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媛媛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鮮資訊涌入學校之中。但是這其中,不乏一些黑色咨詢。這在很大程度上都對校園文化形成了不好的影響。和之前相比,高校學生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而且這些信息的變種能力也非常之強,學生們之間的交叉感染現象也十分嚴重。而想要要高校校園文化重新煥發出活力,就必須要建設好校園文化。而體育精神在整個校園文化中,是最具有活力的,其不僅能有效促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提高學生的不斷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基于此,本文在主要借鑒學者樊超《關于用體育精神重塑高校校園文化的思考》一文的基礎上,從高校校園文化中的問題出發,對高校校園文化中體育精神的重塑進行了梳理。
進入新時期之后,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產生了嚴重的攀比思想。其實從幼兒園與小學時候,老師就開始教導學生之間不能進行攀比,這一點在中小學不太明顯。但是對于大學生業說,因為很多學生都是第一次離開家進入高校學習,父母一次性給的生活費也比較多,不知不覺之間就產生了攀比的心理。尤其是現在微博等社交網絡的價值觀引導的并不是很好,拜金現象嚴重。這也對高校學生的思想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現在,衣服、手機、電腦、手包等東西都是學生們的攀比對象。但這種消費觀和價值觀都是很畸形的。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社會的建設應該以勤儉節約為主。不正當的攀比之分只能造成大量的浪費,同時,也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
現在,高校之間存在著許多的不正當交易。比如代課、代寫作業等等。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應該是學習。但是,因為高校的課程比較輕松,學生的壓力比較小,同時還有一些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所以很多學生剛剛進入高校就沉迷在游戲或者電視劇之中。更有甚至,專心以游戲為主,學習為輔,可能一個月也不去上幾堂課。而為了應付課堂的點名,就有不少學生找人代為上課,漸漸的,就連作業和考試都出現了大量的“代理”現象。也是因為如此,這些學生越來越失去上課的興趣。養成了懶惰、沒有理想、不想奮斗的習慣,但是,在上大學的時候還有父母可以提供生活費,但是一旦畢業之后,學生就必須面臨找工作的現實問題。在就業壓力如此大的當前,就算是好學生畢業之后都可能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尷尬境地,何況是本身就沒有學到多少知識的學生呢?這樣過度的依賴于代課,只會造成這些學生學習上的惡性循環。
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是來自普通家庭的,而且本身也是要依靠家長提供的生活費來進行生活的,所以應該精打細算,不應該盲目地進行消費。但是,隨著網絡貸款以及校園貸款公司的涌現,有很多的大學生透支消費的案例也逐漸被報道出來。其實,分期消費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很多大學生的消費目的很讓人費解,基本上可以說是胡亂消費。如有些學生明明已經有了還可以正常使用一部手機,但是為了換一個更“潮“的手機,不惜采用透支這種方式。同時,大學生之間為了男女朋友一擲千金的現象也很常見。尤其是媒體報道的一些女生裸貸事件,也使本來應該純潔的校園凈土蒙上了色情的陰影。
在高校之中,本來學生之間可以選擇很多高雅的愛好。但是因為很多學生尋求刺激的心理,讓賭博漸漸的在高校之中蔓延開來。主要分成一下兩類,第一,是學生之間的賭博。這主要是指學生之間打牌、打麻將的現象。因為現在的高校宿舍主要是以4人或者6人為主,所以有不少學生就在自己寢室內部尋找“牌搭子”。這種活動本身處在娛樂和賭博之間,如果沒有大量的金錢交易,也可以算是同學之間的自娛自樂。但是有很多學生,卻沉迷其中,每天也不想上課,就只想打牌,寢室之間的打牌金額也變得越來越大。第二,就是網上的賭博游戲。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現在基本上每一個學生都有一部屬于自己的智能手機,有不少學生用手機下載了一些賭博游戲,和普通游戲相比,賭博游戲更加刺激,對學生的吸引力也更強。對于缺乏判斷能力的學生而言,這些游戲往往是十分危險的。
高校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本來應該是充滿活力,不斷向上進取的。但是現在,確有越來越多的“佛系”學生,表面說自己隨遇而安,其實是因為不想奮斗,缺乏進取精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一下三點入手。第一,運用體育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因為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長的悉心照料下養尊處優的長大,使他們失去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往往累一點就喊苦,就說自己堅持不下去了。對此,可以讓大學生們參與長跑、攀巖等活動,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體驗各種各樣多變的環境。培養他們的吃苦耐勞的品質。第二,用體育運動來培養自我挑戰的精神。比起“我能行”,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喊得是“我不行”,但是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是有著各種各樣挑戰的。可以讓通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并且不斷設置新的目標,在挑戰體育活動的同時挑戰自己。第三,培養堅忍不拔的性格。比起過去,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輕言放棄”。這些學生主張享受生活,遇上一點不順心的事就會放棄。可以說,貴在堅持在當代大學生中已經很少見了。為了改變這一點,可以運用不同的體育項目對大學生進行體能和精神的雙重考驗。培養學生不放棄的品格。
現在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因為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不斷普及,在方便大學生生活的同時,也將大學生的生活局限在了電腦和手機之前。很多學生網上朋友很多,現實生活卻往往形單影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進行一切需要合作的體育項目,比如排球、籃球等。這在培養大學生體育項目的同時,也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和學生之間沒有接觸的情況。同時,可以運用群體活動中的氛圍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為本來性格孤僻的學生創造一種積極生活的氛圍。也可以擴展學生的生活面,讓這些學生能認識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體育項目有著不同的規則,即使是在奧運會上,所有的世界頂級選手也必須遵守體育世界的規則。通過對學生對體育項目規則的遵守,可以培養學生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的意識。同時,高校可以定期舉行不同的體育比賽。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們檢驗自己的努力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們產生競爭精神。這種競爭精神是積極的,可以讓不同的學生產生適當的摩擦。勝利的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失敗的學生也能意識在自己的不足之處,為下一階段的努力找到方向。
體育活動是我國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一部分。體育精神本身充滿熱情,能極大程度上改變高校現在那種靡靡之風,幫助學生重新找到美的生活情趣。有效的改進大學生的各種不良的習慣。同時,可以讓大學生們在體育活動之中釋放自己的壓力,對身體進行鍛煉。保證學習的同時有強健的體魄。幫助學生把德、智、體、美、勞與職業理想、人生理想統一在一起,培養出祖國所需要的人才。