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擎宇
“十二五”期間,河南省的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特別是體育產業成績斐然:外部的發展環境不斷地改善、社會投資體育產業的數量不斷地增加、體育產業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所占的市場份額持續擴大,初步建立起全省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產業新格局。但是中國在傳統體育模式下發展起來的體育產業還存在這些許矛盾,在這種框架下剛剛起步的河南省體育產業也有許多問題存在,如何提高河南省體育產業水平是新時期我省體育發展的關鍵問題。
隨著我國的全民健身計劃深入實施,河南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體育健身娛樂業發展迅速,體育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在南陽市、焦作市、周口市、三門峽市、駐馬店市等城市新建了一批大型體育場館,全省各類體育場地達8.2萬多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1平方米,人均體育用地超過1.4平方米[1];不僅大型體育場館開放、運營的成效明顯,我省還增添了許多公共體育設施,規模領域不斷拓展,以滿足人們群眾日益增長地參與體育鍛煉的需求。當前,我省的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臺球、游泳、武術、健身操、體育舞蹈、棋牌等項目是大眾普及型健身娛樂項目的主體,而新興的極限運動、時尚運動,比如滑輪、滑板、攀巖、素質拓展、跆拳道等也成為我省體育健身娛樂產業經營的組成部分,從業人員不斷增加。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轉型發展,河南省的競技體育運動不斷優化項目結構,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競賽表演產業也在改革探索中不斷完善:河南省的武術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形成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焦作太極拳交流大賽、武林風等都已初具產業效應;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長期參加我國職業足球的頂級聯賽有著眾多的鐵桿球迷,河南男排、女排俱樂部都已進入全國職業聯賽,漯河市還承辦了中國國際女排精英賽;近些年來河南省還成功舉辦第七屆全國農運會、鄭開國際馬拉松賽、第十二屆全省運動會暨首屆全民健身大會、安陽國際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三門峽橫渡母親河活動等一大批突顯中原特色的體育賽事品牌。體育競賽表演是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競賽表演的直接以及間接經濟效益在帶動河南省的經濟增長的同時弘揚了集體主義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隨著體育產業的發展領域不斷拓展,與登山、滑雪、漂流、攀巖、滑翔傘、武術影視等特色旅游項目融合發展,形成了體育旅游產業。河南省共有A級旅游景區185處,其中80%的5A景區都開展體育項目[2],現有伏牛山景區、太行山景區、白云山景區、重渡溝景區、雞公山景區、八里溝景區等景區根據自身優勢開展了登山、漂流、滑雪、皮劃艇等體育旅游項目[3],登封少林寺每年的門票收入約為3億元。此外,河南省的一些景區也承辦了不少體育賽事,包括石人山的山地摩托車賽、濟源的籃球比賽、云臺山的u-17中國國際青少年乒乓球挑戰賽、小浪底黃鹿山展訓練基地、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等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
體育彩票作為我國為體育事業籌集資金的手段,同時也成為我國完成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經費來源[4]。河南省的體育彩票發行量增長迅速,2016年的銷售額為1199526.8萬元,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社會體育、全民健身工程30多億元。而在“十二五”期間,河南省的體育彩票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銷售額達到329億元,為中央和省財政共籌集了92億元的公益金,為社會提供了15000多個就業機會,為河南省的體育事業與社會保障事業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十二五”期間,河南省積極建設體育產業基地,并成功創建登封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同時我省的體育用品制造業不斷地發展壯大,涌現出了一些本土的體育產品制造企業,此外,安踏、舒華等體育名企也入駐河南建立生產基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民眾對健康的重新認識,我省的體育用品銷售額逐年攀升。
河南省地處中原地帶,有著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位置優勢,是全國鐵路、公路、航空的樞紐,交通便利,“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更是加強了內陸腹地與外界的聯系。在互聯網經濟時代,河南省依托全國交通樞紐的集聚優勢以及巨大的人口消費市場,積極開展跨境貿易聯網,通過“E帶E路”買賣全球,積極打造出領先全國的核心競爭力。
