就是競爭力、影響力。所以,檔案編研既要體現檔案自身的專業要求,規范的檔案編研行為,也要體現職業教學的特殊性,跟蹤特色過程,全面收集資料,系統加以整理,使教學檔案有明顯的身份特色。特別是著眼于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專業的選擇和培養、教師資源優化配置、課程設置、教育管理、學生的人格培養和能力養成,甚至是校園環境、學校設施等方面的獨特個性都要體現學校特色,結合校內外活動,積累特色材料,挖掘特色素材,反映特色精髓,充分提煉與強化富有獨特個性特征的檔案材料,以更好地服務于學校和師生的發展。
(三)教學檔案編研要突出文化特色。檔案真實客觀地記錄了學校發展的歷程,灌注了學校教學探索的靈魂。檔案編研首先要固定學校文化基因,使校本課程開發從一開始就具有鮮明的身份特性,成為特色學校建設的有力支撐。同時,又要眼睛向外,通過積極的宣傳、教育、信息服務擴大學校影響力,充分展現學校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真正把教學檔案建設融入特色職業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