河南省擁有一億多人口,對于體育產業的消費者來說,龐大的人口數量就是一種潛在的需求源泉,是構成廣闊的體育消費市場的重要條件。同時,在河南省現有生產力水平的條件下,眾多的人口帶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為我省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另一方面,國家的“一帶一路”政策可以使不同地域之間的人口進行移動,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高素質人口會向河南省移動,這對于提升wos我省的體育產業競爭力是非常有效的途徑[5]。
“十三五”時期是河南省建設體育強省的關鍵階段,為了加快我省體育產業的發展速度、提升我省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為了進一步發揮體育產業在釋放體育消費潛力、促進我省經濟轉型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河南省體育局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和《河南省建設體育強省規劃綱要(2013—2020年)》的指導精神,并結合我省的發展實際,制定了河南省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促進我省體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剛剛過去的“十二五”期間,河南省深入貫徹實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穩定經濟增長,全省經濟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但剛剛進入小康社會使得民眾在滿足日?;旧钕M以后,用于體育消費支出是非常有限的。加之人們對體育消費的觀念有待提高、我省的體育人口數量不足,使得我省的體育消費能力不足,
導致我省的體育產業總量不足,與旅游、文化等第三產業相比,體育產業在河南省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較低,未能充分發揮出新興產業的優勢作用。
“十二五”期間,河南省雖然修建了大型體育場館,各種規模的健身場所和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由于我省人口基數過大,人均體育用地超過1.4平方米,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體育場館設施沒有向公共開放[6],而對外開放的體育場館收費較高,使大部分老百姓望而卻步。
當前河南省的體育產業機構不合理,突出發展體育旅游項目,但是出現了現了雷同競爭的現象[7];而體育服務業的比例偏低,體育健身娛樂業缺乏管理運營的高素質人才,經營理念滯后,盲目開發,功利性過強;體育用品制造業的技術含量不高,缺少知名的體育品牌,產品供給不足;體育競賽表演產業同樣也存在著缺少品牌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影響河南省體育產業的發展速度和水平。
體育產業的發展需要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體育產業管理部門的權力小、影響力不大,在協調與其他部門的工作時效率低[8]?,F階段河南省管理體育產業的體制機制并不完善,還未形成相關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沒有建立有效的調控機制。另一方面,體育產業管理部門應該從宏觀政策層面推動河南省體育產業持續釋放活力,各級體育局應各有側重:省級體育局應做好河南省的體育產業的市場監管和培育,而基層體育局需因地制宜,積極開發具有本土特色的體育產品,廣泛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9]。可以嘗試市場化的引入,使市場機制在體育的資源配置中充分發揮基礎性作用,拓寬融資渠道,擴大社會參與,推動我省的體育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在“十二五”階段,河南省的體育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帶來了較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10]:為了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多的人們參與到體育中來,人們對體育用品、體育設施、體育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這不僅有利于河南省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加快城鎮化進程,還對拉動我省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在“十三五”期間,河南省要進一步夯實體育產業的基礎:建設完備的城鄉體育場地設施,增強群眾體育健身與消費的意識,豐富體育產品和服務,培育打造具有國內、國際影響的自主品牌,初步建成結構合理、消費活躍、供給豐富、具有本土特色的體育產業體系,努力成為推動河南省經濟轉型發展的中堅力量。
但是,當前河南省的體育產業仍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在“十三五”期間面臨著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想要抓住機遇乘風而上,我省的體育產業管理部門需深入了解河南省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對河南省體育產業的區域競爭力進行系統分析,明確河南省體育產業實際競爭力的大小和潛在的競爭優勢,構建河南省區域體育產業競爭力評價的指標,使我省的體育產業能夠持續地、有效地向市場提供高質量的體育產品與服務,并能獲得產業發展的能力,以點帶面、分區推進,努力實現河南省體育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